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4 06:27:00 股吧网页版
持续焕新中的工人新村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柳森

  前不久,上海工人新村文化节在杨浦区228街坊举办,展示了上海近年来在工人新村更新领域的探索性成果。这让两处持续焕新中的工人新村备受关注——

  1951年动工、1952年竣工的普陀区曹杨一村是我国第一个工人新村。2021年,曹杨一村迎来70周年“村庆”和成套改造完成后的居民回搬之喜,其所在的曹杨新村板块被选为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样本社区。

  杨浦区228街坊旧址原先是名为“长白一村”的工人新村。历史上的228街坊是上海首批建成的“两万户”工人新村。去年,228街坊开启了新的生活篇章,成为杨浦区城市更新叠加“15分钟社区生活圈”新样板。

  近3年来,上海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同济大学社会学副教授钟晓华先后以高校师生联合调研项目指导教师、街道社区规划师等身份,深度参与了上述两处工人新村的焕新过程。她与记者分享了参与相关社区更新、调研后收获的新观察与新思考。

  本报记者柳森

  凝聚归属感

  打造宜居宜业“社区生活圈”

  城市周刊:2021年,恰逢曹杨一村迎来70周年“村庆”和成套改造完成后的居民回搬之喜,你深入参与了“曹杨一村·社区故事馆”的策划与营建,由此与曹杨一村所在的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结下不解之缘——在完成社区故事馆的营建后,持续为街道辖区内的“15分钟社区生活圈”规划落地、社区营造、社区新空间创建等,提供学术支持。在这个过程中,你有哪些新发现、新感受?

  钟晓华:感谢与曹杨新村街道缔结下的这份缘分,让我在此后的几年中,不断有机会回到焕新后的曹杨一村,见证很多积极变化的发生。如果说,在2021年之前,曹杨一村的变化以比较密集的空间改造为主,那么,此后几年,整个工人新村的社区品质的提升,主要是围绕着“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展开的。

  在与居民访谈、互动的过程中,我有一点感触很深。那就是,曹杨一村居民的社区归属感很强。这种归属感一方面来源于曹杨一村是新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另一方面来源于曹杨一村及其周边地区以“邻里单元”为设计理念,较早实现了类似“完整社区”的建设。而且,自新村建设伊始,整个新村的空间建造规格和配套设施水准皆高于同时期的平均水平。

  据不少随父辈在此扎根的“村二代”回忆,由于曹杨一村及其周边地区的生活、交通配套比较完善,在相当漫长的时段里,自己的成长、工作、生活经历和社会关系,都和这个新村及其周边地区牢牢地绑定在了一起,形成了一种工作与生活、成长与发展高度融合的状态。在这样一种状态下,他们对这个空间及其所在区域形成了特别强的情感联结。

  这份深厚的情感联结一方面提示了我们要珍视这份情感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引导我们深入思考和探索,怎样的社区规划、社区营造可以在凝聚归属感的基础上再出发,助力整个社区的品质更上一层楼。

  工人新村作为城市工业化发展记忆的载体,兼具物理属性与精神属性。活态遗产的有机更新既呈现了记忆、连续了断点,又积极回应了居民不断生发出来的新的发展需求。不仅“老社区”可以不断萌发新活力,不同背景的新生力量也有可能持续涌入、扎下根来,开启新的创造。

  城市周刊:你说的“新生力量”是指新来的居民吗?

  钟晓华:我在回访中了解到,自曹杨一村进行空间品质提升以来,曹杨新村街道辖区内其他工人新村的成套改造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中。随着整个片区的空间品质提升、社区配套完善,不断有新的住户、租户进入。

  新居民对那一段久远的记忆一开始注定是陌生的,但有记忆积淀的空间人情味更浓。他们对这里可以提供完整社区的生活配套是十分认可的。

  街道方面对新生力量的注入也十分重视。在持续推进保护性更新之外,他们现在也围绕着打造宜居宜业的“社区生活圈”做了很多工作。希望能够在“社区生活圈”里持续挖潜,全方位地支持年轻一代的工作性需求、发展性需求。让不同身份背景的人的需求都可以在此汇聚,得到回应和满足。

  为此,街道十分重视“儿童友好型社区”“青年发展型街镇”的打造。比如,依托青春阵地、“帮就业”服务直通车,打造“就业联”体系,优化“15分钟就业服务圈”,完善家门口的乐业服务体系建设。又如,通过打造曹杨新村青年主题市集、引入高校创新实验室等方式,扩大在地青年事业发展“朋友圈”。

  历史文化保护融入城市更新的另一条路径

  城市周刊:同为具有深厚历史记忆沉淀的工人新村,到了去年亮相的杨浦区228街坊(以下简称“228街坊”),探索有机更新的落点和方法,似乎略有不同。

  钟晓华:1951年,上海决定在全市范围内,以沪东、沪西两个工业区为重点,建造两万户工人住宅。“两万户”的俗称由此而生。228街坊所在地就是首批“两万户”小区之一。该小区于1952年8月全面开工,1953年9月全部竣工,新中国成立前住在棚户简屋里的工人终于住进了楼房。这在当时被称作“上海工人的大喜事”。

