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6 06:23:10 股吧网页版
多因素致冷库苹果价格异动 去库速度成后市关键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马爽

K图 APM_0

  “今年苹果行情不好,卖不上价,冷库里还有存货,还得付冷库费用,现在卖都是亏的!”陕西地区六十多岁的果农老王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说道。

  春节过后,苹果价格不断下跌,部分产区每斤收购价格出现“腰斩”,甚至为几毛钱,导致部分前期囤货客商以及果农遭受严重亏损。

  业内人士表示,时令水果丰产价格跳水、前期收购价格较高、2023/2024年度整体质量不佳等因素,导致春节过后苹果价格不断走低。随着气温升高,后期苹果价格仍难言乐观。建议冷库货源应以积极销售为主,不应过于押注翘尾行情的出现。

  ● 本报记者马爽

  行情不佳致果农、囤货客商亏损

  果农老王多年以管理苹果园为生。去年秋天苹果采收季节,老伴突发脑血栓,老王为了照顾老伴,未来得及将采收下来的苹果全部卖掉,只能入冷库存放。结果此后苹果市场行情持续不佳,看着苹果价格一天不如一天,老王心里直犯愁。

  本轮苹果价格下跌始于春节。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周度数据显示,截至6月21日,中国苹果批发市场平均价为6.94元/公斤,较2月9日(腊月三十)高点下跌14.64%,较去年同期更是下跌18.93%。

  产区贸易环节的苹果价格更低。“当下,烟台产区冷库苹果主流出库价格中,果农条纹统货为1.5元/斤,质量差一点的甚至几毛钱一斤。”山东省烟台市蓬莱区光远果品有限公司总经理迟光远向记者表示。

  实际上,早在春节前,苹果市场走货情况已显疲态。中信建投期货研究员陈宇灏表示:“我国苹果东、西主产区现货价格在2023年12月便已开始松动,春节过后这一下跌趋势出现显著加速。”

  苹果价格下跌,使得前期大量囤货客商以及部分果农遭受亏损。陈宇灏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陕北洛川苹果优生产区为例,2023/2024产季,果农成本大致包括以下部分:肥料成本为1386元/亩,大约为0.64元-0.86元/斤;果袋成本为425元/亩,大约为0.19元-0.26元/斤;农药成本为373元/亩,大约为0.17元-0.23元/斤;人工成本为1948元/亩,大约为0.89元-1.2元/斤;土地租入成本为285元/亩,大约为0.13元-0.18元/斤。因此,初步估算,陕西省果农种植一斤苹果的成本在2元-2.7元区间。

  苹果价格持续下跌给部分果农和囤货客商带来一定的冲击。陈宇灏表示,对于前期积极地将货源出手、未选择将自己货源存入冷库的果农来说,此轮苹果价格下跌带来的影响明显偏小。而对苹果价格预期较高、将自身货源存入冷库等待后期涨价的果农来说,影响较大。“由于苹果现货价格下跌,此类果农一方面收入减少,另一方面还需支付冷库费用。”

  按照惯例,新季苹果下树(9月-10月)之前,客商通常需要妥善处理当季苹果库存。申银万国期货农产品高级分析师徐盛表示,目前已至盛夏,距离新季苹果成熟还有约3个月时间,这将导致客商不得不以低价清理库存。“若囤货客商在收购季大量高价收购,而眼下则需要以明显低于其收购成本的价格进行销售,遭遇亏损是难免的。”

  “此轮苹果价格下跌,确实导致一些跟风不理智的囤货商遭遇大幅亏损。”迟光远表示。

  卓创资讯苹果分析师杨军表示,今年苹果市场确实存在存储亏损的问题,部分最大的亏损幅度达到1.5元/斤以上。不过,不同规格的货源亏损程度差异较大,比如3.6元/斤成本收购的货源,亏损幅度可能已达1.5元/斤左右,但是4.5元/斤以上的优质好货亏损幅度较小,甚至有部分条纹货源还有小幅盈利。

  “2023/2024年度,苹果好货总体偏少,客商在收储过程中对货源质量把控程度不一。而在后期销售过程中,优质好货价格持续在高位保持稳定,而低质量货源价格呈现连续下滑的趋势,导致部分高成本收购的低质量货源亏损较大。”杨军表示,2023/2024年度收储苹果亏损,可能一定程度影响客商未来的收购积极性,降低果农自存的积极性,利空秋季主流收购价格。

  时令水果上市、前期价格虚高或为主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苹果价格下跌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时令水果上市对今年苹果市场造成的冲击是近些年来最严重的。”南华期货农产品分析师边舒扬表示,今年大多数水果都出现了丰产,当前又是多类水果的供应旺季,对苹果价格形成了较大冲击。

  近期,时令水果(西瓜、桃类)价格普遍偏低。以西瓜为例,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周度数据显示,截至6月21日,中国西瓜批发市场平均价为3.02元/公斤,去年同期则为4.06元/公斤;油桃方面,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官网数据显示,6月25日均价为3.9元/斤,去年同期为5.75元/斤。

  “近年来,水果市场供应越来越丰富,且不少网红水果产量显著增加,形成较大的比价优势。一旦进入这些水果供应旺季,对苹果的替代作用就比较明显。”边舒扬表示,此外,水果市场整体偏向供过于求,且由于居民消费呈现下滑趋势,导致这种供求失衡表现得更为明显。

  苹果是在秋季成熟的水果,一般是在9月到10月下树,此时部分囤货客商会选择从果农处进行集中收购,部分果农则会选择放入冷库待价而沽,这些苹果可以为市场提供未来一年的供应。

