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2 06:21:39 股吧网页版
今年以来上市公司理财斥资合计超 2600 亿元 券商产品获认购比例上升
来源:金融投资报

  购买理财产品是上市公司管理闲置资金的重要方式之一。今年以来,虽然上市公司购买理财的整体金额同比呈下降趋势,但其中购买券商理财的金额已超190亿元,占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总金额的比例从去年同期的5.71%提升至如今的7.36%。从上市公司选择购买的券商理财产品来看,收益凭证等固收类产品受到青睐。

  券商理财产品获认购比例上升

  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常见的理财产品包括结构性存款、定期存款、银行理财产品、券商理财产品、投资公司理财产品、信托等。一般来说,上市公司运用闲置资金购买理财产品,有利于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增加投资收益。

  Wind资讯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截至6月18日记者发稿,共有563家上市公司合计购买理财产品金额达2633.68亿元(包含到期后再投,下同)。与去年同期相比,购买理财的上市公司数量下降了48.4%,合计认购资金总额下降了58.57%。

  在理财产品中,最受上市公司欢迎的产品是结构性存款,共获424家上市公司购买,合计金额达1682.68亿元。不过,券商理财产品正逐渐受到上市公司的关注,共有137家上市公司购买券商理财产品(金额合计达193.72亿元),占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总金额的7.36%,而去年同期的占比为5.71%。

  上述137家上市公司中,55家公司购买金额超1亿元。具体来看,购买金额最高的上市公司是世运电路,购买金额达17.5亿元,该公司购买的30只券商理财产品全部为收益凭证。其次是涪陵榨菜,购买金额为16.8亿元;盐湖股份和迪阿股份的购买金额也均超过7亿元。总体来看,上市公司购买的券商理财产品主要以收益凭证等固收类产品为主。

  对此,排排网财富理财师荣浩对记者表示:“多方面因素推动券商理财产品获认购比例上升,包括银行存款利率下行、净息差收窄等。在此背景下,风险等级较低、符合监管对于上市公司现金管理和投资品类的要求、收益率有竞争优势的收益凭证等券商理财产品满足了上市公司理财资金的配置需求。”

  券商私募资管产品固收类规模占比超八成

  “上市公司认购券商理财产品的热情上涨,还与券商理财产品自身的特性与优势相关。”荣浩表示,一般固收类的收益凭证,信用背书的主体为券商,产品安全性较高;同时,券商收益凭证的短期流动性与银行的结构性存款或通知存款类似。目前,券商投资端的收益比较可观,产品的收益率在当下市场环境中竞争力较强。

  不仅如此,现阶段固收类产品是券商私募资管中的绝对主导产品,并为券商整体私募资管规模的增长贡献了主要增量。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4月末,券商私募资管总规模为5.64万亿元(不包含私募子公司),较3月末增加2866.09亿元,增幅为5.35%。其中,券商私募资管中的固收类产品规模为45808.63亿元,占比 81.21%,较 3 月末增加2750.83亿元。

  同样,在4月份,上市公司购买券商理财产品的金额为50.16亿元,环比增长了92.83%,占当月上市公司认购理财产品总金额的比例为9.67%,为今年前五个月中占比最高的一个月。

  上市公司购买理财产品也需保持审慎态度,谨防风险。近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部分投资者就上市公司运用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情况进行了提问。对此,多家上市公司就其投资安全性作出了回应。如祥明智能表示,公司对于闲置资金(包括募集资金与自有资金),按照“安全+收益”的原则开展理财工作。公司治理机构规范审议理财议案,执行层按理财议案的规范,审慎选择理财产品。据证券日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