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3 06:40:00 股吧网页版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在东莞举行 专家热议新时期县域经济
来源:深圳商报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主编陈剑发言。

  6月21日至23日,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2024在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举办。(主办方供图)

  【深圳商报讯】(记者宋华)“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2024暨《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首发式”于2024年6月21日至23日在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举办。与会专家表示,发展县域经济要适应新时代新要求,重塑城乡关系,助推城乡融合,打通城乡要素合理流动的渠道,实现乡村振兴破除二元结构,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辜胜阻在视频致辞中表示,发展县域经济,推动城乡融合发展,需要推动以县城为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在县域范围内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促使接二连三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畅通青年人才的职业发展通道,打破青年人成长成才的天花板;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程度,让分散的小农户融入大产业、走进大市场;催生农村发展内生动力,以科技创新和装备优化支撑,引领农业产业的转型和迭代升级。

  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组委会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原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在主旨发言中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目标,最大的难点在农村。农业农村经济是县域经济的主体,发展县域经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以县城和特色小镇带动农业农村发展。当前,需要发展规模化、智慧化农业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围绕发展优质、特色、名牌产品以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针对大宗进口农产品实施进口替代;发展公共服务业以增加就业;建立全国统一、城乡融合的土地市场,以土地变资本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县城和特色小镇吸纳就业的能力和对农业农村的服务能力。

  本次大会一大亮点是,由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组织20多位专家编写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报告》正式首发。本书由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出版,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执行主任陈剑担任主编。全书40余万字,围绕县域城镇化、乡村振兴、县域制造业、县域金融、“三农”问题等当前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热点问题,通过典型案例分析、特色产业介绍,多角度解析县域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探讨如何聚合各种要素推动中国县域经济健康、稳定、高质量发展。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特约研究员、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大会执行主任、《报告》主编陈剑在致辞时指出,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也是区域经济最小的单元,在区域经济布局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联结点。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1866个县域占国土面积约90%,县域总人口占中国大陆总人口比重约为52.5%,GDP占比为38.1%。“从本世纪初以来,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是围绕乡村振兴,三农问题和城乡融合展开的。这些内容,都可以归结为县域经济发展内容。”

  陈剑表示,中国区域广大,包括自然地理、气候条件、人口密度等发展环境差异很大。推动县域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实施一县一策。《报告》,一个很重要特点就是收入了50多个县市的成功经验。这些县市根据自身发展条件创造出的特色案例,或许会对发展县域经济给一些启示和借鉴。

  《报告》展示的案例中,相当多的内容与新质生产力有关。如,浙江德清县,从应用落地、促进研发、产业发展等方面谋篇布局,全力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全国首个新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县;安徽肥西县,以数字科技为支撑,通过“村企联建”新建数字农旅蔬果大棚,移栽草莓幼苗,种植“空中草莓”,为农民增收增添新途径;浙江海盐县则采取建立“互联网+义务教育”学共体,通过同步课堂、网络教研等途径,实现了教学资源富足的学校与其他学校之间的教育资源共享。“这些案例的意义在于,把数字经济与产业发展和社会事业的推进紧密结合起来,就可以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陈剑说。

  陈剑认为,聚焦县域经济发展,重要的是能否激活县域新质生产力的潜力和能量。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在于根据本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科研条件等,有选择地推动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