  除了时令水果上市因素,2023/2024年度苹果下树后,集中收购期价格虚高,也在市场上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陈宇灏介绍,2023/2024年度集中收购期时,各主产区的收购价普遍处于历史高位。“高价苹果对市场产生了两方面影响:一方面,高售价为从业者、果农塑造较高预期,并带来惜售情绪;另一方面,高价对于终端消费形成一定的压制,而2023年产季苹果质量不佳,高价使其性价比不断走低,造成下树初期及2023年12月前的货源消化节奏偏慢。”

  在产业各环节存在较高预期的背景下,造成部分产业从业者出现误判。陈宇灏表示,2024年年初西北苹果产区一度出现炒货情况。此外,部分贸易商及果农在一定程度上还错过了2023年11月至春节期间的销售旺季机会,造成销售窗口缩短以及库存压力相对高企。随着春节节点的到来,很多产业从业者才意识到,当时的库存压力以及销售窗口已不断收窄,而为尽快完成自身货源的销售,降价促销成为市场普遍的选择。

  不仅是春节旺季,其他节日对苹果市场消费带来的促进作用也表现一般。杨军表示:“近几年消费旺季对苹果市场销售形成的带动作用越来越弱。与往年同期相比,节前冷库苹果出库量减少,节后补货的量反而比往年同期稍多。综合分析来看,主要是因为2023/2024年度苹果总体行情欠佳,市场从业者普遍偏悲观,在节日备货期间多数按需备货,过量备货的情况比较少,节后根据市场的需求再次补货。”

  在迟光远看来,本轮苹果价格下跌主要是在于质量问题。“2023/2024年度收购期,受上一年度库存结尾行情较好,以及当季因为天气因素造成苹果上色慢、推后新季苹果上市时间影响,市场出现缺货、质量差等特殊情况,造就苹果价格虚高。因此,后期价格回落是必然的,属于价值回归,是正常情况。”

  迟光远介绍,以烟台产区冷库苹果为例,现在出库价在1.5元/斤的苹果实际上是统货标准,然而前期收购期的货值却在2.6元-3.2元/斤。

  苹果价格下跌还与产量存在一定关系。边舒扬介绍,前几年,产区砍伐果树情况较多,整体呈现山东、陕西等主产区老树淘汰以及甘肃等新产区新树供应增加格局。但最近两年,苹果种植面积逐步稳定下来,因此苹果产量的变化再度转向由单产影响。由于今年产区灾害明显少于去年,因此即便是陕西、山西等地因大小年的关系造成了减产,也不抵甘肃恢复性增产造成的影响。初步统计看,今年苹果产量增长大概在5%-10%。尽管前段时间华北地区出现旱情以及山东蒙阴出现冰雹天气,但是均不在苹果的重点产区,因此对苹果全局产量的影响有限。

  当前去库速度料影响后期新季收购价

  目前,市场人士更关心后市苹果价格走向以及对新季苹果开秤价形成的影响。

  “2023/2024年度的苹果整体质量不佳,好果少、次果多,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两级分化情况下,次果价格下跌也对好果价格造成冲击。”边舒扬表示,果农其实一直都想出货,无奈价格一跌再跌,随着气温升高,后期可能也很难卖出好价。

  从库存角度来看,迟光远表示,当下苹果市场库存结构中,差货占比达50%以上,优质果较少,因此市场上形成好货价格坚挺、差货难销局面。

  边舒扬介绍,目前全国冷库苹果库存相比往年并不算高。不过,随着端午旺季过去,苹果进入去库减速周期,相比往年去库速度有所放缓。

  在陈宇灏看来,本季冷库苹果的主要矛盾在于库存压力能否被较为充分地释放,从而在9-10月的尾部消费期出现一定程度的好转。“春节以来,苹果市场持续降价促销,确实释放了一定的库存压力,当前的绝对库存规模并不算太高。眼下已经进入夏季时令水果消费季,苹果走货不可避免地出现放缓。随着前期库存压力的释放,部分产区冷库货源价格出现企稳或小幅上涨。”

  陈宇灏表示:“若当前冷库中性价比偏低的货源可以保持积极销售,为本产季偏少的好货让出销售空间,则在中秋节等尾部销售节点,可能存在翘尾行情。但是考虑到近年来消费刚性明显偏低,预计翘尾行情高度可能有限。”

  此背景下,陈宇灏建议,眼下冷库货源应以积极销售为主,不应过于押注最终走出翘尾的可能性,毕竟预期过高便可能重现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期间冷库销售不佳的局面。

  当年的苹果价格走向也将影响新季苹果收购价。迟光远表示,当前苹果去库速度将影响后期晚熟苹果收购价,如果未来能够加速去库,届时将会对新季苹果上市后的收购价形成一定的支撑作用。但若大量库存延后到八、九月甚至更晚的话,将会严重抑制新季苹果的收购价。

  面对不断下跌的苹果价格,业内人士还提出了一些避险方案。陈宇灏表示,期货与期权是金融衍生品市场为囤货客商和果农提供的两大主要避险工具。无论是参与期货还是期权,对于本产季销售前景的客观、理性判断是不可或缺的前提。就期货、期权工具而言,期货套保功能相较期权更为直白,也更容易理解,但相对来说,需要承担更多的保证金成本以及各类价格波动风险。而期权套保避险策略则较为多样,较为常见的策略为通过买入看跌期权以对冲未来苹果价格下跌的风险。当然,对于各类买入期权策略,都存在着Theta为代表的时间价值问题以及实际购入买权却未发生价格下跌的成本风险。“从避险角度而言,针对果农和囤货客商面临的风险敞口,需要灵活设计其避险或套保策略。”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