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6 10:08:10 股吧网页版
吃上一口Gelato City不city?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盛夏将至,Citywalk又有新玩法,挖上一勺Gelato,再在社交媒体上“美美打卡”。用最近流行的梗来说就是:“这一口下去,city不city?”

  去年开始,大型购物商场出现部分连锁品牌,街头巷尾也“长”出一些特色小店,源自意大利的Gelato,大有取代“雪糕刺客”之势,迅速蹿升为国内冰淇淋市场上的“明星”。

  Gelato是意大利语中的“冰淇淋”,通常被译作“意式手工冰淇淋”,而与它相对应的是美式冰淇淋“Ice cream”。Gelato是意大利的浪漫艺术,更是意大利的甜品代表,在电影《罗马假日》中,吃Gelato成为到意大利必做的事情之一。

  如今,凭借历史悠久、口味丰富、更加健康的标签,以及完全不同的消费场景,和“雪糕刺客”价格不相上下甚至略有“胜出”的Gelato,不仅没有被粗暴归为“雪糕刺客”家族,反而颇受欢迎。

  Gelato所在的冰淇淋行业,与新茶饮、咖啡乃至烘焙品牌相比,还少有绝对头部品牌。而资本对此也保持着相对的克制,“city不city”之外,Gelato需要走的路还有很远。

  从美第奇宫廷到街头小巷

  和许多历史悠久的食物一样,有关Gelato的起源有个“美丽的传说”,正如Gelato这个单词所属的“国籍”一样,其意大利的“血脉”是确切无疑的。

  时间来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佛罗伦萨,在思想与艺术齐飞的氛围下,人们对美食的追求自然也多样化起来。

  精美的建筑与油画、雍容华贵的贵族生活、欣欣向荣的市民阶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诞生出Gelato,显得在意料之中。

  首先登场的,是一位名叫作科西莫·鲁吉耶里(Cosimo Ruggieri)的炼金术士,据说他在参加由美第奇家族举办的宫廷烹饪比赛中,创造出了Gelato。

  而美第奇家族的建筑师贝尔纳多·布翁塔伦蒂(Bernardo Buontalenti),则被认为发明了经典的蛋奶味Gelato。

  在此,Gelato还只能算是有钱人可以享受的稀罕玩意儿。真正把Gelato发扬光大的,还是一位来自西西里岛的厨子,佛朗西斯卡·波科皮奥·迪·科尔泰利(Francesco Procopio di Coltelli)。

  1689年,科尔泰利带上自己的传家宝,也就是祖父打造的Gelato制作机器,到时尚之都巴黎开了一家咖啡馆——普罗克布咖啡馆(Le Procope),专门售卖Gelato(至今还在运营)。经过这么一番折腾,Gelato算是在欧洲“出圈”。

  进入20世纪下半叶,随着科技的发展,特别是Gelato自动制作机器的发明以及相关厂商的出现,伴随着资本的进入,Gelato在全球化的过程之中逐渐走入更多地区。

  在中国,Gelato少说也有30余年的历史。

  据媒体报道,上个世纪90年代,Gelato就出现在一些五星级酒店以及大型的高档商场之中。另据某资深食客回忆,2000年,上海已经出现了Gelato专营店,只比美式冰淇淋品牌哈根达斯进入中国晚了4年。

  不过,要等到Gelato店铺如雨后春笋一般冒出在街头,还是在去年的夏天。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除了进驻大型购物商场的品牌以外,大量与精品咖啡店类似的Gelato店陆续出现,上海、杭州、成都等城市也出现了本地连锁品牌。

  凭借特色的店铺装修以及口味多样的风味,Gelato成为社交媒体的宠儿。

  一时间,Citywalk累了之余,在咖啡馆偷得浮生半日闲之外,“挖”上一勺Gelato成为了新选项。

  Gelato行,“雪糕刺客”不行

  和来得快,去得也快的“雪糕刺客”不同,Gelato虽然单价高,但毕竟有历史的厚重“家底”,加上和前者完全不同的消费场景,因而鲜见被贴上“刺客”的标签。

  在深入分析原因之前,不妨先来看看去年夏天以来,国内的冰淇淋市场,究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022年夏天,以钟薛高为代表的雪糕被称作“雪糕刺客”,引发网络热议。作为一种流行语,“XX刺客”的形容搭配延续至今。

