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3 10:11:39 股吧网页版
粤剧版《程婴救孤》如何演出“粤”味?
来源:南方日报

  《赵氏孤儿》的故事家喻户晓,历史上曾有京剧、豫剧、舞剧、电影、电视剧等不同艺术形式的改编。作为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其故事之悲壮、厚重,为后世改编提供了广阔的再创空间。其中,改编自该剧的《程婴救孤》,是戏曲舞台上常演常新的经典题材。

  如今,粤剧也加入了演绎行列。6月18日-19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资助项目——粤剧《程婴救孤》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隆重首演,为这出经典戏剧作品注入了新颖的粤式演绎。有“多面手”之称的冼鉴棠首次担纲主演,挑战老生行当,奉献了一场可圈可点的表演。剧情发展环环相扣、高潮迭起,演员们走心的演绎,深深打动了观众,精彩之处掌声雷鸣。

  粤剧《程婴救孤》移植自同名豫剧,面对珠玉在前,如何呈现具有粤剧特色的舞台?作为粤剧舞台不多见的老生戏,这部戏能否打磨为立得住的保留剧目,推动行当发展?不同戏曲剧种之间的交流互鉴,对于推动本剧种发展有何意义?记者对此展开观察。

  ●南方日报记者徐子茗本栏图片由广东粤剧院提供薛才焕摄

  二度创作拓展故事解读空间

  春秋时期,晋国忠臣赵盾一家300余人被奸贼屠岸贾所害,只存一名遗腹孤儿。围绕着赵氏孤儿的生死存亡,程婴等人冒死历险,慷慨赴义,与屠岸贾展开了一场正义与邪恶的较量——这就是“程婴救孤”的故事主线。

  在众多版本中,豫剧《程婴救孤》在内容上保留并强化了程婴在危急时刻表现出来的“忠义”和牺牲精神,同时又赋予这种传统的“忠义”以新的内涵。粤剧版本同样以程婴为中心,不过则突出他舍子救孤后的蒙冤之路,彰显他忍辱负重、坚守大义的人性光辉。

  在粤剧《程婴救孤》的二度创作中,主创团队以粤剧特有的程式表演为支撑,加入现代审美,呈现了一台唯美而又不失磅礴大气的忠义之戏。

  “粤剧的程式、曲牌、唱腔,令这部作品充满‘粤味’,且老生为主演的剧目,近年来并不多,所以让观众非常有新鲜感。”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丁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特别“点赞”了唱腔运用,“这出戏的唱腔保留了古装戏的原汁原味,同时又加入了新的元素,做到了唱段为戏服务,很能打动人。”

  剧中音乐在刚柔并济、贴近角色之外,还巧妙化用了广东童谣《落雨大》,将其改编后融入剧情,给程婴故事带来“粤味”表达。

  “程婴救孤,救的不单单是一个生命,更是一颗正义的种子。”导演徐光华认为,虽然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故事,其所传达的担当道义、舍生取义、热爱和平的价值追求,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和良知,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

  全剧尾声,程婴为孤儿挡剑而亡,背景板上高悬的戈随之落下,象征着仇恨的瓦解;赵氏孤儿对着恩人们庄重一跪,此时一只象征和平的鸽子飞入舞台。这一刻,历史与当下交汇,赋予了经典故事更广阔的解读空间。

  “程婴死去的那一刻,让人一下‘破防’,这是颇为现代的表现手法,冲击力很大。”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认为,看完后会觉得程婴的死是一种解脱。“他蒙冤16年,守护孤儿直至最后一刻,此刻终于能与妻儿在黄泉下团圆。他的结局,其实是‘向死而生’。这个处理很高明,观众也会释怀。”倪惠英说。

  引进经典推动粤剧行当发展

  创排粤剧《程婴救孤》,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初衷,即通过引进经典,来推动粤剧不同行当的发展。

