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4 10:07:40 股吧网页版
“产科教”融合推进发展 特色农业新质生产力
来源:南方日报

  ■万俊毅戴志强

  农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盘”和“压舱石”。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持续推进和农业强国建设步伐加快,各地特色农业产值对农业发展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发展特色农业新质生产力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场域和关键抓手。

  发展特色农业新质生产力具有重要意义

  一是稳粮保供。我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和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约1/5的世界人口,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安全始终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国之大者”。“藏粮于地”推进耕地保量提质,“藏粮于技”向科技要粮,践行“大食物观”向山水林田湖草沙要食物,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都要依靠加快发展粮食作物和特色农业新质生产力。

  二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目前乡村产业承载着我国4.7亿多农村常住人口的生计和发展梦想,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短板弱项仍然在农业农村。因此,迫切需要发展特色农业新质生产力,改造传统农业,培育未来农业,坚持“大农业观”拓展农业地域、技术、产业和价值空间,不断延伸产业链、拓展功能链、提升价值链,完善联农带农机制。

  三是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实质是不断使用先进科学技术、机械装备、管理手段等,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未来农业转型,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发展水平和竞争力的动态过程。目前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但与发达国家普遍达到80%以上的水平尚存较大差距,原因在于我国农业重大原创性技术不足。因此,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高质量构建现代特色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

  四是助力建设农业强国。我国受人多地少和环境承载量等约束,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领域应是特色农业产业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和具有跨境交易话语权。2023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达到989.3亿美元,成为特色农产品出口大国。只有加快发展特色农业新质生产力,提高农业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结构与韧性等各方面的国际竞争力,才能提升我国在全球更多农业领域的领先地位和话语权。

  “产科教”融合推进发展特色农业新质生产力

  现阶段,要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战略任务,科学布局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以“产科教”融合扎实推进特色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从根本上解决经济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等存在的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强化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因地制宜围绕特色农业产业链布局农业科技链和教育链,构建有利于新质生产力发展的要素配置、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机制。政策体系要精准发力,全面部署未来农业、新兴农业、数字农业、低碳绿色农业等专项科技行动和人才行动,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高效、环保、智能与可持续发展转型。构建高水平农业对外开放体系,加强特色农业产业链、创新链和人才链的国际布局,强化与世界农业强国的交流合作。

  着力加强科技创新。坚持以科技创新发展特色农业新质生产力,组建团队开展有组织的战略导向性基础研究,加强科技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打赢种源、智慧农业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强化“产科教”联动探索前沿技术应用,提前布局生物农业、设施农业、智慧农业等前沿领域,抢占世界未来农业产业高地。瞄准特色农业产业链的卡点堵点难点问题,加速应用生物技术、数字技术、物联网等延链补链强链,畅通全链条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推进发展特色农业新质生产力。

  聚力建强产业体系。深入实施“数据要素×现代农业”行动计划,拓展“数农融合”的广度深度,实现特色农业全产业融合、全环节提升和全链条增值。深挖利用特色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培育壮大生物种业、生物肥药、智能农机、新型食品等新兴特色农业产业集群,构建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加强乡村“云、网、端”新基建,充分利用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等集成技术,提升特色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着力推动特色农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引领和带动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同步智改数转。

  持续加强涉农教育。改革涉农高校教育,促进学科交叉和“产科教”融合,培养具有原创精神、具备交叉学科素养、掌握前沿科技的农业创新人才。优化涉农职业教育,围绕特色农业发展的现实需求,着力解决关键急需的技术问题,培育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业实践人才。强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依据发展特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需要,培育乡村产业振兴的“头雁”群体和高素质职业农民。加快试点建设特色农业新质生产力示范基地,通过现场观摩、技术培训等方式推广新产业、新产品、新技术、新模式。

  重塑新型城乡关系。强化以城带乡、以工补农,促进城乡新质生产力要素在县域范围内优化配置,协同推进城乡产业链、创新链与人才链耦合发展,带动乡村特色农业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迭代升级。构建城乡“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农业科技与产业深度融合体系,统筹推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等科技和产业平台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农业产业强县强镇强村。加快形成城乡深度融合发展新格局,引导城市“产科教”资源流向农村,厚植特色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

  作者分别系华南农业大学农业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和经济管理学院博士生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1&ZD090)、广东省普通高校创新团队项目(2023WCXTD003)、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24A1515011302)阶段性成果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