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2 05:54:00 股吧网页版
共创未来 临港推进高水平开放十项举措出炉
来源:上海证券报

  ◎记者何奎宋薇萍陈梦娜邓贞

  6月21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高水平开放大会在临港中心举行。本次大会以“开放临港,共创未来”为主题,驻沪使领馆、上海国际友好城市、外资企业、要素市场、高校院所、金融机构、科创园区等单位代表参会。大会发布临港新片区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十项举措,并启动三个以服务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

  发布推进高水平开放十项举措

  会上,来自临港科创企业小零科技的数智人莜娜以首席推介官身份向与会人员介绍临港新片区推进高水平开放的十项举措。十项举措从提升国际化市场环境、贸易投资环境、政务服务环境、法治环境、人文生态环境,强化支撑外资企业生产经营的土地、人才、数据、社会事业等要素保障,并鼓励各类外资总部企业、产业链龙头融入临港“6+2”前沿产业、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

  上海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表示,临港新片区是中国开放的最前沿,承担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推进高水平开放的重要使命。凭借链接全球、融通世界的区位优势,“五自由一便利”为核心的制度型开放体系,八大前沿产业为代表的世界级先进前沿产业集群,临港新片区正逐步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标杆、创新发展的首选地。

  “临港新片区将始终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撑,以跨境服务贸易为特色,以‘近悦远来’为目标,打造开放型的制度体系、科创体系、产业体系、服务业体系、营商环境,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大力度的创新引领发展。”陈金山说。

  启动三大公共服务平台

  大会还启动了三个以服务推动高水平开放的公共服务平台,分别为临港新片区外籍人士服务中心、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临港新片区股权投资综合服务平台(国际版)。三个服务平台为外资外企“引进来”、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了高集成度、系统性和综合性的一站式平台。

  临港新片区外籍人士服务中心致力于成为临港新片区外籍人士涉外政务服务前沿阵地、情感融入融合首选平台和价值融合汇集之地,成为临港新片区一站式涉外服务新高地。中心遵循“小服务、大使命”原则,以“融服务、新‘临’感”为服务口号,通过建立“1+2+N”服务体系,创设多元服务集成,打造“类海外”“国际风”“友好型”发展环境,提升外籍人士获得感、幸福感,打响“International City for Expats”新城名片。

  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是临港新片区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将打造全国首个“走出去”公共服务办事大厅。为加快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临港新片区按照“四个一”工作部署,打造临港新片区“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支持企业高水平“走出去”,进一步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更好地服务上海市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四个一”分别为一个实体化公共服务中心、一批线上专业化服务平台、一系列专业服务业集聚区、一支专业化服务团队。

  临港新片区股权投资综合服务平台(国际版)将联合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上海市地方金融管理局、上海证监局、行业协会等部门,依托临港主要开发主体,提供企业落地、投融资服务、基金服务、信息共享和培训沙龙等全方位服务。

  平台将构建高能级国际股权集聚生态化体系,推动外资开放创新,吸引国外头部机构参与,支持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试点落地,提升境外投资便利化。同时,积极发展前沿产业基金和跨境并购基金,吸引全球优质企业和资金聚集,形成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股权投资生态系统。

  平台还将建设高质量的国际股权集聚示范区,加强与国际知名股权投资机构和行业组织的合作与交流,推动国际经验和资源的共享,提升股权投资集聚区的国际化水平,培育临港新片区拓展跨境金融服务功能和加强全球高端金融资源配置的新优势。

  此外,平台将构建高标准股权集聚制度先行区,积极引入各类股权投资机构和创新产品,探索业务创新试点,进一步提升金融业对外开放力度。通过促进股权投资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撬动资本精准投向临港新片区八大前沿产业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打造投早、投小、投科技的风向标,推动“科技—产业—金融”高水平循环,持续助力临港新片区特殊经济功能区建设。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