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4 04:06:00 股吧网页版
绿色转型成“必答题” “三桶油”加速上“新”融合
来源:经济参考报

  广西北海北部湾的中部,坐落着“中国最美海岛之一”的涠洲岛。在刚刚过去的端午假期,这里经受住了用电需求激增的考验。

  “过去,涠洲岛居民的日常照明主要依靠煤油灯。但从1998年起,涠洲油田群便开始为岛上居民供能。”中国海油相关负责人向《经济参考报》记者介绍,如今这里构建起由燃气电站、余热电站、光伏电站、储能等组成的源网荷储一体、多能互补的海上油田群智慧电力系统,成为国内为数不多的绿色能源岛。

  这并不是个例。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驱动能源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传统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油气企业的必答题,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国内企业正在加速布局新能源。

  “海岛”用上“绿电”

  走进中国海油“涠洲终端”处理厂,成片的光伏板与油气处理设施“相伴”的景象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我国海上第三大油气生产基地——南海西部油田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涠洲油田群位于涠洲岛以西海域,该油田自20世纪80年代建设以来,已建成26座海上生产平台和1个陆地终端处理厂,最高年产油当量达470余万立方米。

  “我们建立起联通涠洲油田群和涠洲岛的国内首个海上智能电网,通过陆地生产终端和海上平台的机组用自产天然气进行发电,保障了海上油田群安全稳定供电,同时每年为涠洲岛供电5000余万千瓦时。”中国海油湛江分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随着涠洲岛旅游业高速发展和油田规模的扩大,电力需求也不断增加。鉴于岛上太阳能资源比较丰富,以气电为主要供能的“涠洲终端”处理厂被注入了一股绿色血液。

  2022年,我国首个海上油田群光伏电站——涠洲油田群光伏电站正式投运。记者在现场看到,8000余块光伏板占据了“涠洲终端”的厂区屋顶、绿化草坪及部分空地。中国海油“涠洲终端”负责人给出的数据显示,涠洲光伏电站装机量约4.5MW,总面积为3.6万平方米,每年向涠洲油田群及涠洲岛居民提供绿色清洁电力517万千瓦时。相比同等规模的天然气发电,该电站每年可节省天然气172万立方米,运营期内可实现碳减排8.5万吨。

  而在不远处,两套2.5兆瓦/5兆瓦时的国产风冷储能系统正在运行,这是2023年并网的我国首个海上油田群储能电站,用电高峰期间电站可以5MW的功率连续供电2小时,每年节约天然气900万方。

  “涠洲岛与整体的大电网没有联系,它主要依托目前中海油海上建成的小电网,岛上的民用电主要用电时间集中在晚上7点到11点,所以我们针对用电需求在涠洲岛终端建设光伏电站和储能电站。光伏在白天发电,晚上储能输出电力,使我们整个电网的用电趋于整体平衡,达到了提高电网整体发电效率的目的。” 上述“涠洲终端”有关负责人表示,“我们正在以‘分布式光伏+储能电站+余热回收+伴生气综合利用’的全新供电模式,打造具有涠洲特色的绿色能源岛。”

  构建“近零”排放产业链

  涠洲岛的绿色转型实践,是中国海油积极探索传统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打造“近零”排放油气产业链的一个缩影。

  2023年5月20日,我国首座深远海浮式风电平台“海油观澜号”成功并网,海上油气开发迈出进军“绿电时代”的关键一步,成为海洋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典范。

  中国海油董事长汪东进在2023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提到,公司将稳步推进绿色发展跨越工程,促进新能源与海上油气业务融合发展。

  按照此前规划,“十四五”期间中国海油将拿出资本开支5%至10%投入新能源新产业。积极推进海上风电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择优发展陆上光伏风电产业。积极探索“风光发电+油气产业”“风光发电+天然气发电”“风光发电+海水制氢”“风光发电+海洋牧场”等融合发展新模式,力争建成1至2个综合能源示范岛。

  “2024年我们计划通过火炬气的治理,永磁电机泵的应用,分布式的新能源替代这些措施实现减碳52.3万吨的目标,计划消费绿电7.5亿千瓦时,预计减碳65万吨。”中国海油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将探索北部湾近海风电资源的开发,同时进一步探索超临界二氧化碳新型余热利用、海上充电桩低碳运营新模式,推动绿色能源转型再升级。

  据透露,未来,广东省内首个纯岸电近海绿色油田群、国内首个海上油田ORC余热电站等项目将在南海西部油田落地实施,开启传统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的新篇章。

  融合发展加速“上新”

  根据2023年印发的《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到2025年,要大力推动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积极扩大油气企业开发利用绿电规模,并实现“油气供给稳步增长”“绿色发展效果显著”“行业转型明显加快”的主要目标。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我国加快推进新型能源体系建设的背景下,油气与新能源的融合发展是未来趋势,既有利于发挥油气发电的灵活启停、快速爬坡和广泛调节价值,为油气资源发展带来新的增值空间;也有助于推动传统能源与新能源多能互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眼下,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国内油气公司都在积极行动。中国石油表示,接下来将加快推动青海、新疆、内蒙古、松辽新能源大基地建设,抓好风光发电、气电、地热、氢能、CCUS等项目布局落地,提高清洁电力指标转化率和并网率。中国石化则全面建设“油气氢电服”综合能源服务商,推进氢能、充换电、可再生能源发电、CCUS等业务。

  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近日发布的《油气行业发展报告》指出,独具特色的石油能源公司转型模式正在形成,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开创了众多新模式。

  值得注意的是,融合之路并非坦途。有业内人士表示,传统油气企业在获得新能源资源等方面并不具优势。孙传旺建议,一方面,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必须把能源安全放在首位。要加大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强化油气储备体系建设。同时,加强油气国际合作,拓宽油气贸易规模和渠道,稳定油气产业链供应链。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选择融合场景,着力推动传统能源和新能源实现更高水平的优化组合。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