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1 10:52:09 股吧网页版
2023年全国25家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9648.18亿元 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较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
来源:中国网财经

  近期,中国银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中银协”)发布了《中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报告(2023—2024)》(以下简称《报告》)。这是中银协连续第十年发布该报告,《报告》由中银协汽车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上汽通用汽车金融有限责任公司牵头,丰田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福特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奇瑞徽银汽车金融股份有限公司、广汽汇理汽车金融有限公司4家副主任单位,一汽汽车金融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吉致汽车金融有限公司3家常委单位共同撰写。同时,25家成员单位均参与了《报告》前期的行业调研,为《报告》的完成贡献了力量。

  《报告》从市场运行情况、行业相关政策评析、融资情况分析、高质量发展实践、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五个方面对2023年中国汽车金融公司的行业发展情况进行回顾、总结,并尝试进一步展望2024年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报告》主要内容如下:

  一、汽车金融公司市场运行情况概览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汽车产业在面临多重挑战的情况下,受益于多项政策的支持保障,新能源汽车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汽车出口再创新高,我国汽车产销量均首次突破3,000万辆,充分展现了我国汽车产业强大的发展韧性和潜力。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23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3,016.1万辆和3,009.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6%和12.0%。

  汽车金融公司作为汽车流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始终以助力实体经济为己任,以金融为民和服务消费为本色,努力为汽车产销注入金融活水,切实提升服务理念、能力和质效。截至2023年年末,全国25家汽车金融公司资产规模达到9,648.18亿元,总体保持稳定;零售贷款余额为7,466.25亿元,同比略降4.92%,其中新能源汽车贷款余额1,653.34亿元,同比上升61.25%,二手车贷款余额621.8亿元,同比上升37.60%;库存批发贷款余额为1,166.29亿元,同比上升3.50%;融资租赁余额111.93亿元,同比上升82.00%。

  在零售端,汽车金融公司积极落实2023年修订发布的《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探索研究新产品新业务,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的支持力度,坚持普惠金融的人民性,促进汽车以旧换新、消费升级,通过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用金融促消费;在供应链端,汽车金融公司通过与主机厂产融协同,持续向大多为中小微企业的汽车经销商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做到产融结合、以融助产。2023年,全国25家汽车金融公司全年累计发放零售贷款车辆636.85万辆,其中新车贷款车辆为543.04万辆,占2023年我国汽车销量的18.04%,新能源新车贷款车辆为165.63万辆,同比增长42.93%,超过同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全年累计发放经销商批发贷款车辆349.06万辆,占2023年我国汽车产量的11.57%。

  在支持实体经济的同时,汽车金融公司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提高自身管理的精细化水平和运营效率,各项监管和管理指标均保持良好,为实现行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截至2023年年末,行业平均流动性比率达228.57%,远高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水平;行业平均资本充足率为24.57%,比上年末上升1.26个百分点;行业平均不良贷款率为0.58%,较上年末下降0.13个百分点,明显低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平均水平。

  二、汽车金融行业相关政策评析

  近年来,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对汽车产业和汽车金融公司的发展给予了持续关注和支持,积极修订和完善行业相关政策,对汽车金融公司的高质量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行业政策方面,2023年7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了《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自2023年8月11日起施行。《办法》的修订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强化金融监管,促进汽车消费以及扩大对外开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有助于推动汽车金融公司聚焦主业,拓展市场,坚守专营专业汽车消费信贷功能定位,不断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质效,为整个汽车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自身的贡献。

  绿色金融政策方面,国家持续推动金融业加大对绿色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将“绿色金融”作为建设金融强国“五篇大文章”之一,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鼓励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要求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在助力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满足居民需求、降低消费成本、加强配套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要求。据《报告》调研结果显示,汽车金融公司均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将绿色金融纳入公司战略规划,积极推出针对新能源汽车的专属产品和风控体系,并且已有多家公司开展了和新能源汽车相关的绿色融资活动。