  “在粤剧舞台上,文武生、花旦的剧目居多,像《程婴救孤》这种老生担纲的剧目不多见。”导演徐光华强调,希望通过这次创作,丰富粤剧行当的舞台呈现,给广大观众带来更多样的观赏体验,也希望将有更多不同行当的演员,都能推出代表剧目,让粤剧艺术的发展更加丰富多彩。

  此次担纲主演的冼鉴棠,可谓是“苦等”30年才等来程婴这一角色。此前他演绎过《还金记》中的王麻子、粤剧《张九龄》中的县令王履震、粤剧《三水女儿·红头巾》中的水客等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堪称“黄金配角”。不过,出身小生、武生的他,虽也能兼任老生、花脸,甚至丑生,但主演一出老生戏,对他来说仍是巨大的挑战。

  冼鉴棠坦言,参与粤剧版《程婴救孤》的创排,“是一个自我重新锻造和挖掘的过程。”自己此前虽演过老生,但并没有真正系统学习过老生的表演程式,因“程婴”这个角色,才真正走进了老生的创作世界。在创排中,他不断琢磨、反复演练,包括练好“髯口功”,规范老生台步、身姿、作手、指法等身段,令他获益匪浅。

  广东粤剧院院长、该剧策划总监曾小敏对冼鉴棠的演绎也表示了肯定。曾小敏还表示,经典戏不会过时,相信传统戏的市场潜力。她说:“广东粤剧院一直都很重视行当的培养,但除了生旦戏之外的好剧本确实难求。我们希望以实际行动,大力推动不同行当的剧目,让每个行当的演员都能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

  交流互鉴营造戏曲健康生态

  在去年9月举行的第三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冼鉴棠曾与豫剧名家李树建同台演绎《程婴救孤》选段,得到对方的大力赞赏。一个月后,李树建携豫剧《程婴救孤》全剧在广东粤剧艺术中心上演,受到羊城观众的热情追捧。

  面对“同题作文”,一南一北的不同演绎,在同一地点、不同时空发生交汇,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著名戏曲研究专家、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董上德认为,不同剧种之间的交流互鉴,一方面在扩大经典剧目影响力的同时,经过各个剧种富于自身特色的改造,更利于打造戏曲发展的健康生态;另一方面,好的剧目被移植,也有助于提升本土剧种的编创水准,借鉴成功剧目的经验创排新的作品。

  董上德以粤剧《程婴救孤》的剧本为例,称该剧吸收了元杂剧和明传奇的《赵氏孤儿》《八义记》等作品特色,兼采京剧、豫剧之精华,剧情推进比较有层次感;中年程婴和老年程婴的角色塑造既有连续性又有区分度,整部戏体现了程婴舍子救孤的正义性和蒙冤昭雪的曲折性,是一大亮点。

  倪惠英则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进行解读:“《程婴救孤》是中华文化最有代表性的戏剧作品之一。中国戏曲源出一脉,在漫长历史发展中始终互相吸收、互相影响、互相推动。复排经典,这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以粤剧的表演形式,把中华民族的优秀精神传承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戏还在年轻观众群体中产生了一定反响。来自中山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武同学认为,粤剧《程婴救孤》在忠于原著时代背景和主要情节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原著时代价值和精神内核,以当代人的审美视角进行创造性改编,塑造了程婴这样一位血肉丰满、栩栩如生的平民英雄形象。

  年轻观众小林则对舞美印象深刻:“舞美很现代,配合一桌两椅,在灯光的变幻下,灵活构建出不同的空间,挺有新意。”

  “作为广东人,一听到粤剧版的程婴故事要上演,期待值直接拉满。”来自中山大学中文系的“00后”硕士研究生吴枳燕称,彩凤受刑、公主认亲等原创剧情,弥补了元杂剧中缺失的女性书写。女性不逊于男子的顽强坚毅和独有的温柔性格,让剧情更丰满,更贴合现代观众的审美。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