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2 10:11:11 股吧网页版
“双减”之下,怎么答好科学教育“加法题”?
来源:南方日报

  编者按: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今年初,省委一号文发布了建设教育强省的意见,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提供有力支撑。今起,南方日报、南方+客户端和广东教育杂志社联合推出“筑高基石——教育强省一线调研”系列报道,走进教育改革一线,寻找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密码。敬请垂注。

  在教育“双减”行动中,国家推动校内校外一起为学生减负的同时,也提出了一道“加法题”——做好中小学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对培养创新人才至关重要,也是实现我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基础。

  今年初,教育部公布了全国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探索科学教育实施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东莞榜上有名。东莞怎样破解难点堵点,办好科学教育?近日,记者深入当地科学教育一线调研,揭秘科学教育“加法题”的东莞解法。

  引导孩子问出“为什么”

  科学教育的第一步,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东莞力求科学类探究实验室中小学全覆盖,让学生的“脑洞”得以落地扎根。

  “什么是生命?”

  “一加一就等于二吗?”

  ……

  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校长柴松方走在校园里,突然被一名初三学生拦住了。学生递过17个问题,每个问题都有答案,笔迹工整,逻辑清晰。

  谈起这件事,柴松方很兴奋,他认为这是个好现象。每个孩子的心里都有“十万个为什么”,有数不清的奇思妙想。科学教育的第一步,是激发孩子的好奇心。

  为了激发更多孩子提出“为什么”,今年东莞将在中小学生科技节上组织开展“好问题”比赛,激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从而培养提问题能力,强化探究科学现象和背后规律能力。

  “城市科技创新的源头在于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启蒙。”东莞市副市长黎军说,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城市优势,东莞持续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做好科学教育加法。

  早在2023年3月,东莞率先发布《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通过深入实施科学教育“点亮”行动等5项20条举措,培养面向未来的拔尖创新人才。

  2个月后,教育部等十八部门出台《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明确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一体化推进教育、科技、人才高质量发展。

  科学往往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科学教育也是如此。实验室是科学教育的主阵地。目前,东莞已实现公办中小学至少建成一间科学类探究实验室,明年还将推动民办中小学全覆盖。

  走进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教学楼,曾光线不足的架空层,现改造为机器人、创客、3D打印、STEM功能室,成为学生探索科学的基地。放学铃声一响,许多学生就会跑来这里,天马行空碰撞创意。如今,许多学生都成了“小小发明家”,已申请65项专利。

  “科学教育让学生体验科学魅力,培养严谨态度,还收获更多课本知识之外的惊喜。”该校奥赛组组长、国家生物奥赛金牌教练方新波说。

  刚创办5年的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也在科学教育上不断收获惊喜。喜欢打乒乓球的学生张庭榕,看到体育老师上课和同学的练习后“脑洞大开”,提出一个问题:能不能设计一款自动采集运动数据和自带数据分析报告的乒乓球拍?经过实验室的3个月实践,他和同学陈扬霖借助人工智能辅助编程,成功发明了“智能乒乓球拍”。

  “智能乒乓球拍”项目获得第39届广东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还成功申请了发明专利。“科学教育就是要培养孩子敢于提出问题,也要善于找到答案。”东莞松山湖未来学校科创老师余思溶说。

  追求科学的种子,就在趣味的摸索探究中,悄悄地种进了孩子们的心田。

  “整建制”培养专职教师

  办好科学教育,关键在课程、在教师。通过开设五级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推动小学专职科学教师全覆盖,将科学教育落在实处。

  “太阳系有哪些行星”“浩瀚宇宙中,太阳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和行星的距离又是多少”……讲台上,石排镇实验小学科学老师叶佩瑜抛出一个个问题,却没有直接给出答案。

  在她的引导下,学生拿起北斗卫星定位接收机,穿梭于校园不同角落,寻找太阳、行星模型,逐一把经度、纬度记在笔记本上。

  “孩子们仰望星空很有意义,说不定就会对自然科学产生浓厚兴趣。”石排镇实验小学副校长王礼华介绍,学校开设“天文·科技”跨学科课程体系,有12册校本教材,涵盖科学、语文、艺术、劳动、历史、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知识。

  作为一门培育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课程,科学教育怎么教?现在有了越来越多新的“打开方式”。

  依托集团化办学、联合办学等方式,东莞构建科学类国家课程、全员入门级科学教育课程、选修中级科学教育课程、特长生高级课程、拔尖人才课程五级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探索科学教育贯通小初高不同阶段。

  察觉到发展科学教育的契机,东莞市东城实验中学校长杨颖峰联合东莞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东城第三小学等组建教育集团,派出教师到集团学校开展专题讲座、指导学生比赛和培训科技辅导员,还面向教育集团成员校的小学生开设了“小初衔接编程公益课”“编程常态课”“编程特长课”,探索小初衔接的科学教育培养机制。

  “小初衔接编程课能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浓厚兴趣和学习自发力。”从教15年的赖冬梅是东城实验中学科学老师。利用寒假时间,她面向集团学校开设编程公益课,一上线就被抢空了。

  “在未来学校,人人有创新,个个有创造。”松山湖未来学校校长万飞也透露,学校开设的创新创业、工程与设计、电子电路、人工智能、软件设计、机器人竞赛等科学课程,正延伸到集团成员校,探索推动小初高接力培养。

  办好科学教育,关键不仅在课程,也在教师。东莞招聘事业编制的小学科学教师、中小学实验员和教研部门科学教研员,推动每所小学至少有1名具有理工类硕士学位的科学教师,实现专职科学教师全覆盖。