  二手车政策方面,2023年,商务部、公安部等多部委出台二手车利好政策,包括二手车辆一证通办、完善二手车市场主体备案和车辆交易登记管理、延续实施二手车经销有关增值税政策等,着力解决二手车市场长期存在的痛点问题,推动了二手车市场规模的进一步发展。据《报告》调研结果显示,2023年,汽车金融公司持续加大对二手车市场的金融支持,二手车贷款余额为621.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69.92亿元,增幅达37.60%,二手车金融业务已成为汽车金融公司的重要增长领域之一;2024年,汽车金融公司在二手车金融业务上的投入将持续增长。

  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方面,2023年3月生效的《银行保险机构消费者权益保护管理办法》是银行保险机构消保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性法规,为汽车金融公司进一步完善消保工作指明了方向。汽车金融公司积极落实监管部门有关要求,在体制机制建设上,推动“一把手工程”提升消保工作在公司内部的管理层级和重视程度;在具体工作部署上,通过配备消保审查、投诉分析、客户回访、消保培训、消费者教育等专属资源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汽车金融公司融资情况分析

  得益于金融市场的深化发展和各家汽车金融公司的不懈努力,汽车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已从单一的银行借款向更加多元化的方向延伸,目前已初步构建包含同业借款(拆借)、股东存款、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和金融债券,以及股东增资支持等来源的多元融资结构。

  2023年,汽车金融公司在发行资产支持证券和金融债方面持续保持活跃,共有15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了38单资产支持证券,总发行规模达1,799.77亿元人民币;5家汽车金融公司发行了8单金融债,总发行规模为133亿元人民币,其中,2单为绿色金融债,总发行规模为20亿元人民币。此外,汽车金融公司也积极探索创新融资渠道,比如境外融资、循环结构ABS、银登中心信贷资产转让、银团贷款(含普通和绿色)、熊猫债、绿色债券、绿色ABS和ESG中长期可持续发展贷款等。股东增资方面,2021—2023年共有7家汽车金融公司完成增资,其中3家在2023年完成增资,展现了汽车金融公司股东对汽车金融公司长期发展的坚定信心。

  随着新《汽车金融公司管理办法》的施行,未来,汽车金融公司将有望引入更低成本的运营资金,帮助进一步丰富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优化融资成本和负债结构,进而提高流动性管理水平,增强汽车金融公司行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汽车金融公司高质量发展实践

  中国汽车市场正发生着结构性变革,新特征新模式不断呈现,消费形态和融资场景越来越多样。汽车金融公司作为专耕汽车产业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始终聚焦主业、坚守初心,为适应新环境、新局面,主动作为、创新求变。一是积极推动新业务发展实践。随着《办法》的颁布实施,已有多家汽车金融公司积极开发售后回租、摩托车融资等新业务,探索汽车售后附加品融资及第三方售后服务商融资业务的可行性,通过发挥产业金融优势,拓展汽车金融服务品类,获取业务增长新动能。二是探索“新媒体新场景新直销”模式。多家汽车金融公司在新媒体营销传播、新场景用户触达及新直销模式发展等方面进行了开拓性的尝试和实践,包括进驻抖音、小红书等新兴媒体平台,通过线上新客触达和存量客户复购营销获客,以及与汽车主机厂协同建设直营直销团队和直销平台。三是加快数字化转型发展。多数汽车金融公司数字化转型已逐步落地实施,数字化在赋能业务开展、提升客户服务体验及提高公司运营效率等方面得到了更广泛地应用,有效助力汽车金融公司的高质量发展。四是持续强化产融协同。面对车市的激烈竞争,汽车金融公司与主机厂积极变革、共谋发展,从信息共享、渠道共建、人员共育、联合营销等多方面强化体系建设协同;通过与主机厂在产品创新和渠道赋能上的深化协作,为主机厂、经销商和消费者提供更好的增值服务和金融支持。五是多措并举加强风控和资产管理。随着车市环境变化和金融渠道下沉带来的潜在信贷风险,各家汽车金融公司通过探索应用新技术优化风险模型、建立数字化风控和反欺诈平台等手段提高风险防控能力,并重点针对新能源汽车和二手车风险防控强化科技应用实践。此外,2023年,部分汽车金融公司已积极响应不良贷款转让试点新政,探索更多不良贷款处置的新途径。

