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4 06:20:29 股吧网页版
“试验田”里的变化——科技金融激活创新发展“一池春水”
来源:中国证券报

  10年,历5任支行行长,从敢贷、愿贷到能贷、会贷,一家银行支行“陪伴”一家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成长的故事,让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里发生的一系列变化更加具象化。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进步、产业向新,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滋养。近年来,国家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布一系列文件,对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作出部署,一批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相继落子,发挥先行先试政策优势,引导金融资源向科技创新领域聚集。

  中国证券报记者日前赴北京、安徽合肥等地,走访调研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科技企业,感受金融服务科技创新一线的澎湃活力。

  机构之变:

  破思维定势做强金融“服务力”

  “我们的研发过程是标准的从0到1,从无到有。新技术、新产品要得到市场认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没有流动资金支持,很难活下去。”合肥万豪能源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张留瑜对记者表示。

  成立于2013年的万豪能源是一家绿色低碳能源技术综合服务商,主营业务涵盖天然气高效利用、碳捕集、节能减排三大板块,获评国家级科技创新企业和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

  “徽商银行在我们急需资金的关键时刻伸出了援手。”张留瑜说,相比于“锦上添花”,“雪中送炭”尤为可贵。

  时间拉回到2016年。研发投入、厂房建设、产品测试需要大量资金,与很多初创期科技企业一样,万豪能源不缺“知产”但缺“资产”,难以满足商业银行授信要求。徽商银行自贸区合肥片区支行提供2100万元长期固定资产项目贷款和900万元铺底流动资金贷款,送来“及时雨”。

  “相比传统地翻报表、看流水,我们更加重视企业的科技实力和发展前景。”徽商银行自贸区合肥片区支行行长张书果介绍,其所在支行是徽商银行首家科技金融专营支行。

  2018年11月,万豪能源中标“延长石油LNG撬装站”项目,证明了公司大型成套能源装备技术实力和应用潜力。“近几年公司营业收入每年翻番,今年预计能达到6亿元。”张留瑜信心满满地说。

  扶上马,再送一程。目前,徽商银行已与万豪能源签订共同成长计划协议,约定进一步加强对企业的综合化金融服务。

  “10年来,徽商银行给我们提供了持续的支持。张行长已经是第5任(支行行长)。5任行长,每一位都是这个办公室的常客。”张留瑜的一席话,震撼了现场每一个人。

  10年,历5任支行行长。陪伴万豪能源成长,是徽商银行自贸区合肥片区支行专营科技金融的生动实践。

  对接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的金融需求,多家商业银行在一站式科创金融服务方面下足功夫。中国银行南京分行有关负责人介绍,该行发挥中银集团全牌照经营特色,提供覆盖投、贷、债、股、保、租的全产品谱系,组建南京地区综合化协同工作专班,重点研究16个先进制造业集群、50条重点产业链,为链上企业提供全方位金融服务。

  从“看账本”到“看未来”、从“锦上添花”到“雪中送炭”、从“扶一把”到“伴全程”……金融机构主动破除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一场触及灵魂”的变革正悄然发生。

  政策之变:

  优支持体系激发创新“原动力”

  徽商银行为何敢于支持彼时尚处初创期的万豪能源?除认可公司技术实力和市场前景,还与科创金融政策引导有关。

  作为科技金融专营支行,徽商银行自贸区合肥片区支行获得了总分行给予的单独的信贷转授权。张书果介绍,2015年支行成立之初就获得1000万元的信贷转授权,2022年额度提升至2000万元,并额外获授予500万元的信用贷款审批权。此外,总分行还给予支行创新产品先行先试权。

  金融如水,科技创新如舟,水涨则船高。促进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协调发展,需制度引领。

  看顶层设计。近年来,金融管理部门纲举目张,不断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框架,优化市场机制、丰富金融支持工具,覆盖“股”“贷”“债”“保”的全方位、多层次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初步建成。

  看实践探索。2021年11月,济南先试;2022年11月,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嘉兴入围;2023年5月,北京中关村新进……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蹄疾步稳,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推广的经验做法。

