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3 12:40:50 股吧网页版
周末重点速递 | 三大交易所全部恢复IPO受理;券商:市场风格切换在即,科技成长有望形成新一轮主升浪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一)重磅消息

  在沪深交易所6月20日晚重启IPO受理之后,仅隔一天,北交所也重启了。6月21日晚,北交所官网披露,奥美森、创正电气、锦华新材三家公司的IPO申报获受理。此次北交所开始受理,也意味着沪深北三大交易所IPO受理已全部恢复。

  (二)券商最新研判

  东吴证券:市场风格切换在即,以科技为首的成长风格或将形成新一轮主升浪

  1、市场风格切换在即,成长风格有望形成新一轮主升浪,当前市场正处于风格切换的关键阶段。过去近3年价值风格崛起的背后,是经济预期斜率不断调整下,高股息防御板块估值溢价的攀升,本轮市场风格周期在持续时间上已显著超越了过去两轮。当前,市场的“风格之锚”美债收益率正在筑顶回落,成长风格有望占优,以科技为首的成长风格或将形成新一轮的主升浪。

  2、政策春风助力,科技股有望“乘势而上”,我们判断,在市场风格切换的关键阶段,政策持续助力下,科技股有望“乘势而上”。“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政策支持是本轮科技股行情的直接催化剂: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趋势下,科技创新能力愈发为国家重视,今年以来科技领域的支持性政策不断加码,经济工作和金融资源进一步向科技型企业倾斜,是科技股行情的关键。

  3、政策持续发力,背后是逆全球化和大国博弈的宏观背景:政策频发的背后是逆全球化的“暗流涌动”、大国间的博弈加剧,加之内部经济转型的挑战,我国科技产业链自主可控发展“刻不容缓”。从交易层面看,科技股符合市场偏好,年初至今市场在交易主线上,科技股正属于政策催化且有独立产业逻辑、对内需波动性相对不敏感的品种,契合市场的交易偏好,同时也具备估值性价比和海外流动性宽松背景下进一步上行的空间。

  4、建议关注优势制造业:关注光伏、锂电、新能源车产业链,以及成熟制程晶圆代工、显示面板、无人机、机床、工程机械、船舶等。

  国产突破:关注当前我国尚未打破技术壁垒但有破局可能性的赛道,或相关产品初步实现自主可控、正在加速国产渗透的细分领域。

  前沿新兴产业及未来产业:关注新材料、创新药、商业航天、低空经济、北斗卫星等领域;同时“未来产业”方面,需要关注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相关赛道。

  数字经济:关注数字产业化,各类智能电子设备的发展机遇。近期半导体、自动驾驶、信创、低空经济等在基本面及政策面出现明显的变化,建议重点关注。

  半导体:政策大力支持“卡脖子”突破,诸多产业数据持续验证半导体已经进入复苏周期。

  自动驾驶:政策环节陆续打通,自动驾驶正加速向更高级别演进;

  信创:国债资金就位,“国测二期”出炉,信创需求复苏已经“有迹可循”;

  低空经济:2024年纳入政府工作计划、相关行政法规正式实施,地方产业配套积极响应,可谓“低空经济元年”。

  中国银河:中期投资展望,与时偕行,聚势谋远

  1、2024年上半年A股行情:年初至6月14日,全A指数下跌4.93%,大盘相对小盘占优,价值相对成长占优。行业方面,煤炭、银行、家用电器、交通运输等高股息行业涨幅居前,多数行业录得负的收益率。

  2、A股业绩展望:

  (1)内需:上半年我国经济取得较高的实际GDP增速与较低的通胀水平,表明当前我国仍然面临供给强、需求弱的局面。未来稳增长政策有望加大力度,促进内需增速上升。

  (2)外需:中国出海链的增长势头尤为显著,外贸韧性较强。随着全球经济逐渐复苏和制造业景气回升,我国企业海外业务收入有望实现持续增长。电子、家用电器、汽车、机械设备、基础化工、电力设备等行业2024年业绩有望继续受益于出海增速提升。

  (3)A股业绩展望:2024年A股业绩有望企稳回升,营收增速底部企稳,在降本增效下,归母净利润增速高于营收增速,净资产收益率有望小幅上升。

  3、A股流动性展望:

  (1)上市公司回购:截至6月14日,今年以来已有1554家上市公司实施回购,合计回购金额达940.13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

  (2)国内机构投资者:从上市公司前十大流通股东的持股结构来看,2024年一季度末,机构总计持股约4万亿股,占流通A股比例为58.81%,持股比例较2023年末下降2.15个百分点。

  (3)外资:截至6月14日收盘,2024年初至今,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664.54亿元。地缘因素持续扰动,市场避险情绪升温,将在一定程度上压制全球权益市场表现。2024年被称为“全球选举年”,政局的变动和动荡会带来不确定的前景。此外,“新国九条”政策体系有利于中长期市场情绪好转。从风险溢价率来看,未来A股投资性价比有望提升。

  4、2024年下半年A股投资展望:

  (1)大势判断。2024年下半年,宏观经济修复力度有望持续上升,A股业绩有望企稳回升。当前A股估值处于历史中低水平,基本面好转带动投资者风险偏好回升,加之政策面将迎来“三中”全会的战略布局,A股震荡上行概率将大幅提升。

  (2)主题风格。下半年,大小盘风格比较中继续看好大盘,小盘股行情在下半年有望逐步提升;成长价值风格走向更加均衡,价值股略占优,随着中美利差不断收窄,成长股的胜率也会大幅提升。

