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5 02:42:19 股吧网页版
科技创新不断突破 发展动能持续提升
来源:上海证券报

  从“天和”遨游太空,到“奋斗者号”潜进深海;从“中国天眼”巡天观测,到“深海一号”开发海底……我国科技创新不断突破,创新驱动发展能力持续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生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重大变化。

  基础研究“地基”越打越牢

  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甘坐“冷板凳”、勇闯“无人区”,挑战最前沿的科学难题,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重大科技成果。

  在生命科学领域,我国在克隆猴、脑认知和脑疾病机理、干细胞等研究方向跻身世界前沿,开启了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的新时代;在基础物理领域,我国在量子通信、超导与拓扑物理、反应堆中微子振荡、磁约束长脉冲等离子体研究等方向实现国际引领……

  基础研究领域的突破,离不开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发展。近年来,一批国家实验室组建运行,国家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科研能力不断提高,部分重点行业领域科技领军企业不断壮大。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成效显著,跻身全球科技创新集群前10位。

  全社会基础研究投入也持续增加,从2012年的499亿元提高到2023年的2212亿元,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例从4.8%升至6.6%。

  基础研究处于从研究到应用、再到生产的科研链条起始端。面向未来,基础研究的“地基”越打越牢,科技事业大厦也将越建越高。

  向高、向新、向上、向绿

  今年我国5G商用迎来5周年。目前,5G应用已融入74个国民经济大类,“5G+工业互联网”项目数超1万个。据测算,5G商用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5.6万亿元,间接带动总产出约14万亿元。

  面向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正持续推动经济向高、向新、向上、向绿。

  向高攀登,中国制造迈向更高水平。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国产大型邮轮投入运营,5G率先实现规模化应用,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外贸“新三样”扬帆出海。

  向新而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北京中关村亦庄园,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设立3年多来,测试里程已近3000万公里,提供常态化出行与生活服务超1160万人次。

  向上飞跃,未来产业布局建设。深圳加快发展低空经济,消费者轻点手机,凉滋滋的饮品随着无人机桨叶的嗡嗡声从天而降,无人机还可替代安保人员完成公园巡检任务……

  向绿迈进,绿色生产力不断夯实新质生产力。目前,我国已在国家层面累计培育绿色工厂5095家、绿色工业园区371家。

  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步的是研发投入高增长。2023年,我国全社会研发经费超过3.3万亿元,是2012年的3.2倍,研发投入强度达到2.64%,超过了欧盟国家平均水平。

  面向经济主战场,科技创新将进一步激发深层潜力,助力经济发展行稳致远。

  政策同向发力,激发创新活力

  辉煌成就的背后,是国家持续强化科技创新的顶层设计和系统布局。

  2018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从五个方面提出了20条重点任务,明确了我国基础科学研究三步走的发展目标。此后,科技部等部门又出台《加强“从0到1”基础研究工作方案》《新形势下加强基础研究若干重点举措》等政策文件作出系统部署。

  2022年,科技部等部门印发《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3年)》,支持企业积极创新。

  一系列政策同向发力,我国科技发展实现大跨越。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我国排名已从2012年的第34位快速上升到2023年的第12位,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接下来,真正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到实处,还需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增强科技创新活力,集中力量推进科技创新。

  近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指出,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开放环境,要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扩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努力构建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前瞻谋划和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

  科技部部长阴和俊表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为我国科技创新提供了难得的赶超战略机遇,我们将增强“不进则退、慢进亦退”的紧迫感,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在全球科技竞争中抢先一步,赢得国家发展和安全的主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