•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1 10:14:09 股吧网页版
61人登顶,卷到连“小区第一”都拿不到 深圳人为何爱登珠峰?
来源:南方日报

  2024年是人类探索珠峰100周年。记者从深圳市登山户外运动协会(下称“深圳登协”)获悉,2024年珠峰登山季已落幕,今年共有来自深圳的15名攀登者登顶珠峰,是有史以来深圳人年度登顶数量最多的一次。至此,深圳登顶珠峰的人数已达61人,共计70人次。

  截至2024年6月1日,登顶珠峰的中国人有727人,其中女性114人,占15.7%。6月16日,这727人中的100余人齐聚深圳大梅沙生物圈三号,参加2024“不止于攀登”珠峰演讲活动。

  在此次活动上,深圳登协创始会长、万科集团、深石集团创始人、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表示,深圳登顶珠峰的人数在全球千万人口的大城市中位居第一,这座城市的登山事业如同经济发展一样,走在国内城市的前列。

  记者还从此次活动获悉,与其他地方的登顶珠峰者往往能成为某某省或某某市的“登顶珠峰第一人”相比,近年登上珠峰的深圳人有点卷,卷到有时连“小区第一”“全家第一”都难。

  ●南方日报记者马芳

  “深圳这么多人去登山,支撑的就是这种不断探索新边疆、探索人生边界的精神,这种精神也使这个城市保持了足够的活力,这种活力又会带动更多人以各种方式探索人生的边界。登山,只不过是表达这种探索的一种方式。”

  ——深圳登山协会会长厉伟

  “人生如登山。很多时候,遥看目标高不可攀,但每向前一步,也就距离目标更近一步,每一步,都是人生的新高度。”

  ——深圳登山协会创始会长、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

  他们连“小区第一”“全家第一”都没拿到

  “70后”李卫社是深圳广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国家一级建造师,他在2023年从南坡登顶珠峰,在深圳登顶珠峰者中排名40多位,而跟他居住在同一小区的深圳首脑美发总经理李春生,早在2018年就登顶珠峰,是“中国美业登顶珠峰第一人”,还把美发沙龙带上了珠穆朗玛峰。

  李卫社在“不止于攀登”珠峰演讲活动上说,2017年开始进入登山行列,但只是爬五六千米的雪山,从来没有想到过攀登珠峰,结果2020年在距离深圳3000多公里的珠峰大本营,他机缘巧合遇到了住在同一个小区、素未谋面的李春生,李春生又介绍他认识了曹峻、夏伯渝、马啸等一批优秀的珠峰山友,在他们的“忽悠”和鼓励下,他才下定决心攀登珠峰。

  李卫社还是第一个登上珠峰的国家一级建造师、第一个登上珠峰的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第一个登上珠峰的深圳市资深评审专家和人民评审员,也是全家第一个登上珠峰的人。

  “95后”厉延琳在深圳出生、长大,今年5月21日登顶珠峰,在深圳登顶珠峰者中约排名50多位。在她任职的华大集团,她则是第十位登上珠峰的员工。更卷的是,即使在她家里,她也并不是第一个,而是第二个登上珠峰的人。

  2020年5月,厉延琳的父亲、松禾资本合伙人厉伟登上珠峰。这一年,厉延琳也与父亲一起攀爬珠峰,但因为身体原因没能登顶。但她一直没有放弃,在2021年第二次攀爬珠峰未能登顶后,今年再次攀峰。

  今年,在厉延琳从珠峰下撤到珠峰大本营过程中,父亲、母亲、姑姑千里迢迢从深圳赶往大本营,并且从大本营吸着氧向上徒步迎接她,父亲穿的正是自己4年前登顶珠峰时的衣服。

  深圳登协副会长曹峻介绍,在登顶珠峰者的人当中,有不少是夫妻登顶、兄弟登顶、父子或者是父女登顶的,很多家庭成员互相激励着完成了珠峰的登顶。

  缘何成为中国民间登山“第一城”?

