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3 23:33:49 股吧网页版
强助攻下 港股反弹能否继续?下半年上攻动力如何?
来源:中国基金报

  自今年2月起,港股从15000点的低谷一路上涨至19700点的高点,随后经历了近1个月、幅度近2000点的深度调整,近日再度活跃起来。

  据最新数据统计,自5月16日起,南向资金连续24个交易日实现净流入,累计金额超过1160亿港元,刷新了历史纪录。而更令人瞩目的是,国家队近期也纷纷出手,大手笔认购港股通央企红利ETF,以实际行动向市场传递出鲜明的积极信号。

  站在目前时点来看,下半年港股上攻动力如何?核心影响因素是什么?又有哪些风险点值得警惕?为此,中国基金报记者采访了:

  泰康基金股票基金经理黄成扬

  汇丰晋信沪港深基金、港股通双核基金基金经理付倍佳

  格林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格林宏观回报基金经理郑中华

  恒生前海港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邢程

  一、第一轮反弹已完成

  港股或进入震荡盘整期

  中国基金报:5月下旬港股阶段性见顶,上周恒指重回18000点下方,如何看待这波调整?

  郑中华:本轮调整核心因素包含以下几点:一是技术性调整。一般而言,指数反弹20%被称为技术型牛市的起点。经历连续显著上涨后,指数存在阶段性盘整需求,部分交易型投资者存在获利了结的情绪;二是业绩观察。本轮指数的上行由估值上行引发,但最终上行的幅度和空间取决于业绩是否能同步上行。港股经历估值修复后,投资者需要进一步看到上市公司业绩层面的积极变化,才能进一步带动指数上行。

  付倍佳:此前的修复主要由交易和估值驱动,反映的是利率端和交易端的向好变化。但随着被动资金流入逐步趋缓,以及降息预期延后背景下做空比率开始小幅抬升,主动资金入场仍在等待经济基本面复苏的更多数据验证。我们认为本月市场震荡在逐步消化分歧,是健康的调整。

  邢程:从第一轮反弹进程来看或已接近完成,尽管近期地产政策频出,基本面亦有改善迹象,但整体地产政策效果仍待观察。海外方面,对于美联储降息节奏预期的博弈或将持续,而好坏参半的经济数据也较难指出一个明确路径。在此背景下,港股或进入震荡盘整期,以等待更多催化剂出现。

  二、港股底部已初步探明

  当前估值水平机会大于风险

  中国基金报:有人说港股已经反转,并进入牛市行情,你怎么看?后市上攻动力如何?

  黄成扬:站在这个时点看港股,我们认为,港股底部初步探明。虽然当前宏观经济的增长动能仍未充分显现,但过去4年多的下跌基本消化了悲观预期。后市上攻的动力取决于宏观经济动能进一步显现或政策进一步明确,大概率不会有急速的上涨,但可以期待底部逐步抬升。

  付倍佳:上行持续性的最重要动力为基本面盈利的上修,目前市场的盈利预期或已见底,但盈利增长的实际兑现还需耐心。在美联储即将进入降息周期之际,港股分母端压力有望释放;在刺激经济的政策措施力度不断加强的背景下,基本面风险在降低。当前估值水平下机会大于风险。

  郑中华:按照技术性评判标准,港股目前仍符合反转的技术要求。展望来看,港股中长期仍存在较大的上行空间。原因包含以下几点:首先,预计资金会持续净流入,为港股中长期上行提供增量资金。从资金来源看,最重要的增量资金来自全球流动性改善预期下的海外资金,这类资金的净流入区间或会贯穿本轮全球流动性宽松的始终。与此同时,南下资金亦会持续流入,二者共同为港股的上行提供增量资金;其次,即使从底部出现显著反弹,港股目前的估值水平仍处于历史低位;最后,预计港股上市公司总体业绩仍将稳健上行。

  邢程:港股反弹持续性的关键在于经济增长预期、流动性和风险偏好三方面向好配合,对应估值体系中的企业盈利预期、无风险利率和股权风险溢价。因此,对比目前所处的环境,我们认为后续影响港股反弹高度和持续性的核心依然是对症且强力的财政政策,以进一步恢复居民和企业中长期信心。若在对应的宏观支持政策刺激下,经济增长预期得以抬升,再配合外部环境的流动性和风险偏好边际改善趋势,届时港股反弹行情值得期待。

  三、港股红利类资产远未泡沫化

  中国基金报:随着南下资金持续涌入,争夺港股定价权的呼声再起。此外,国家队出手认购港股通央企红利ETF,这些因素影响几何?

