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6 21:01:20 股吧网页版
推动消费金融高质量发展 ——透视中国消费金融十年沿革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修订发布《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为消费金融未来发展明确了方向。纵横十年,砥砺奋进,新格局下的消费金融行业与中国经济同频共振,始终在创新与合规中向阳而行。

  一、消费金融十年发展路迎来新时代

  回顾近十年,消费金融经历了一段相对漫长的发展历程。随着市场潜力被高度认同,狭义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大繁荣,但间接酝酿了后期的消费金融乱象,也预示着未来的持续规范与整治。2020年以来,围绕市场准入、业务规范、平台整顿、消费者保护等几条主线的监管制度体系逐步建立,消费金融市场的乱象得到根本扭转,新的发展阶段正式到来。

  而在监管体系的持续整顿下,消费金融除了在运营规范性和合规性方面提升以外,对经济发展的正向作用和社会评价,以及对消费金融产品的丰富度和体验优化都有了明显的改进,使得广大消费者对行业的认知和接受度明显提升。

  一是受众由中高层人群向长尾人群延伸,更具普惠性。在监管部门的正确指引以及从业者的共同努力下,消费金融近年来得到极大程度的普及。但相比信用卡、汽车金融和住房按揭等主要面向较高资质的中高层人群,消费金融的受众逐步向更具普惠性的长尾人群扩展,普惠金融的特征更加明确,是金融平权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贷款类型由交易贷款扩展至信用现金贷款,更具普适性。车贷、房贷、信用卡只能在交易环节中应用,能够满足大多数消费场景的需求。而现金性贷款的产生,发挥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弥补了传统消费信贷的不足,更加便利了消费者的信贷使用。

  三是交易方式由线下模式扩展至线上模式,更具高效性。无论是信用卡、车贷还是房贷,均需要线下面访面签和等待审批授信,此类交易属于延时交易,很难满足消费信贷小、频、急的需求特点。而伴随大数据风控等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当前狭义消费贷款中超过一半是通过线上模式实现的,提高了审批交易效率,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优体验。

  四是服务主体由单一主体向多元化主体转变,更具竞争性。伴随消费金融认可度提升和互联网渗透率提高,消费金融的服务主体由银行单一主体向包括银行、消费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互联网助贷机构等多元化主体进行转变。各类机构根据自身资源禀赋,圈定自身客群,进行差异化竞争。随着能力渗透传播,也开始出现跨界竞争现象,如银行进行客群下移,互联网平台进军相对优质,形成了客户群体差异化分层与交叉并存的现象。

  二、消费金融行业当前发展的两大特征

  对照2017年前的情形,当前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存在两个明显的特征。

  一是进入存量期。这个特征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业务增速由高速增长期进入平速发展期。从2014年到2022年,消费金融经历了大幅波动的首轮发展周期,增速从2017年高点63.1%降至4.7%。而2022年作为行业发展的拐点,消费金融市场步入稳健发展新阶段。

  (2)消费信贷的渗透率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据统计,我国狭义消费信贷渗透率(剔除房贷后的消费贷余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22年达到31.8%,而狭义消费信贷线上化渗透率已经从2014年的0.4%提升到了2022年的73%,逼近美国水平。

  (3)居民部门的杠杆率已经接近发达国家水平。据统计,2024年首季,我国整体杠杆率已达到294.8%,居民部门杠杆率占其中的64%,在30个可查数据的国家和地区里排名靠前,数值高于平均值。

  二是进入稳定期。这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剖析:

  (1)业务模式稳定化。经过不断探索完善,当前消费金融的业务模式基本定型,具体包含导流、联贷、助贷、联营和自营等五大类。在五类业务模式下,合作机构双方可根据其客户流量、资金成本、风控技术的资源禀赋进行差异化选择和组合,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类机构的特长,共同提升业务运作效率。