  五、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展望

  展望未来,《报告》指出,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发展面临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办法》的实施为汽车金融公司提供了更广阔的业务发展空间,新业务、新产品的推出将有助于汽车金融公司全方位支持汽车产业并推动自身高质量发展;《办法》还为汽车金融公司设立境外子公司提供了可能性,为支持我国汽车产业“走出去”贡献力量。另一方面,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深化,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竞争格局发生结构性变化,在此关键时期,更加需要金融力量的助力护航,汽车金融公司作为支持汽车产业的主要金融力量,未来仍然大有可为。但与此同时,汽车金融市场的参与主体和业态更加丰富,竞争愈加激烈,汽车金融公司需要主动应对、稳健经营、创新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汽车产业和汽车消费。

  汽车金融公司应强化使命担当,主动做好金融强国建设“五篇大文章”。一是做好“绿色金融”,可从企业战略和公司治理层面打造绿色金融特色服务品牌和服务体系,通过产融结合创新绿色金融产品,并积极拓展绿色融资渠道。二是做好“普惠金融”,结合小微企业、农村城镇人群的金融需求,加大产品创新和数字化建设,更加便捷、有效地触达消费群体,实现“普”字愿景。三是做好“数字金融”,数字化转型需要长期投入、有序推进,要通过加强战略规划和组织流程建设、业务经营管理数字化建设、数据能力和科研能力建设等积极打造“第二发展曲线”。

  汽车金融公司在重点业务领域发展上,一是要进一步加强与主机厂的产融结合,紧跟主机厂的发展节奏,在客群研究、新营销建设、信息共享方面深度联合,努力构建产融双赢模式;二是在二手车金融领域做好渠道拓展和细化,为细分市场的不同客群提供差异化、定制化金融服务,同时加大二手车专项风险防控;三是在商用车金融领域稳妥推进业务发展,加大商用车融资服务创新和运营数据应用,探索与商用车产业链企业合作,共同研发金融解决方案;四是在增换购市场领域把握以旧换新政策契机,为增换购客户群体制定专属金融方案,紧密结合主机厂的置换补贴政策,提供残值置换、阶梯还款等多元金融支持;五是在直销模式方面,持续与汽车制造商、经销商等传统合作伙伴保持紧密关系,同时积极探索与科技公司、金融机构等新合作伙伴的跨界合作。

  六、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践行社会责任

  在全面恢复经济运行的2023年,汽车厂商和经销商仍然存在较大的发展转型压力。各家汽车金融公司不忘初心,主动为产业输血造血,并积极践行社会责任。一是深耕汽车产业,支持厂商、经销商转型发展。汽车金融公司持续支持厂商及经销商渡难关、稳发展,通过积极的信贷投放、减费让利、以融促销、保障小微等措施助力汽车产业链持续向好运转。二是坚守“金融为民”,践行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汽车金融公司秉承“金融为民”的宗旨,将汽车金融服务深入三四线及县乡下沉市场,围绕新市民、物流运输、小微企业推出更多专项产品,并强化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金融服务。三是投身公益事业,勇担社会责任。汽车金融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各项公益活动,在定点帮扶、乡村振兴、绿色金融、低碳金融、爱心捐赠等社会慈善与公益活动方面做出了诸多努力和贡献。四是普及金融知识,开展特色宣教。汽车金融公司积极开展多样化的金融知识宣教活动,包括针对性的消费者权益及风险防范讲座、路演活动,向公众普及金融消保知识,营造和谐的社会金融环境,提升广大金融消费者的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共建诚信金融。

  当前,汽车金融公司总体运行稳健,行业围绕“五篇大文章”,聚焦产业变革和人民需求,致力于发展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和数字金融,为汽车市场的稳增长、促消费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04年第一家汽车金融公司成立至今,我国汽车金融公司行业经历了近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在监管部门和银行业协会的指导和支持下,汽车金融公司始终不忘支持汽车实体经济的初心,坚持守住风险底线和合规红线,不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为实现行业的可持续、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展望未来,汽车金融公司行业将持续不断进行自我升级、自我革新,探索发展有中国特色的专业汽车金融道路,为助力汽车产业稳健发展、助力人民群众实现美好生活砥砺前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