  付倍佳:港股通交易占比已从10年前的不足1%提升到当下高峰期的近20%,是港股增量活跃资金的重要来源。港股红利类资产当前来看估值远未泡沫化,且仍具备较高性价比与高经营壁垒,未来有望迎来持续的估值修复。

  郑中华:一方面,港股市场绝大多数是中国企业,另一方面,存量投资者主要为国际投资者。因此,港股总体业绩预期集中在中国经济预期,而估值周期集中于全球流动性的边际预期变动。从资金属性看,外围流动性的宽松,叠加南下资金和国家队的增量资金,会进一步增强港股资金净流入的节奏和总量预期,加大估值修复的确定性和空间。

  邢程:目前,港股市场估值水平从长期来看较有吸引力,南向资金自5月16日以来已连续24个交易日呈现净流入,累计超过1160亿港元,南向资金不断流入对港股反弹形成一定支撑。国家队出手认购港股通央企红利ETF,向市场传递出积极的态度和示范作用,不仅能改善市场情绪、提振市场信心,更能引导社会资本关注港股的投资价值,吸引更多耐心资本流入,加强发挥内资在港股定价方面的话语权。

  黄成扬:在宏观经济动能不明显的情况下,港股通中很多央企经营相对稳定,这两年响应国家号召还在加大分红比例,并且由于身处港股估值偏低,同时在两地上市的标的,通常港股会比A股折价30%~50%。叠加今年以来长期利率不断走低,保险、银行理财等机构投资者面临“资产荒”,港股高分红标的会是不错的选择。

  四、内地经济复苏和美联储政策转向是下半年核心因素

  中国基金报:展望下半年,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是什么?又有哪些风险点值得警惕?

  郑中华:下半年影响市场的核心因素集中于全球降息周期开启的时间点和节奏。截至目前,美联储2024年开启降息周期的确定性较高,分歧点在于降息频次,这会导致国际资本配置非美国家或地区的节奏发生变化,从而直接影响港股市场估值修复的程度。从风险角度来看,港股上市公司的业绩仍是主要风险点。长期来看,业绩决定股价趋势,资金影响估值。因此,在资金净流入的情况下,只有业绩呈现出上行趋势,才能形成戴维斯双击。

  邢程:尽管目前我们所处的货币政策环境和融资条件整体较为宽松,但较低的收益率预期阻碍了居民和企业的信用扩张能力和意愿,进而导致复苏进程一波三折。因此,国家政策便成为此时的主要依靠。尽管风险偏好的修复或外部扰动因素的缓解可以促成阶段性反弹,但持续性还需要经济内生动力加持,如更多宏观支持政策落地,以进一步恢复中长期信心。

  整体来看,中国经济温和复苏和美联储货币政策转向的大趋势较为确定,且当前较低的估值水平和潜在经济政策出台有望为港股市场提供支撑。

  但同时也要提防若美国继续维持高利率政策,或将导致美国国债收益率飙升、美元走强,港股市场可能还会经历资金外流、估值压缩等负面影响。

  黄成扬:港股一直以来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总的来说盈利层面更多取决于内地经济基本面,估值层面还得看海外的定价中枢即美债利率的走势。特别是今年下半年美国仍有数次议息会议,以及总统选举的多个节点等重大事件影响,需要保持关注。

  付倍佳:下半年的变量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国内财政力度,或将决定盈利恢复的弹性;第二,海外货币政策,何时开启降息将决定利率下行速度;第三,地缘政治风险,欧美大选或增加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危与机并存。

  五、当下宜采取稳守反击策略

  中国基金报:能否介绍下今年接下来的港股投资策略和配置逻辑?