  “科学教育融入中小学办学理念,渗透到各学科课堂教学,得益于有一支‘整建制’的教师队伍。”石排镇教育管理中心党支部委员张伟雄说,该镇的小学专职科学老师从三年前的4名增加到现在的29名。

  把课堂“搬”进实验室

  打开科学教育场域边界,遴选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尖端科技。

  “在学校学的是理论知识,但来了这里,可以把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近日,松山湖北区学校的学生到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参加研学活动,开启了一场探索科学奥秘之旅。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是广东首批省级实验室之一,博士毕业于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的副研究员袁冶,现在是实验室的科普达人。他说,现在实验室成为学生研学的热门打卡点,“中小学校常把科学课堂‘搬’来实验室”。

  与松山湖材料实验室毗邻的中国散裂中子源,是我国首台、世界第四台脉冲型散裂中子源。不久前,散裂中子源公众科学日活动如约而至,很多中小学生走进开放科普展厅、科学家工作的加速器中央控制室和做实验的靶站谱仪大厅,近距离了解大科学装置探索微观世界的奥秘。

  小课堂连接社会大课堂。东莞利用顶尖科技资源,不断推进科教融汇,先后首创科普副校长制度,有500所学校聘请科普副校长,遴选中国散裂中子源、松山湖材料实验室等首批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和35个公益性科学教育研学点……

  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主任汪卫华和东莞市中科云计算中心院长季统凯先后担任松山湖北区学校科普副校长。两名“大咖”带来科普讲座30多场,让学生近距离接触尖端科技。

  “东莞的大科学装置、高水平研究所和大学,为科学教育提供了肥沃土壤。”松山湖教育管理中心科研室主任徐洁介绍,目前松山湖园区内有23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6所高等院校及20家全国、省、市级科普教育基地,正在打开科学教育的场域边界。

  打开校门,推动融合,科学教育课堂变得多元多彩。

  与松山湖未来学校张庭榕、陈扬霖两名学生合作的,还有来自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45团中学的学生乌力亚尔·吾热衣木。两地携手实施“莞图合创”科学教育项目,由第三师图木舒克市6所学校与东莞市6所学校牵手结对共建,以“平台+活动+项目”科教行动路径,推动两地教育资源共享与交流。

  东莞正打造协同组科学教育共同体,积极推动与港澳台科学教育的合作与交流,还大力推进“科普援疆”“科普援铜”系列行动,强化引领示范作用,不断提高东莞科学教育辐射力和影响力。

  “科学教育就是在学生心中播下科学种子,给予阳光雨露,期待长成参天大树,长出一片森林。”东莞市教育局局长叶淦奎说。

  聚焦

  科学教育连续两年被列入东莞“十件民生实事”

  今年初,东莞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并被推荐为第25协同组组长。如何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目标定位,答好科学教育“加法题”?东莞市副市长黎军认为,科学教育是一项系统战略工程,东莞连续两年把科学教育列入“十件民生实事”,努力把科技创新的种子种到孩子们心中。

  立足“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城市特色,东莞制定《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实施方案》,明确提出“20条”重点措施,到2025年实现基本形成具有东莞特色的“上下贯通、内外融通、部门联通、人人参与”的中小学科学教育新格局。黎军认为,发挥学校科学教育主阵地作用,要实现“三个引领”。

  夯实科学教育课程引领。以课堂教学为切入点,在“双减”背景下,做好科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信息科技、综合实践活动、通用技术、劳动教育等学科科学教育的加法,打造科学教育课堂新样态。

  强化科学教育空间引领。过去一年财政投入约3000万元,全市新建、改扩建了365间科学类实验室,实现了公办中小学科学类探究实验室全覆盖。

  创新科学教育活动引领。首创科普副校长制度,实施科学教育“点亮”行动,举办中小学生科技节,推动全市超九成中小学聘任科普副校长,推行“科普430”课后服务,让城乡孩子平等享受优质科学教育资源,全年超100万人次学生参与各类科普活动。

  协调教育、科技、财政等不同部门以及整合区域科技资源方面,东莞积极探索,推出协同“组合拳”。

  “东莞致力打造全市协同的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体系,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科学技术协会等部门之间加强协同合作,建立和完善科学教育相关的政策措施。”黎军介绍,通过强化领导与监督,整合政府、学校、企业、社区等多方资源,东莞激活和释放了科普资源活力,推动科普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形成全社会支持科学教育的良好生态。

  她称,整合区域内的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科技资源,能为科学教育提供更丰富的实践平台和资源支持。同时,东莞还鼓励学校联合科学馆、科技馆、青少年活动中心、少年宫等社会资源,丰富“科普430”课后服务的形式与内容,将其打造成科学教育的重要阵地。

  未来东莞还将如何通过科学普及活动,增强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理解,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储备源源不断的创新势能?黎军认为,东莞以制造业立市,人才培养是关键,将进一步营造城市的创新氛围,提高全民创新能力,挖掘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她介绍,接下来东莞将继续深化科普教育阵地建设,整合高精尖资源提升科普效能。加快科技资源科普化步伐,促进科研与科普相结合,充分利用现有的大科学装置、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科技场馆等面向公众开展科普教育。同时,举办丰富的科技创新活动,掀起全民科技创新浪潮,针对各类群体举办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吸引民众参与,感受科学的魅力,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此外,还将畅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渠道,培育英才赋能未来创新高地。

  ●南方日报记者吴少敏王慧

  广东教育杂志社记者韦英哲见习记者王思静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孙俊杰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