  据2021年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人口14.1178亿,深圳市常住人口(含深汕特别合作区)1756.01万人,只占全国的1%左右。

  与1%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深圳登顶珠峰人数占中国民间攀登珠峰人数的10%以上。

  曹峻表示,据深圳登协统计,截至2024年5月底,在登顶珠峰的中国人727人中,普通户外爱好者约500人,其中深圳有61人,占比约12%。

  深圳为何这么多人爱登珠峰?“第一个(原因)是有钱呐!”在“不止于攀登”珠峰演讲活动上,王石的这个回答引起现场听众一片笑声。

  王石分析,经济发达是基本面,而移民城市的探险精神是一个重要原因。深圳与美国西海岸的西雅图都是移民城市,这两个城市有不少相似之处,在太平洋两岸隔海相望,都是优秀企业聚集的地方,这两个城市也是全球百万人口以上大城市中登顶珠峰人数排名第一、第二的城市。

  在华大集团董事长、深圳登协荣誉会长汪建看来,一个城市有多少人登上珠峰,实际上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创新指数。

  深圳登协会长厉伟说,移民城市的一个特点就是不安分,正是人类这种不安分的精神,让人类走出非洲、散布到世界各地,甚至走向太空。不断创新的精神,是深圳民间登顶珠峰者的人数在全球千万人口大城市中位居第一的原因之一。

  他表示:“深圳这么多人去登山,支撑的就是这种不断探索新边疆、探索人生边界的精神,这种精神也使这个城市保持了足够的活力,这种活力又会带动更多人以各种方式探索人生的边界。登山,只不过是表达这种探索的一种方式。”

  曹峻表示,珠峰攀登者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有着截然不同的人生轨迹,但这群人的共同特点是“敢闯敢干,敢为人先”,这也是深圳成为国内民间登山“第一城”的原因。

  深圳登顶珠峰者不只有登山家、户外爱好者

  深圳登顶珠峰者是个什么样的群体?他们在登峰过程中有哪些收获?

  深圳第一位登顶珠峰的人是王石,他2003年、2010年曾在52岁、59岁时两次登顶珠峰,登顶时间都是在当年的5月22日。

  王石2023年曾在为《珠峰在望》一书作序时指出:“山,无处不在。在我看来,世界上最难攀登的山,其实是自己。往上走,即使是一小步,也有新高度。”“人生如登山。很多时候,遥看目标高不可攀,但每向前一步,也就距离目标更近一步,每一步,都是人生的新高度。”

  这一次,王石在“不止于攀登”珠峰演讲活动上说:“登到最后你才发现,珠峰不仅仅是一个物理山峰,还是一个心理山峰。”

  民间登山家刘永忠是土生土长的深圳人,2009年、2019年、2024年三次登顶珠峰,是深圳登顶珠峰次数最多的人。

  2023年登顶珠峰的陈国庆是深圳市律师协会刑事诉讼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广东卓建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他表示:“真正的最高峰,不在远处,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日常生活里。西藏有珠峰,生活中有珠峰,工作中也有珠峰。”

  据深圳登协统计,2024年登顶珠峰的15位攀登者来自各行各业,他们中既有登山家、普通户外爱好者,还有科研人员。

  汪建是深圳登顶珠峰者中最年长的一位。5月21日,汪建带领华大登山队从北坡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并传回了全球首份来自世界之巅的超声图与脑电数据。这也是70岁的汪建第二次登顶珠峰,刷新了中国登顶珠峰最年长纪录。

  与多数登峰者只要登顶、安全下撤就达成目标不同,华大登山队带着科研任务和设备前往珠峰。华大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技术副研究员刘欢欢背着脑电分析设备登顶,在登山之外,还要承担采样的任务,在珠峰封顶待了一个多小时依然觉得时间不够用。

  在队伍里第一个登顶的华大“90后”员工旦增旺姆负责掌上超声,更是在峰顶待了两个多小时,要给自己和其他受试者完成心脏和颈动脉超声扫查,为了能拿到极限条件下的身体数据,甚至有一个多小时不吸氧。

  汪建表示,把更多的科学仪器搬到更高的海拔上来,做出更多的人类在极限条件下的生存挑战,希望能对人类未来的科学发展、火星移民、地外生命等起到建设性作用。

  华大运动COO马啸2021年、2024年两次登顶珠峰。他再次登顶珠峰后感慨:“个人攀登是小我,科技的攀登,有利于世界进步的攀登更加有意义。”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