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2 06:08:40 股吧网页版
哈工大:始于800名年轻人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张陵

  长篇报告文学《“八百壮士”今何在:我们时代的哈工大》,写一座百年高校的历史,更写一座百年高校的精神。

  ■张陵

  把他们称为“八百壮士”

  20世纪50年代,第一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校长李昌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为把哈工大办成中国工程师的摇篮,下决心依靠自己国家的力量,培养一批自己的教师和科研人员。800名平均年龄27岁的青年教师和科研工作者从祖国各地奔赴哈工大,组成了学校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开启了哈工大第一个黄金时代。李昌把他们称为“八百壮士”。

  短短十余年里,他们创办了24个新专业,培养了大批国家建设急需的工程师,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做出了卓越贡献。自新中国建立以来到改革开放新时代,几十年里,哈工大“打造了一大批国之重器,培养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成为中国最强大学之一,而“八百壮士”却都渐渐老了,有不少人“走”了,但他们这个群体书写的哈工大历史,铸就的哈工大精神,不会老去,不会被忘记,永远是这所著名高校不竭的能量和动力。这部报告文学写的就是这种精神,寻找的就是由“八百壮士”守望的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

  创造辉煌的第二个黄金期

  作品回望“八百壮士”历史,感受一代人的青春涌动。他们每一个人,都从旧时代走到新中国,经受过国家积贫积弱、人民水深火热的时代苦痛,也感受到民族解放、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幸福。新中国激发了他们青春的热情,也激发了他们青春的力量。虽然物质还很匮乏、条件还很艰苦,但他们努力学习、忘我工作,担起国家重托,取得突出成绩,成为新中国工业建设一支重要的科技力量。

  例如,1957年,陈光熙教授主持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能说话、会下棋的智能计算机,填补了国家电子计算机研究领域的空白。在新中国航天诞生“元年”的1956年,哈工大就开始探索服务航天的新路子,一批航天人才从这里起步,一批相关学科在这里设立。而中国核物理专业和激光专业的创始人马祖光,也是在这里起步的,那时是上世纪70年代。还有大批毕业生,走上国家工业建设的重要岗位,默默奉献青春。如“中国核潜艇之父”中国核潜艇第一任总设计师彭士禄,一生隐姓埋名,为国防工业做出巨大贡献。

  当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代,“八百壮士”也进入了创造辉煌的第二个黄金期,这是作品重点讲述的内容。思想解放、经济改革推动着科学春天的到来,“八百壮士”也步入了中年,正是出成果的好时候:中国大跨度空间结构开拓者沈世钊的团队,于1985年研制出国内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打开了中国工业智能化的广阔空间;“中国天眼”、500米射电望远镜的研制成功,有一项全球首创的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那就是以沈世钊院士、范峰教授、钱宏亮教授为首的研究团队完成的FAST项目的主动反射面系统。1981年,刘永坦开启了新体制雷达的研制。这项高新技术对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当时国内还无人能做,而国外发达国家对此实行技术封锁。是刘永坦院士率先在理论上获得突破,终于在2011年研制出核心技术处于国际领先地位的新体制雷达。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再到绕月探测、火星环绕探测,哈工大与国家航天事业始终携手共进。中国航天从总指挥到科研人员,40%以上来自哈工大。校友孙家栋就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人物。

  过去的传奇,未来的丰碑

  作品还讲述了新一代哈工大人传承与弘扬前辈精神的故事,展现了哈工大在新时代的精神风貌。从恢复高考后的第一代大学生到新时代走上工作岗位的许多硕士、博士,在“八百壮士”的精神鼓舞下,不断攻关,不断突破,成长为新时代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栋梁之才,在他们身上,生动而鲜明地传递出创新驱动的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信息。例如,1981年,18岁的曹喜滨考入哈工大金属材料与工艺系,毕业后,选择了“卫星总体设计与仿真”这个难度较大的科研方向。如今,他已成长为我国微小卫星研究领域方面的领军人物。中国建成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并向世界制造业强国迈进的进程中,我们也看到了新一代“八百壮士”的身影。

  作品梳理了“八百壮士”从一个教育科技群体淬炼为一种大学精神、一种与时代共命运同奋进的科学家精神的发展线索,表达了历史奠定现实、现实来源于历史的史观,把“八百壮士”的精神与我们时代先进思想融为一体,带领读者理解“八百壮士”精神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涵。

  从作品讲述的故事里,有几点被凸显出来。

  一是爱国主义情怀。他们当中流传着一句话,“手中有个纽扣,就想着如何为国家做件大衣”。朴实无华、自觉奉献国家的迫切心情和美好情怀跃然纸上,形象地描写出“八百壮士”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品格,也鲜明地表现出新中国时期的知识分子共同的思想特征。沈世钊先生说,“振兴国家就是最重要的抱负”;刘永坦先生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个人的追求”;王光远先生说,“我心中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科学救国,教育救国”。这种民族脊梁意识、国家栋梁意识,传承给了一代又一代的哈工大人。这是“八百壮士”最宝贵的性格。

  二是科学家精神。他们当中还流传着一句话,“把冷板凳坐热”。说得很朴实,道理却很深刻,道出了科学工作的基本规律,也道出了科学家成功的密码——任何成功都是坐冷板凳坐出来的。刘永坦的40年的新体制雷达研究之路就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作品还讲了一对科学家夫妇的故事:丈夫马晶和妻子谭立英分别在35岁和34岁那年,携手走上了研究卫星激光通信的道路。这是一条充满荆棘和险阻的路。直到2011年,我国首次星地激光链路试验取得圆满成功,这时的马晶已经55岁,谭立英已经54岁了。整整20年,他们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献给了科学事业,无怨无悔。

  三是哈工大的校训,“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还是那么朴实,却内容丰富,耐人寻味。哈工大人都遵守校训,形成严实的为学、为事、为人的规矩和传统。计算机科学家洪家荣的事迹特别感人。他得了晚期结肠癌,离生命的终点只有三个月,但他强忍剧痛,在病床上坚持写一本关于机器学习的理论专著,把自己最后一点气力倾注在书稿上,他用生命诠释了什么是为科学献身。

  在作家笔下,“八百壮士”是一个过去时代的传奇,更是一座指向未来的丰碑。作品追寻他们走过的足迹,唱响的是一代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生命之歌。(作者系文艺评论家、作家出版社原总编辑)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