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4 18:03:30 股吧网页版
韩国突发 22人死亡!新能源圈巨震
来源:上海证券报

  据央视新闻消息,据韩国京畿道消防灾难本部24日通报,截至当地时间24日17时55分,京畿道华城市电池工厂火灾死亡人数已升至22人。当天早些时候,消防部门表示有23人在火灾中失踪,其中20人为外籍人员。

  据新华社消息,这座工厂位于京畿道华城市,距离首尔大约45公里。火灾始于10时30分左右,截至午后扑救工作仍在进行。

  这座工厂是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三层建筑。据韩联社报道,火灾发生时,工厂里可能存有至少3.5万块电池。一名从二层楼逃出的员工告诉消防员,一块电池发生爆燃。消防部门投入100多人和50辆消防车灭火。不过消防部门说,火势蔓延很快,而锂电池火灾难以用通常灭火方式扑灭,消防员难以进入火场搜救。

  就在上月,作为全球最大电池储能项目之一,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奥泰梅萨(Otay Mesa)的盖特韦(Gateway)储能电站也发生一次严重火灾事故并延续了数周之久。

  上述两个事件给当前方兴未艾的储能提出重要安全警示。多位储能安全及消防专家认为,这值得国内主管部门和相关行业充分借鉴经验教训,尤其是国内运行时间超过三年的老旧电站有必要进行自查自纠。同时,对当下方兴未艾的工商业储能,建议强制要求投保,避免未来可能出现的大量纠纷。

  记者随后从业内知情人士处获悉,有关方面正考虑对国内部分大型储能电站展开一轮安全排查。

  美国超大规模储能电站火灾事故前所未有

  据新华社消息,韩国京畿道华城市电池工厂发生火灾后,韩国总统府说,总统尹锡悦已经下令相关部门全力搜救,同时必须确保消防员的安全。

  另据《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报道,当地时间5月14日晚,盖特韦储能电站首次被报告出现火情,美国加州消防局随后出动40名消防员和5辆消防车处置火情。一天后,消防官员认为大火已基本被扑灭,但5月16日,一些电池被重新点燃,并在随后的几天里继续燃烧。

  资料显示,盖特韦储能电站装机规模250MW/250MWh,2020年8月19日并网时曾是世界最大的电池储能项目。由于持续出现复燃,此次火情延续了数周时间。

  “之所以火势延续那么久,是因为这个电站是站房式的,不像其他一些大型储能项目采用集装箱式的布局。”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副秘书长唐亮说。

  他表示,集装箱式储能电站各个集装箱之间会保持一定间距,单个集装箱起火后不太会蔓延到其他集装箱。消防来后也会用消防水枪喷洒,用水把火隔开,避免火势蔓延。但这种站房式储能项目相当于在一个大的建筑物里堆放大量电池,规模更大,如果没有做合理的消防分区分割,也更容易导致起火后火势广泛蔓延。

  “因内部释放有害烟气,当地消防人员不敢进去救援,仅仅先派了机器人进去。这也给救援造成很大困难。相比之下,集装箱储能火灾救援时消防员只需要用消防水枪控制火势不蔓延开就行。”唐亮说。

  在他看来,盖特韦储能电站的事故与以前都不一样,因过去从未发生过这么大规模的储能电站火灾。

  而针对此次韩国京畿道华城市电池工厂火灾事故,他表示,锂离子电池厂的潜在危险更大,因为里面有注液车间、化成车间,还有临时库房、仓储,都是高危地点。

  国内超大储能电站应吸取海外火灾事件教训

  唐亮认为,此次事件对国内大型储能电站尤其是站房式储能电站的安全带来不少重要警示。

  “首先,在做这种项目时,一定要考虑出事之后消防人员怎么处理,包括应急通道及后期救援等问题。大型站房式储能电站对消防救援的压力是很大的,要预留好消防救援的措施手段,不能让消防人员冒着危险进去灭火。先要保证消防员的安全,然后才考虑怎么救援。”唐亮说。

  其次,他表示,这种大型站房式储能电站一定要做好内部分隔。盖特韦储能电站的火势没有被扑灭的原因是规模太大导致火势难以被控制。通常,单个集装箱储能电站规模最大也就5MWh,但站房式的储能电站能量更大,高度也高,一旦内部没做好分隔,等火势起来就很难救援。

  他认为,类似商场会划防火分区,借助防火门或防火卷帘来隔离火情,这种站房式电站也应通过防火墙或防火隔断进行分隔。考虑到成本,不少站房式电站没做隔断,一旦出事后很容易导致火势蔓延。