  科技日新月异,与之匹配的金融服务需不断迭代进化。作为改革创新的试验田,试验区是感受政策变化最前沿的地方。

  为支持金融机构更加专注、专业地服务于科技企业,多地出台支持举措、提出相关要求。嘉兴制订出台科创金融专营机构的专项支持政策;济南明确,科技金融事业部(专营部门)、保险科技金融事业部(专营部门)需设立科技金融业务专业岗位,配备3名以上具备金融、科技等复合型知识的科技金融从业人员。

  政策引领下,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建设正走深、走实:北京中关村引导70家银行支行专注科创、投早、投小,形成良好示范效应;嘉兴各银行机构相继成立科创金融专营支行近30家;合肥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增至39家,总行级科创金融中心增至9家,总部级科创保险中心实现零的突破……

  再看落地成效。截至2024年4月末,科创票据、科创公司债余额合计约1万亿元,超1400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逾14万亿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型企业功能增强;截至2024年5月末,高新技术、“专精特新”、科技中小企业贷款余额分别为14.77万亿元、4.11万亿元、2.68万亿元,同比增长11.6%、15.9%、19.2%,科技型企业贷款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政策的“指挥棒”,正引导金融“活水”加快流向科技创新领域,浇灌科技的种子、浸润创新的土壤、催生新产业的幼苗。

  改革不止步,创新无止境。人民银行公布,首笔科技创新贷款已于近日发放,后续其他贷款将陆续投放;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16项措施;湖北出台加强财政金融协同服务科技创新的22条举措;广东提出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以金融“活水”滋养创新,让创新活力更充分地涌动,政策之变在深入演绎。

  生态之变:

  畅良性循环澎湃科创“凝聚力”

  “政府部门很支持,金融机构很给力,干事创业的氛围很浓厚!”调研中,多位创业者、企业主表示,这是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带来的突出感受。

  良好生态是滋养创新创业的丰厚沃土,更是区域发展的比较优势。

  多地公布的试验区建设方案提出,着眼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加快构建广渠道、多层次、全覆盖、可持续的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协同推进原始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推动形成金融供给和需求结构平衡、金融风险有效防范的良好生态。

  科创金融改革离不开政府和市场“两只手”一起用力。从各地实践看,坚持“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紧密配合,成为营造科创金融生态的共同做法。

  《南京市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明确,发挥政府投资基金作用,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向南京集聚;湖北新出台的“22条”,聚焦加强财政金融政策协同,完善“股贷债担保”联动服务模式,引导金融资源重点投向科技创新领域,培育更优的科技金融生态体系;安徽省科创金融改革领导协调小组印发《金融支持科创企业“共同成长计划”实施方案》,建立“共同成长计划培育主体库”,让科创企业获得全生命周期的综合金融服务。

  金融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关键一环。近年来,科创金融专营机构如雨后春笋、拔节而长,逐步形成支持科创的规模效应。科创贷、瞪羚贷、积分贷、投联贷……各种创新贷款方式“花样迭出”,“贷”动更多“活水”流向科创领域。

  与此同时,服务科创成为金融机构践行高质量发展的主动选择。工商银行北京朝阳支行公司部吕璇介绍,近十年来其所在支行投向科技创新领域的资金占比从个位数增至百分之三四十的水平,“融资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产业因“新”而活,城市向“新”而进。聚企成链、聚链成群,如今,“科里科气”的合肥已成为促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的样本。

  我们欣喜地看到:金融、科技和产业良性循环和互促发展的局面,正在更多试验区出现,科创金融的生态之变已越发明显。

  科技金融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凝聚合力,需久久为功。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建议,各级政府和金融管理部门继续为科技金融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进一步扩大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逐步建立健全多层次科技金融组织体系、多元化科技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多维度科技金融政策支撑体系。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如今,突出先行先试,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新”意盎然,初步形成了一系列创新成果;未来,聚焦打造“标杆”,加快推动试验区由“试验”到“示范”,加快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推广应用,将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更优质充足的要素供给,让创新活力更充分地涌动。

  一场围绕科技与金融的变革,还将持续上演。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