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4 21:28:40 股吧网页版
“反卷”声浪 阻挡不了中国汽车“超车”速度
来源:南方新闻网

  “‘卷’是逆生长,‘卷’是退化,‘卷’是贬义词,‘卷’有流氓腔。”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上,贾可博士主题演讲《中国汽车向何处去》中的一句话,把近期汽车行业关于“卷”的话题推向高潮。中国汽车经过数十年的奋斗,站上全球汽车行业的潮头,在由汽车大国向汽车强国迈进的关键节点,出现“反卷”的声浪,这是逆历史潮流的表现,更有甚者,直指中国头部品牌太“卷”,打破了汽车生态平衡,更是谬论。

  “卷”,对于中国汽车而言,不是负面词,而是正向的推动力量。

  首先,“反卷”人士集中的一个火力点是价格战,认为新能源汽车绝大部分不挣钱,但是价格却不断下降,倒逼传统燃油汽车不断降价。市场经济,本就不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是要刺刀见红,甚至你死我活的,光明正大的降价,光明正大的抢占市场份额,不寒碜。难不成贾可博士要让车企搞价格联盟?这可是去年中汽协出过的糗事。

  中国汽车这些年的价格不断在下降,但品质、功能、使用体验却不断在提升,尤其是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老外都惊叹于中国能造出如此物美价廉的车,也正是得益于自主品牌持续输出越来越多好产品,中国车市呈现出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繁荣景象。不“卷” ,哪有现在中国老百姓多姿多彩的汽车生活。

  其次,“反卷”声浪中有一种更荒唐的论点,称“我们‘卷’不能打败日韩车企,我们‘卷’还会被欧盟加税,国企不‘卷’最合规。”上汽集团被欧盟加最高关税,不去怪欧盟,还能怪到比亚迪头上?还能归咎于中国“内卷”吗?我们成本高车价高就能打败日韩车企?当初家电行业、手机行业,没有更具性价比的产品,如何能够出海成功?不“卷”,哪有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崛起,哪有中国车企布局全球的宏伟蓝图。

  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我们都是跟随,跟随的好处就是前面有目标,不会迷失方向,走得快一点还是慢一点取决于我们自身的发展。而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上,我们发展得太快,跑到了第一,相当于走进了无人区。前面没了目标和方向,就会出现一些困惑。转型速度快了,有人跑在前面,后面有掉队的一点不奇怪。不能因为有掉队,就放慢步伐,甚至怀疑自己前进的方向。

  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最主要的是坚持“三纵三横”技术路线不动摇。这是当时世界上能看到产业化前景的各种技术路线的总和,今天回过头看,这仍然是具有前瞻性的总体布局,为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奠定了基础。

  衡量是不是汽车强国,主要有3个标志性指标: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知名品牌,掌握世界领先的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充分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

  企业强则国家强,一流企业多,则国家整体经济的韧性和增长潜力会更大。从大的方面来说,我们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了。但这只是大,还不意味着强。我们有些企业已经很强,比如像华为,被美国这样的超级大国打压,仍然能做到这样的成绩。我们的各行各业有一大批这样的企业开始崭露头角,比如比亚迪。它在2023年已进入全球汽车企业前十、新能源汽车全球第一。再比如大疆,供应了大概一大半全世界无人机的市场需求。

  通观这些企业做大做强的特征,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卷”,不仅“卷”价格,更“卷”质量,“卷”科技创新,赢得消费者口碑的同时,也获得可观的市场份额和回报。不“卷”,哪里来的汽车强国。

  如今,中国汽车已经成功“换道超车”,并逐步拉开领先差距,向汽车强国迈进,这时候故意把“卷”污名化,营造消极氛围,努力反而成了贬义词,这置在前面领跑的车企于何地?

  但我们也相信,中国汽车不会因为这些“杂音”放慢前进的脚步,越竞争越强大,“卷”出真正的汽车强国。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