  2023年,有关“雪糕刺客”的讨论依旧,其疲态业已初现。而在当时,就有媒体注意到Gelato的扩张,特别是有许多和咖啡馆业态相似的Gelato单店出现。

  再看今年,还没到盛夏,“雪糕刺客”们早已偃旗息鼓。而钟薛高也早已忙着开始自救并且开启直播,不过并没有激起太大水花。

  与此相对的是,Gelato似乎大有延续去年夏天以来的热潮。

  以成都为例,在被网友调侃“潮到风湿”的东郊记忆商圈,总是能够捕捉到年轻人消费的新潮流。

  以Gelato为关键词输入点评软件可看到,至少从去年11月开始,这里又多出两家Gelato店铺,且都是成都本土品牌的分店。

  说到这里,其实大约能感受到Gelato和“雪糕刺客”之间明显的差异——

  前者由手工制作,讲究一个材料新鲜,并且比美式冰淇淋更加“健康”,常出现在购物商场或特色小店中;后者由流水线制作,线下场景多在便利店或小卖部的冰柜里。

  对于普通的消费者而言,同样是20-30元单价区间的产品,你会选择流水线的“雪糕刺客”,还是由手工制作,且能为个人社交媒体“供货”的Gelato?答案不言而喻。

  正是上述的冰淇淋产品迭代升级的背景下,开设在购物商场里的品牌目前已经逐渐迈大扩张的步伐,瞄准的即是对价格不那么敏感,但对营养和口感要求更高的群体。

  与此同时,对于众多先从单店开设的“个体户”而言,Gelato无疑是日益拥挤的咖啡店和烘焙店赛道之外,另一个成为“主理人”的机会。

  Gelato,还能流行多久?

  要说支撑Gelato发展最大的底气,还是来自于国内冰淇淋行业市场的不断发展。

  一是前期发展速度足够快。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冰淇淋行业的市场规模约为1600亿元,与2015年的839亿元相比,基本翻了一番。

  二是行业总体规模不断变大。相同数据来源显示,预计2024年中国冰淇淋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835亿元,2027年将达到2061亿元。

  图片来源:艾媒智库

  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一方面是进驻购物中心的品牌连锁多了起来,有来自国际上的品牌,比如意大利品牌Venchi闻绮,价格不低,59元能买到2个冰淇淋球,68元能买3个。

  也有国内品牌,比如推出“五常大米冰淇淋”的野人先生,其联合创始人姜博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预计到2024年底,其品牌门店数量可以增长到300家。

  另一方面,定位类似精品咖啡店的单店在不断出现,且形式也不单采用Gelato单独售卖的方式,还会以“Gelato+咖啡”“Gelato+烘焙”等方式出现。

  对于后者而言,在本就有店铺的情形下,多余的硬性成本基本就是设备成本。从媒体的报道来看,国产设备的成本在几万元上下。

  与厮杀激烈的新茶饮和咖啡赛道不同,Gelato市场还难说有真正的引领性大品牌。与动辄上千家店铺的咖啡店和烘焙店相比,Gelato品牌的规模化程度还不高,上百家店铺就已经能够算作头部。

  并且,Gelato的身影还多出现在一二线城市。相较而言,冰淇淋品牌目前并不太受资本追捧。

  这也反映出,受市场成熟度、季节性影响、产品同质化、健康消费观念等因素影响,Gelato或许并不能像咖啡等产品一样成为消费者的必需品,这也意味着,对于多数消费者而言,Gelato更像是城市生活的点缀,属于锦上添花的性质。

  在此背景下,可以预计的是,随着更多玩家的涌入,以及消费者在生活方式上的变化以及社交媒体的分享需求,Gelato的city之路,依旧还在路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