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6 22:07:20 股吧网页版
一财社论:让消费成为如假包换的享受和满足
来源:第一财经

  需求约束如何破解,是当下最具现实意义的叩问。

  25日商务部消费促进司司长许兴峰在商务部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印发以来,各项工作进步喜人。

  汽车方面,前5个月全国报废汽车回收220万辆,同比增长19.4%,新能源汽车销售389.5万辆,同比增长32.5%;家电方面,前5个月限额以上单位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商品零售额3421亿元,同比增长7%。

  以旧换新作为一项多部委打造的专项行动,倾注了多方心血。事实上,鉴于经济持续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和预期转弱等三重压力,近年来各级政府针对提振居民消费可谓煞费苦心,从财政金融等诸多方面,想方设法释放居民消费能力。

  最新政策是,国家发改委等五部委印发《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要求围绕居民吃穿住用行等传统消费和服务消费,培育餐饮、文旅体育、购物、大宗商品、健康养老托育、社区服务等六大消费新场景,培育和壮大消费新增长点。

  商务部的数据反映了人们的积极支持和响应。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4月同比增长2.3%成为暂时的阶段性底部后,5月迅速反弹到3.7%,这是各方努力后迎来的反弹。

  而最近的金融、个税数据显示,这波需求反弹还有待确认。5月住户贷款仅增加757亿元,远低于去年同期的3672亿元,同时前5个月个税同比下降6%等,警示当前不论是基于居民消费意愿,还是基于收入预期等做分析,消费反弹的持续性尚待观察。需求约束对政府和企业来说,可能是一个中长期的制约条件。

  如何改善需求约束?无疑需要更多的审视和试错,探索政府、企业和居民各自的功能定位,真正让好钢使在刀刃上,让政府的需求刺激政策能实现好风凭借力。

  为此,各方必须明确消费是居民的一种自择权利,人们消费是感受和释放“心中那自由的世界”,消费是一种享受,而非负担。消费激励政策,唯有遵循这样的原则和权利,激励策略安排才不会扭曲消费力场。

  基于这样的分析路径,当前要真正有效纾缓需求约束,政府等应逐渐将重点转向消除妨碍消费自由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上,如:如何开放市场准入门槛,应降尽降各种行政成本以及市场交易成本等,让人们能在更宽广的市场上,配置可满足其真实显示偏好的商品和服务。

  一个纯粹的市场交易环境,才是真正的消费天堂,消费市场的自由度在体制机制上的受限程度,实质上与人们的消费意愿具有非常显著的相关性。

  同时,真正的消费激励机制,本质是为个体营造干净的消费决策环境,坚定不移地抵制和惩处污染个体消费决策环境的所有行为。消费是人们在经济社会探寻价值理性之旅,将消费功利化或工具理性化的观念和行为,大概率会导致种瓜得豆。

  功利化的刺激和诱导消费,扭曲的不仅是人们的消费行为,而且还会导致经济社会的资源错配,因为功利化消费刺激出来的需求,并非是真正的市场需求,企业家基于这样的需求信息和价格信号组织生产、配置资源,容易被误导,不利于预期转弱的改善。

  为此,面对需求约束,政府施力重点应是努力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和产品,完善透明型担保和防护型保障等体系,降低市场交易成本,同时打击妨碍市场自由竞争的行为,如坚决反对市场垄断和行政垄断,反对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反对各种垄断协议等,为人们营造干净卫生的消费决策环境,降低供需双方在市场的搜寻和交易成本,让供需能在更广的市场空间中进行配置;同时护航市场信息在更广空间的传播,坚决杜绝和打击市场噪声的干扰,打击各种欺诈行为,在消费市场引入集体诉讼、辩方举证制度等,为消费者提供优良的交易环境。

  总之,消费是一种如假包换的享受和满足,消费的表达越自由,消费成本越低,消费就会形成自我驱动;而促进消费之于权力,需要的是少干预、多服务,一方面需要消除妨碍消费自由的各种体制机制障碍,另一方面要营造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好消费者权益。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