  (2)合作模式标准化。消费金融合作模式较为多元,其中利润分配机制、风险缓释方式、风险分担模式、资金清算安排、客服催收运营机制等均已经具备标准化方案和配套的系统,业务落地效率被极大提高。

  (3)风控框架稳定化。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互联网平台公司,风控的方法论逐步趋同,算法与策略模型上难有大的突破。着力点更多聚焦于样本累积优化、模型快速迭代、风险监测分析以及IT系统建设等能力建设方向,力争在相同框架下,在边际效果上有增益性改善。

  (4)监管政策稳定化。经过搭建框架监管制度、监管检查问题反馈、制度细化完善等一系列过程,消费金融监管框架已经基本建立。相关监管制度已经由起步阶段的定性要求发展为明确的定量标准,这是政策趋于稳定的重要标志。

  三、消费金融行业当前仍面临巨大挑战

  当前,消费金融行业正处于增量收缩、存量内卷、风险上移较为困难历史时期。但这个困难也是相对的,事实上,当前整个金融行业都挣扎于经济增速放缓下的阵痛期。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行业发展高速发展的瓶颈效应,二是经济增速放缓向消费金融的传导效应,三是大型银行转型零售的挤压效应,四是行业监管政策效果的累积效应。

  但从长期来看,消费金融特别是消费金融机构的未来并不悲观。一是从经济发展维度来讲,经济风险持续存在,有起有落。经历过考验的消费金融机构在风险意识、风险能力方面将走上新台阶,行业将会更具韧性。二是从监管维度来讲,监管政策体系已经初步建立,正在向对各类机构一视同仁的审慎监管方向深化。互联网平台等非持牌金融机构在监管政策约束下不再存在套利空间,公平竞争的环境会为消费金融机构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三是从市场竞争维度看,随着各类主体的涌入,消费金融相对超额利润部分被挤平,风险管理能力弱、成本控制能力差的机构会退出市场。部分大型银行仍然将消费金融作为弥补业务缺口的权宜之计,随着市场变化也会回归正常发展速度。只要坚持主业,只要坚持能力建设,在未来消费金融市场中消费金融机构仍然有竞争优势。

  四、消费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路径

  从消费金融机构自身来看,要坚定落实五个自主,向高质量发展的方向转变。落实五个自主,不仅是监管要求,更是消费金融机构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以马上消费为例,其在业务发展上坚持全闭环能力打造,接近76%客户来源于自营品牌,而自营品牌与自主客户共同为客户运营、留客、粘客、活客的能力奠定了基础。在获客层面,呈现出客群两端白热化、中间客群尚存空间的趋势,构成具有发展潜力的赛道,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

  从行业角度看,需要形成合力,共同应对挑战。31家消费金融机构虽然互相之间存在竞争,但市场空间足够大,协同性大于竞争性。如果能够相互协同,会给行业发展带来很大的益处。

  一是客户协同。每家消费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不尽相同,导致服务客群有所差别。如果相互之间通过打捞等形式协同共享客户,可以提升客户资源的利用效率和业务增量的空间。

  二是数据协同。从纵向来看,客户的不同交易信息能够向机构展现更加丰满的行为画像;从横向来看,不同客户群体的信息集聚能够使金融机构更加精准地解决问题。每一家消费金融机构的客户数据是有限的,共享的协同效应是可观的。这方面没有技术障碍,应当携手研究法律和合规问题。

  三是技术协同。当前,每家金融机构均倡导自研技术系统,难以避免重复性开发,如果能够实现相互赋能协同,该领域的技术进步会更加显著;特别是在消费金融技术迭代加快的条件下,这项工作的紧迫性更为突出。

  四是消保协同。当前,消保领域的黑灰产问题特别突出。马上消费倡导并发起了打击金融领域黑产联盟(AIF联盟),目前已有百余家机构参与,以实现协力打击黑灰产。此外,全行业应当与媒体行业加强协同合作,帮助树立更好的社会形象,共同促进消费金融行业更加健康有序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