  随着“两万户”住宅群人口增加,房屋和设施逐渐陈旧破败,四五户居民合用厨卫的现实矛盾凸显,杨浦乃至全市的“两万户”都迎来了大规模拆除。2002年和2010年,228街坊先后经历了两次动迁。因种种原因被搁置,原700多户居民最后还剩下360户居民。

  2016年,228街坊被列为上海市城市更新项目,在长白新村街道广大党员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仅用106天就顺利完成了“意愿征询率、协商签约率、搬迁交房率”3个100%要求。

  由于整个更新的过程经历了更大的时间跨度和更复杂的人员流动,228街坊的焕新将空间的“适应性再利用”与“多元主体共治”深度融合,走出了将历史文化保护融入城市更新的另一条路径。

  焕新后的228街坊里共有8栋楼。其中,1号楼、8号楼承担传承记忆的功能,打造成“工人文化”沉浸式展陈;2号楼融入裁缝店、修鞋店、修表店等便民服务业态;4号楼与5号楼分别作为社区党群服务站点和服务辐射周边的社区健身中心;按照规划,3号楼与6号楼用于引入特色商户,希望能够为周边居民带去更丰富的商业服务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228项目边上专门建有一座包含了450套标准化保障性住房的人才公寓。它的定位是为杨浦区乃至全市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价格适中、管理服务优质贴心的乐活空间。

  综上可知,尽管都是以城市更新叠加“15分钟社区生活圈”为底层逻辑,228街坊更侧重于打造集合多重业态的社区文化商业综合体。方便街坊内部乃至附近的居民、住户能在此一站式地触达各种社区文化商业服务,是整个项目的努力目标。

  为了上述目标的达成,228街坊所在的杨浦区长白新村街道非常重视以工人新村为历史载体,展开生活圈建设探索。因而在探索过程中,从区级层面到街道层面,都十分重视将各种符合228街坊目标定位、居民需求的社会治理、社区治理资源汇聚于此。在此过程中,有关方面也十分重视引入参与式治理、参与式社区规划等比较先进的社区工作方法。

  在多次调研的过程中,我发现,经由上述一系列的积极打造,228街坊的实际影响力和吸引力已然辐射到本社区居民以外的市民。周边的市民前来参加活动、共享健身设施、社区食堂等现象已不鲜见。从开坊以后的社会效应来看,初步实现了全龄友好、多方协同的良好态势。

  以发展为导向的城市更新:探索职住平衡新可能

  城市周刊:恰如曹杨一村成为一些“新上海人”实现过渡性居住需求的不错选择,事实上,长白228街坊也在某种程度上提供了实现职住平衡的新可能。

  钟晓华:没错。在曹杨一村建村年代的“职住平衡”,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区域,一站式解决从工作到生活的各种需求,如今,一些更具灵活性的“职住平衡”新模式已经出现。比如,对于一些毕业不久、积蓄有限、在中心城区工作的职场新人,相较于到更远的新城置业,入住周边生活设施齐全、交通便利、套均面积紧凑的曹杨新村一带,成为性价比极高的选择。

  而以杨浦区为例,不少“新大厂”集中在五角场到新江湾城一带的“大创智”园区,一大批中小型科创企业位于长阳创谷周边。杨浦滨江多个在建项目投用后,也将成为多个“新大厂”、数万打工人的集聚地。类似228街坊及其边上的人才公寓,是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的成果,意在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的住房困难问题,为职场新人实现职住平衡提供了更多可选的方案。对于他们来说,只要步行3公里以内的距离就能抵达上班地点,家门口各种设施配套齐全,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城市周刊:无论是曹杨新村,还是228街坊,还面临哪些比较难啃的“硬骨头”?

  钟晓华:从短期来看,这几个工人新村都属于满足包容性发展需求的样板社区和资源高地。相关社区从硬件到软件都能得到全方位的高品质提升。难点有两个。一是如何发挥政策杠杆的撬动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多方参与。二是如何让资源高地的资源和社会效应,扩展到周边更广泛的区域。这些问题都很值得深入探索。

  发展型的城市更新,不是简单地通过一些产业的导入,带动整体的更新节奏,更不是简单的民生导向,而是在更大范围内实现各种社会资源的动态平衡,进而为所在地区的定位和发展赋能,为未来储备更充裕的发展潜力和活力。

  在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下,城市更新的基本理念已经发生改变,从过去强调效率优先的大规模物质更新、以政府和市场为主导的精英式更新,逐步向聚焦人民需求、注重公平共享和人民治理主体地位的城市更新转变。

  在以发展为导向的更新过程中,政府过度治理、资本随意扩张、个体多样性需求难以得到尊重等情况,都有望得到抑制和改善。人民城市的人民性、参与性和公平性成为城市更新的价值衡量标尺。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集体记忆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在类似工人新村这样的城市空间场域,会愈发显现出重要性。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