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1 23:53:39 股吧网页版
求职培训岂能成为暴利生意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何起良

  “60天拿下一份满意工作”“专家3V1,真人代投递”“每周60分钟职业规划聊天”,最近,“陪跑求职训练营”在求职市场上兴起,宣传很有噱头,各类话术颇具诱惑力。求职者需要花不少钱来参加培训课,机构会提供所谓“保Offer”套餐,价格都在万元以上,甚至一些头部机构敢开出10万元一期课程的天价。

  又到一年高校毕业季,就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数据显示,2024届的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1179万人,比去年增加了21万人。就业压力不断增大,求职者不断增多,成为了某些人眼中的商机,各类求职培训机构随之野蛮生长——求职者想要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这些人却拿求职者当韭菜来割。

  毕业生刚走入社会,没有什么求职经验,若能给他们提供一些专业的就业指导,或多或少会有些帮助。但是,当求职训练营成为一桩暴利的生意,原本就处在弱势地位的求职者,再度成为了他人砧板上的鱼肉。“好像学了点什么,又好像什么都没学到”“花了599元上了一周的课,最后感觉就是简历稍微改改,其他感觉像是白学了。”吐槽的背后,呈现的是求职培训市场良莠不齐的乱象。

  开办求职培训机构,并没有什么准入门槛或者资质要求,也缺少必要的行业监管,大量存在师资力量不足、课程内容空洞、虚假宣传和高昂费用等问题。越来越多的“离职博主”进入“求职赛道”,更像是一群失业的人指导求职的人怎么找工作。所谓求职陪跑训练营,套路大多相似,“一站式”“保姆级”“快速”是最常见宣传词,名义上的“导师”往往实际是一名销售,他们虽然说得天花乱坠,实则自己都没找到过像样的工作,却大言不惭教别人找工作。

  根据民法典,如果行为人基于主观故意对相对人告知虚假事实或者隐瞒真实情况,相对人因该欺骗陷入错误认识而遭受到实际损失,属于消费欺诈。求职训练营如果通过虚假宣传、虚假承诺等方式骗取求职者钱财,特别是价格高昂的“保Offer”套餐,已经涉嫌构成消费欺诈。受到欺骗的消费者完全可以拿起法律武器维权,要求退一赔三。相关部门也有必要加大监管力度,作为促就业工作的重要部分,整治求职培训市场乱象,维护求职者合法权益。

  事实上,求职培训应该作为一项公共服务,由公共机构向求职者免费供给。围绕职业发展、岗位筛选、简历撰写、面试技巧等内容,通过专业的技巧培训,帮助即将走进职场的毕业生切实提高求职能力,更快适应角色转变。如果作为公共服务的求职培训多了,借此牟利的割韭菜式求职培训,自然渐渐会失去市场。阳光高考网近日针对志愿填报,为考生提供了大数据免费服务,这对遏制志愿填报市场暴利大有好处,求职培训同样需要更多公共服务。

  对广大求职者来说,识破求职训练营之类骗局,实乃求职路上第一课。要知道,五花八门的求职训练营大多不靠谱,过于依赖此类机构,听信“保过”之类承诺,而不是通过自身努力去多尝多试,本身也是对自己不负责任。大学生在面对就业挑战时,应保持开放心态,积极寻求多元化的就业途径,并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就业市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