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5 07:38:50 股吧网页版
勇攀科技高峰,向着科技强国不断迈进
来源:羊城晚报 作者:杨帅

  □杨帅

  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在北京颁发。其中,广东共有53项牵头或参与合作完成的成果获奖;南方科技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薛其坤院士获得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港珠澳大桥跨海集群工程”获202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墨子”传信、“神舟”飞天、“北斗”组网、“嫦娥”探月、“蛟龙”入海、“天眼”巡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有力推进科技自立自强,我国基础前沿研究实现新突破,战略高技术领域迎来新跨越,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科技体制改革打开新局面,国际开放合作取得新进展,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本次2023年度国家科技奖,从获奖成果看,体现出聚焦“四个面向”、服务“国之大者”。特别是基础研究领域重大成果持续产出,推动我国在多个研究领域走在国际最前沿。此外,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我国在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先进制造、医药卫生、农业等多个重要领域也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对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助力乡村振兴、推动环境可持续发展等发挥了重要作用。从获奖人员的年龄和结构来看,中青年科技人才正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技进步奖三大奖通用项目中,45岁以下完成人占比40%左右;国家自然科学奖中,45岁以下完成人超过一半。从国际合作的角度看,国际科技合作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拓展。在10位国际科技合作奖获奖人中,既有“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图灵奖”获得者等顶尖科学家,也有在“一带一路”建设、生物技术、环境治理等方面与我国深入合作的著名学者和工程技术专家,合作领域和国别分布广泛。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深刻重塑全球秩序和发展格局。我国科技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短板、弱项,必须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进一步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广大科技工作者要以与时俱进的精神、革故鼎新的勇气、坚韧不拔的定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