  付倍佳:我们选择“确定性+创新性”的杠铃策略,放弃相对低性价比的中等收益资产。基于宏观及中观视角,主动调整组合β;基于资产属性及行业景气驱动视角,配置风险回报比高且行业间相关性较弱的板块;基于公司基本面研究视角,优选个股。

  黄成扬:虽然港股估值足够便宜,分红率也很有吸引力,但向上的表现还需宏观动能的进一步显现,因此当下宜采取稳守反击的策略:立足经营稳健的高股息品种,在波动中适当布局适应经济转型、具备广阔发展空间的细分板块,并以绝对收益的心态来应对股市的波动。

  郑中华:今年下半年,港股投资策略集中在几方面:首先,由于全球资本和南下资金双重净流入,应提升港股市场的资产占比;其次,风格上集中于龙头策略。在业绩出现确定性向上趋势后,再逐渐增配中小市值股票,提升投资赔率;最后,从行业看,TMT和红利值得进一步关注。从资金配置角度,海外资金和南下资金增持的行业重点存在一定差异。全球资金重点布局由AI所引发的科技行业,南下资金重点布局红利。

  邢程:建议关注平衡型策略,即一方面聚焦成长赛道中业绩能见度较高、流动性较好的龙头企业,另一方面关注拥有更为确定性股东回报的高股息标的。

  另外,鉴于美国大概率下半年进入降息周期,还关注成长赛道中对利率下行敏感型行业的机会,如互联网、新能源车、科技硬件和生物医药等周期较长的板块,对具备核心竞争力并且在产业迭代变革中处于领先地位的引领者进行布局。

  六、看好高股息、出海逻辑和产业升级

  中国基金报:展望港股下半年表现,哪种风格有望占优,以及哪些方向及细分领域的机会值得关注?

  邢程:下半年主要关注三条主线。

  一是具备确定性股东回报的高股息资产,其中包括电信、能源、公用事业和金融等行业。在不确定的增长及政策环境下,高股息资产可提供稳定分红的确定性收益,在相对资产荒的环境下依然具备较高的相对投资价值。

  二是受益于出海逻辑的结构性产业机会,其中包括工业、新能源车和消费行业中的制造和品牌等板块。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中的关键时期,国内一批具备技术优势、规模优势乃至产品力和品牌力的优秀企业涌现,优秀企业出海一方面可以为企业发展提供新一条增长曲线,也可以有效弥补国内需求疲软带来的增速放缓问题。

  三是科技创新趋势下的产业升级机遇,其中包括TMT和生物医药等板块。科技创新趋势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生产力提升的浪潮,也是我国经济转型的必要条件之一。

  付倍佳:我们在耐心等待港股从盈利下行与利率上行的最差情形转向盈利企稳上行与利率见顶回落的正向组合,因此,在看到有利变化时及时调整持仓结构。在行业配置和选股方面,关注三条投资主线。

  第一,关注盈利增长超预期的机会:受益于经营杠杆弹性大、前期降本增效优,互联网及部分消费服务行业盈利有望持续超预期;同时部分龙头公司新技术/产品突破以迎接下一轮的收入扩张机会,有望开启二次增长曲线。看好互联网、电子的投资机会。

  第二,关注美债利率下行的机会:美债利率去年四季度见顶回落,2024年上半年预计趋势下行。关注市场预期在低位、美元负相关弹性大的行业。关注供需格局佳,价格弹性贡献盈利超预期的行业。看好有色金属、创新药的投资机会。

  第三,关注高股息资产的机会:关注基本面夯实,整体ROE水平稳中有升,以及分红意愿提升的高股息资产的投资机会。随利率下行估值扩张确定性较高,部分港股股息收益率显著高于其他市场,长期资金有望持续增配,中长期看好其底仓配置价值。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