  “我们在项目建设时就一定要做好分隔,这样一旦出事起火,影响在可控范围内。反之,一旦电池烧开,三元锂电热失控时最高温度能到1000度,钢板都能被烧穿,控制起来就很难。”唐亮说。

  此外,他认为,以前国内集装箱储能系统只有1、2MWh,今年已经达到5、6MWh。在能量密度越来越大的同时,项目方对后续火灾风险却没有充分考虑,原有的场站布局和消防措施是否有效仍有待验证。事实上,能量越大肯定潜在的危险也越大,风险也相应提升。

  最后,他认为,在项目建设之初,就要充分考虑选址、救援、后期处理等问题。例如,此次盖特韦储能电站火灾发生后,消防员用了大量的水进行救援,但如果这些水不及时回收的话,也会污染地下水和土壤。

  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告诉上证报记者,盖特韦储能电站的安全设计及热失控管理存在缺陷,其采用建筑式叠层布局,大容量电池集中在密闭空间里,一旦消防药剂用尽,只能向内部加水,或者从外部喷水,灭火手段很受限。

  同时,该电站运维手段单一,存在盲区盲点。起火后,内部环境不可见、不可控,监控系统完全失控,只能通过大面积喷水方式低效灭火。

  “研发经济高效的电池储能系统灭火抗复燃技术,实行电池模块级内部灭火,对整个系统进行快速灭火和持续降温,将火灾控制在可控范围,才能避免事故扩大。这也是实现电池储能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研究锂电安全二十多年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王青松对记者说。

  他认为,还应研发高精度的储能电站监测预警技术以及散热隔热兼容的高效热管理技术,这也是提升电池储能系统运行安全的重要途径。

  我国或将对部分大型储能电站启动安全排查

  近年来,国内大型电池储能项目数量不断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储能市场。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新增投运新型储能装机规模21.5GW/46.6GWh,占全球新增装机接近50%,其中锂电储能占比97%。

  专家认为,国内目前仍有站房式的大型储能电站存在,建议最好进行安全排查,对电站的安全隐患再完整检查一遍。记者最新获悉,有关方面已采纳了上述建议,并将对同类型储能电站展开排查。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11月16日,国网时代福建吉瓦级宁德霞浦储能电站(一期)送电成功。该项目主要由国网综能与宁德时代共同投资,是迄今为止国内单体规模最大的电网侧独立站房式电化学储能电站。

  “不仅如此,国内工商业侧储能发展也很快,这些储能系统安装在工商业楼宇或停车场这种离人和财产很近的地方,一旦起火,对周围楼宇、财产可能造成其他损失和社会影响,也是一个比较大的社会隐患。”唐亮说。

  为此,他建议此类项目首先在选址时要尽量与周围保持一定间距,如果距离不够就必须建堵墙进行隔离。第二,要及时向当地消防和应急部门报备,防止出事后连消防都不知道里面有电池,导致救援过程中出现危险。第三,建议工商业储能要投保,类似买车时必须买三者险,防止造成储能之外的其他损失后可能出现新的纠纷。

  “自查自纠是十分必要的。”田庆军认为,特别对那些投运了三年以上的储能电站、非磷酸铁锂技术路线的电站应及时进行排查,还有一些原来新能源强配的电站在转调用前也需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防患于未然。这是由于一些老旧电站过去应用的储能系统产品在安全方面还不太完善,而新能源强配电站在低价导向下,存在质量和安全隐患。

  在他看来,此举对行业未来的发展也有意义。通过对过去的老旧产品、投运产品进行回溯,对未来新产品的开发也有一定指导价值。

  另一方面,工商业储能正在兴起,但由于门槛较低,参与的储能企业数量众多、良莠不齐,也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他建议加强对工商业储能市场的准入审查,优先选择那些已有较多项目运行业绩、安全记录较好的储能品牌。

  “从这次事件出发,我的建议首先是加快电池本体安全技术研发,从电池源头降低电池系统的火灾危险性。其次,加强火灾预警技术的研发,推进基于互联网和云数据的储能系统安全管理平台建设,实现对全国储能电站的实时监控、早期预警。其三,研发高效灭火抗复燃技术,保障储能电站主被动安全系统的有效性。其四,加快电池储能安全相关的标准建设,从设计、建设、运营、维保等方面实现电池储能安全全链条的有据可依,切实推进电池储能安全的标准化进程。第五,加强对正在运行的电池储能电站的智能运维,提高电池储能电站的安全投入占比。最后,要加强储能安全技术人才培养。”王青松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