  (3)主题和行业结构博弈。首先是投资者风险偏好逐渐好转,总体仍处于历史低位,从而高股息(红利)行情有望延续全年;其次是科技创新是中长期发展主题,短期易受热点事件影响,从而有望出现阶段性行情;第三是出海主题景气度有望持续上行,利好相关行业;第四是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实施下,A股业绩增速绝对值较高且估值较低的中游制造和下游消费行业,投资价值有望逐渐得到重视。

  (三)券商行业掘金

  华源证券:AI进化加速端侧落地,新一轮换机潮蓄势待发

  1、AIPC&手机是大模型落地的重要载体,颠覆传统应用模式,AI进化加速端侧落地,新一轮换机潮蓄势待发。AIPC是算力平台+个人大模型+AI应用的新型混合体,通过整合AI技术,提供个性化、智能化的服务,提升了传统PC的功能和用户体验,成为未来计算平台的重要发展方向。生成式AI手机是利用大规模、预训练的生成式AI模型,实现多模态内容生成、情境感知,并具备不断增强的类人能力。

  2、硬件端:处理器架构变化,内存价值量提升。ARM架构因其低功耗的特点份额有望逐步提升,高通+微软联手发力推动WOA,Copilot+PC的推出可能是WOA的重要转折点,AIPC处理器异构计算成为共性,增加NPU本质是为了进行低功耗计算,NPU专为实现以低功耗加速AI推理而全新打造,引入NPU对于提升计算效率、降低能耗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大模型的端侧落地,同样要求内存空间的提升,由此带来内存需求的提升,单机价值量提升,根据集邦咨询预测,DRAM于笔电的单机平均搭载容量年增率约12.4%,后续随着AIPC量产后,2025年成长幅度会更明显。

  3、大模型端:轻量化小模型陆续推出,多模态大模型改变人机交互体验。端云混合有望成为未来AI计算的最终解决方案,AI落地终端具有必要性。据高通《混合AI是AI的未来》,AI落地终端能够在全球范围带来成本、能耗、性能、隐私、安全和个性化优势。大模型压缩技术使得复杂大模型在端侧运行成为可能,多模态大模型,如GPT-4o和ProjectAstra,使得人机交互变得更加自然,丰富AI应用场景。

  4、AI落地端侧为产业链各环节带来投资机会,首推比亚迪电子,建议关注苹果、高通、微软、联想集团。从硬件层面来看,CPU是核心,高通具备先发优势,有望在intel和AMD的产品尚未满足微软AIPC要求的情况下,率先抢占部分市场。

  从整机组装环节来看,比亚迪电子受益其海外大客户落地AI,有望推动其手机出货量,此外AI落地端侧,推动消费电子景气度复苏,公司消费电子组装和零部件业务有望受益;此外建议关注苹果,自身在硬件、软件生态、终端产品具备一体化优势,苹果AI正式落地,多环节有望受益。

  天风证券:汽车电子国产替代,机器人再添增长空间

  1、传感器市场大而散,其中最大下游在汽车电子,此领域多为海外垄断,国内企业正在突破中。传感器是指能感受规定的被测量并按照一定规律转换成可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一般包含敏感元件、转换元件和转换电路。传感器产业链包括上游原材料(半导体、陶瓷、高分子、金属)、中游制造,下游应用,下游应用主要有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医疗设备、智能家居等。

  2、传感器市场空间大但品类多(分下游分品种),海外占比较高(欧美合计占七成左右),汽车电子是最大的下游(占比三成+)。从全口径看,全球/国内传感器市场空间达千亿美元/千亿人民币。1)从下游看:汽车电子占比32%,消费类占比18%、工业类占比16%;2)从区域看:北美占比43%,故存在较大国产替代空间。3)从品种看:压力传感器占比最大,在汽车电子占比30%,在消费类占比14%。

  3、传感器行业竞争格局呈现整体分散、细分品类集中的特点,国内企业在中高端传感器市场与海外企业差距较大,主要体现在市占率和智能传感器的芯片自供能力。传感器赛道期权:是人形机器人重要零部件,在人形产业趋势下,加持传感器赛道成长空间,人形机器人用传感器主要包括力、触觉、位置和视觉传感器。从供应链配套看,力传感和电子皮肤尚不明晰,视觉方面,奥比中光配套客户较多。

  4、传感器工艺壁垒,传感器品类和下游较多,不同类别有不同的工艺特性,我们从存量和增量市场空间大小出发,重点分析汽车领域用压力传感器、力矩传感器和电子皮肤(人形机器人空间和弹性较大品类)。汽车压力传感器,目前汽车压力传感器的难点在于:压力传感器为安全件,整车厂在选择供应商时相对谨慎,产品验证周期较长;压力传感器下游汽车电子被海外垄断,整车厂商使用的ECU、ESP等汽车电子系统主要由海外企业提供,国内汽车电子系统的落后。

  力矩传感器,应用于机器人市场的六/单维力矩传感器主流是电阻式应变片传感器,弹性体和应变片是核心零部件。六维力传感器生产壁垒主要体现在标的设备需自制,标定设备主要用于确定传感器的转换特性,确定传感器的输入-输出关系。

  5、投资建议,汽车传感器投资逻辑在于国产替代,目前国产化率较低,重点推荐安培龙,建议关注华培动力。此外,电子皮肤目前阶段更考验材料配比,建议关注福莱新材。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