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3 19:16:19 股吧网页版
鄂尔多斯重塑传统农业 物联网无人机构建智慧农业
来源:新华财经

  昔日,农民们面朝黄土背朝天,辛勤劳作,汗水浸透每一片土地,滋润禾苗成长。而今,在有“暖城”之称的内蒙古鄂尔多斯市,智慧农业正在重塑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绘制出农业现代化新图景。通过手机应用,农民们可以在“指尖”操控农田,轻松实现浇水、施肥、控温等作业,科技的力量让农业生产更加高效便捷。智慧农业的推广不仅释放科技兴农红利,更带动农民增产增收,激发他们留在农村的意愿,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强劲动能。

  技术集成便利高效

  果蔬产品坐上轨道车、3亩地的大棚喷洒农药只需要5分钟,每个温室大棚涉及27项知识产权……走进准格尔旗十二连城乡五家尧村,被眼前的现代智慧设施农业产业园所吸引。在这里,科技与农业完美融合,正进行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农业革命。

cfd0eb832ed8478abc161d4afe91623e.jpeg

现代智慧设施农业产业园里种植的蔬菜。(贾云鹏摄)

  “这种水蓄热内外双保温装配式温室系统是我们团队研发的最核心的技术专利之一,该设施巧妙地利用白天阳光进行水蓄热,到了夜晚,这些热量便会被释放到温室内部,确保作物在寒冷的冬季也能茁壮成长。”内蒙古中天现代设施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运营经理杨昌生介绍说。

  在这里,棉帘的起放、水肥的控制等关键作业都已实现智能化,大大节省人力和时间,让农民种地变得既省时又省力。不仅如此,智能化的管理还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作物的健康生长。整个智慧农业项目的实施,给当地农牧民带来从内到外质的飞跃。以前,农民们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在田间地头劳作,而现在,只需通过简单的操作,就能完成复杂的农业管理任务。

  产业园内,大棚分区明确,第一区为优品种植生产棚,第二区正全力打造年产5000万株的集约化育苗中心,第三区则作为研发中心,与各大院校紧密合作,共同探索新品种的研发与试验,确保周边村民能用上更优质的种子,实现更高的经济收益。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在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上不断迈进,针对瓜果蔬菜和小杂粮产业的薄弱环节,制定了对新建集中连片30亩以上每亩补贴6万元;对种植瓜果蔬菜或小杂粮规模分别达到500亩或200亩以上的经营主体,分别给予每亩200元的奖励;对新建的小杂粮加工生产线,按设备购置费用的50%进行补贴等15条精准有效的政策措施,涵盖9个关键领域。这些措施的实施已取得显著成效。

  鄂尔多斯市累计投入资金4133.85万元,成功扶持28个设施农业项目。其中,新建8个温室大棚项目,总面积达2485.5亩,有效提升农业生产能力和效率。同时,对20个设施农业项目进行改造修缮,面积达668.8亩,确保农业生产设施安全稳定运行。

  设施升级厚植固农

  “50后”“60后”种不了地、“70后”不愿种地、“80后”不会种地、“90后”不知种地,这是当下不少农村面临的窘境,鄂尔多斯市的农村地区也不例外。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积极应对这一挑战,在“大棚经济”上做文章,大力推进现代智慧设施农业建设。通过引进规模化、智能化的种植模式,不仅提高农业效率,也带动农民收入增加。与传统栽培模式相比,这些现代化的温室大棚显著降低种苗投入约50%,减少人工成本15%,并且土地利用率提升50%。

  走进鄂尔多斯市德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智慧农业园区,眼前展现的是一座座现代感十足的温室,它们明亮而整洁,让人眼前一亮。走进温室,火红的西红柿挂满了绿色藤蔓,长势喜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文洛式玻璃智能温室,这是科技与农业完美融合的典范。在温室的正中央,悬挂着一块LED大屏显示器,实时显示着各种关键数据,如室内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和二氧化碳浓度等,这些数据为工作人员提供科学、准确的指导,使他们能够依据实时数据,精心制定种植、施肥和灌溉方案,确保植物在最佳的生长环境中茁壮成长。

  “整个温室通过水肥一体机作业,同量相比可节水30%左右;而且检测到柿苗缺什么元素,随时可以补上;销售出去的西红柿,还可以追溯到原产地。”鄂尔多斯市德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智慧农业园区负责人黄丽介绍说。

  无独有偶,在位于东胜区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依托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建明教授团队的强大支持,持续深化温室番茄培育技术。该团队巧妙利用鄂尔多斯市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结合最新的农业科技,成功培育出具有突破性的番茄品种。这些番茄最高可生长至25层,且含糖量高达12%,甚至甜度高于普通西瓜。“这些西红柿深受当地消费者喜爱,在商超能卖到10元/斤,是普通西红柿价格的好几倍,还供不应求。”现代高效农业产业园项目负责人何佳轩说。

  科技赋能兴农富农

  在鄂尔多斯市,科技的春风正悄然吹进田间地头。大棚内,物联网设备化身为农作物的“智能管家”,实时监控着蔬菜的生长状态;而在辽阔的田野间,无人机洒药作业已成为日常风景。这些科技手段不仅让鄂尔多斯市的农业发展迈向机械化、智慧化的新时代,更让鄂尔多斯市当地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收入。

c206f3f125b7485280bc29bbc1920642.jpeg

准格尔旗现代智慧设施农业产业园。(张磊摄)

  村民周志是这一变革的见证者和受益者。自从去年9月智慧大棚建成后,他种植的西红柿亩产量可达1.1万斤,收入近9万元。如今,香瓜也到收获的季节,正源源不断地销往各地。周志欣喜地说:“现在一年下来,我能赚20万元到25万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鄂尔多斯市农牧技术推广中心主任栾忠贤介绍说,据我们测算,现代化温室大棚每亩年纯利润在3万元至5万元之间,这远超大田作物的收益。设施农业区的农民生产经营收入是传统农业区农民的十几倍甚至二十几倍。

  为进一步推动设施农业的高端化、智慧化、园区化、生态化发展,鄂尔多斯市出台了金融支持产业振兴的相关办法,通过贷款贴息政策,精准扶持18个设施农业项目,累计发放贷款7200万元。同时,积极引进德农、中天、三松等大型农牧业企业,引导约2.1亿元社会资本投入,为当地农牧民创造4500余个就业机会。

  在准格尔旗,呼和浩特市三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康布尔村建设的“三松万亩设施农业科技园”成为一道亮丽风景线。这里采取“政府引导、村‘两委’为主体、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通过流转土地5000余亩,打造麒麟瓜种植基地。企业、村民和村集体三方共享利润,每亩土地每年至少能为村民带来200元的额外收入。

  在达拉特旗,白泥井镇政府与内蒙古禾樱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也取得显著成效。双方签署的《土地及设施大棚租赁合同》引入樱桃种植项目,采用“党支部+企业+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由企业负责资金、技术支持和后续销售。项目预计年产大樱桃40万斤,销售收入可达2000万元,直接带动周边180人就业,人均年收入增加1.4万余元。(参与调研:贾云鹏、马悦然)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