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1 12:49:19 股吧网页版
45只!创历年新高
来源:中国基金报

  今年以来,市场表现较为震荡,红利策略产品凭借亮眼的表现持续受到资金青睐。基金公司也在密集布局,年内新发产品数已创下历年新高。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尽管存在拥挤度和存量博弈的担忧,但综合来看红利策略基本逻辑没有发生改变,仍有望继续成为今年的投资主线。

  公募持续布局红利基金

  年内新发产品数创新高

  随着高股息板块持续火热,基金公司布局红利产品的热情不减。

  证监会官网显示,6月19日,国泰君安资管上报了国泰君安红利量化选股混合,新华基金上报了新华中证红利低波动ETF,且申请材料均已获接受。

  拉长时间看,近一个月以来,招商、兴证全球、万家、中信保诚基金等12家基金管理人上报了红利策略产品,基金类型包括主动权益类、股票指数、ETF等。

  从发行情况来看,本周新发的产品中,有华夏基金红利量化选股、建信红利精选、国泰上证国有企业红利联接等多只红利策略产品。

  另据Wind数据,以认购起始日为准,截至6月20日,年内红利策略产品共发行了45只(仅统计初始基金),不仅超过去年全年16只,亦创下历年新高。

  红利策略产品也持续受到资金青睐。如兴证全球基金日前发布公告称,旗下兴证全球红利混合于6月19日成立,募集规模达13.98亿元,为年内主动权益基金的最高募集规模。

  多只红利策略ETF产品的规模增幅也较为明显。截至6月19日,天弘中证红利低波动100ETF最新规模达34亿元,相较于年初增幅超14倍。此外,工银中证港股通高股息精选ETF、易方达中证红利低波动ETF、嘉实沪深300红利低波动ETF等10余只产品的规模也均实现倍数增长。

  对此,中欧瑾泉灵活配置基金经理刘勇表示,在弱市环境或10年国债收益率走低的“资产荒”情况下,红利策略对追求绝对收益的资金具备较强吸引力;同时在震荡市环境、市场缺乏明确主线的情况下提供防御属性,投资价值也随之受到市场关注。

  宏利市值优选混合基金经理庄腾飞表示,当前全球投资市场波动巨大,对投资人来说,最重要的核心可能是要抓住两点:一是聚焦全球定价资产;二是高度重视实物资产,尤其是那些具备优质长期现金流的资产。而周期红利风格的资产恰恰满足了这两项要求。

  有望继续成为今年的投资主线

  从业绩表现来看,尽管近期红利指数出现短期回调,不过截至6月19日,仍有超七成红利策略产品年内斩获正收益,平均收益率超6%。并有50余只产品年内回报超10%,其中,工银红利优享回报达24.33%,中欧红利优享、宏利市值优选等多只产品回报均超19%。

  谈及年内红利策略持续占优的原因,宏利基金庄腾飞表示,首先是全社会的无风险收益率的持续下降。2014年至2017年间,整体社会无风险利率较高,高股息权益资产因为还要承担资本利得的波动,对投资人吸引力较小。当前整体利率水平显著下降,社会上优质的可投资产较为稀缺,实体投资回报率较低,因此,股息率5%-6%的高股息权益资产就成为很重要的配置方向。

  “其次,伴随着人口结构变化和资产价格长周期预期的改变,投资主体对收益率的要求也主动下降,从青睐高收益高波动产品,转为重视低波动稳定收益产品。”庄腾飞直言,随着市场不断成熟,投资者和渠道都逐渐认识到,真正能沉淀下来的长周期稳定的客户收益,才是资产管理的核心要义。

  “红利策略在今年尽管存在拥挤度和存量博弈的担忧,但从资金面和产业逻辑角度看,红利策略的基本逻辑没有发生改变,有望继续成为今年的投资主线。”中欧基金刘勇表示,具体资金面上,一季度超预期的GDP数据公布后,债市并未发生调整,长久期国债收益率进一步下行,显示“资产荒”的环境依旧没有改变;从增量资金的角度来看,“资产荒”背景下,保险以及高净值人群等配置型资金未来对红利类资产的配置需求仍然较大。

  产业逻辑上,刘勇表示,红利策略的收益来源于红利资产的重估,红利资产价值重估的本质是新一轮的产业周期,2022年以来以煤炭为代表的红利资产走强,背后有深刻的产业背景作为支撑,在经历长期的供给端出清以后,经济脱虚向实,传统行业价值重估,供需格局走向平衡,带来ROE和分红的双重改善。

  同时,刘勇认为,新“国九条”也进一步推动了A股价值投资逻辑的重塑,市场的关注点或从高景气高增长转向“股东分红”和“可持续性的稳健经营”,未来也会有更多企业加入高股息的行列中,红利投资的新时代可能正在打开,未来红利类资产也将有望迎来长期估值重塑。

  庄腾飞也表示,从国际估值比较、核心高分红品种的股息率与长期国债收益率的比较等角度看,目前长期稳定的红利类资产还是有长期的重估空间。

  “不过在红利内部,不同类别资产也是有区分的。”庄腾飞指出,这两年红利风格的占优主要依靠的是公用事业和能源类资产,这些属于稳定红利风格资产。而金融和周期等领域的周期红利资产的超额收益并不明显,并未过多透支估值重估的力量。金融周期领域内长期稳定型周期红利资产重估空间依然较大。

  另一方面,由于红利策略往往受到多重因素影响,刘勇也提出未来需要关注的风险点。如红利策略的本质是产业周期背景下的价值重估,目前市场流动性趋紧,仍处于资金存量博弈阶段,红利策略表现良好带来短期拥挤度上升,可能会影响短期红利策略收益;同时,高股息内部资产存在与传统发展模式等挂钩的公司与行业,投资时要特别注意公司利润和分红比例的可持续性,警惕“股息率陷阱”和“估值陷阱”,要注意个别周期性行业的计提减值风险或者需求侧疲弱的风险,这些可能会影响未来分红金额。

  “从长周期角度看,高分红资产,尤其是那些具备长期垄断性现金流能力的周期类红利资产,能给投资人带来相对长周期的稳健收益,因此投资者需要有更大的耐心,同时通过长期定投模式去分享长期的收益。”庄腾飞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