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6 23:33:39 股吧网页版
直击夏季达沃斯|被证伪的“产能过剩”,被热议的人工智能
来源:北京商报 作者:李海媛 李海颜

  创新与技术如何助力经济增长,是达沃斯论坛永恒的话题。第十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6月26日来到第二天,两天精彩而密集的议程中,半数以上的会议主题都与技术创新相关,凸显了全球各界领军人物对推动技术促进经济增长、社会进步的高度关注与热切愿望。

  今年以来,中国大力强调新质生产力,中国日益浓厚的创新氛围也使夏季达沃斯论坛成为探讨技术话题的绝佳平台。

图片来源:世界经济论坛

  当前全球“产能”实际上远远不够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市场和设备制造国,过去十年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贡献度超过40%。2023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5.1亿千瓦,中国贡献超过一半。中国风电、光伏产品出口到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降低了全球清洁能源使用成本,提高了新能源应用意愿,促进了绿色能源全球普及效率。

  中国新能源产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国家炮制了中国“产能过剩”论调,并大肆渲染炒作,试图延缓中国相关行业的发展步伐。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院长柯成兴认为,“产能过剩”是美国人和欧洲人近期针对中国使用的政治语言,是一个错误的概念。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他们实际上在批评中国进行“倾销”。但中国制造的新能源产品的出口量占总产量的比重比日本和韩国要小,指责中国“产能过剩”或实施倾销并没有充分证据。

  “实际上,从技术角度看,各个国家都经历过产能过剩。如果把新旧所有产能加在一起,应该是过剩的。但新质生产力的高质量产能没有过剩。”霍尼韦尔中国总裁余锋对北京商报记者说。

  2023年12月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八次缔约方大会(COP28)设定了到2030年将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增至3倍的目标。世界资源研究所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方莉表示,衡量产能既要看比较的范围,也要看全球的雄心到底有多大,是否“过剩”,要看边界在哪里。如果只是基于一个国家的体量来计算,或许会超出需求,但COP28提出的目标意味着全球还是有更大的需求量。而如果有更大雄心,提出4倍甚至5倍的目标,需求量还会增加更多。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刘振民直言,“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企业之间可能会存在竞争,而竞争是一种进步的现象。但从市场需求看,无论在中国市场还是国际市场,“产能过剩”都是伪命题,当前的产能实际上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大量增加产能,来满足中国以及全世界能源转型,特别是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需求。

  中国绿色经济对世界作出积极贡献

  自我国提出“双碳”目标以来,低碳绿色发展已成为当务之急。当前,绿色与可持续发展在金融领域得到广泛认可,而金融机构也在可持续发展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清华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张晓燕接受北京商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为促进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建议相关机构可以从设计创新的绿色金融产品等方面着手。

  “金融机构可以通过设立与可持续发展相关联的创新金融产品,帮助这类企业和个人进行绿色投融资。当前相关的投资品类已有绿色信贷、绿色债券,未来如果可以有绿色股票等更多的绿色金融产品,或可以进一步满足市场的投资需求。”张晓燕还提到,由于可持续发展是新事物,因此国际上对此的标准也并不统一。建议金融机构在助力资本市场实践可持续发展时,同时关注信息披露问题。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也表示,为支持基础设施和可持续发展项目,建议建立绿色贷款市场。通过国际平台加强发展中国家绿色金融能力建设,如绿色投资原则,助力更广泛的发展中国家。

  “去年以来,美国、欧盟等一些经济体对中国新能源汽车等一些产品采取保护主义措施,限制中国产品的出口,是典型的单边主义,违反世贸组织规则。欧盟7月初拟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不符合世贸组织规定,中国坚持低碳绿色发展的产业政策,这对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具有积极贡献。”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会长任鸿斌在本届论坛期间表示,美欧的保护主义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国电动汽车出口商的合法权益,也损害了当地消费者切身利益,不利于当地经济发展。

  刘振民表示,中方不希望美国将关税问题引入到多边气候变化谈判中。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将使多边气候变化合作受到严重冲击。“希望美方能够认识到,单方面的措施对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是不利的。也希望美方认识到这样的问题只能通过双边谈判来解决。美国和欧盟都应该回到对话的轨道上。”

  人工智能带来机遇也应管控风险

  在本届夏季达沃斯论坛上,与人工智能直接相关的活动有10余场。“人工智能是当下大家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人工智能已成为一项通用性的技术,得到了各行各业的广泛运用。”6月26日,在“人工智能开辟新天地:未来产业如何发展”分论坛上,世界经济论坛执行董事蒋睿杰说。

  伴随着ChatGPT引发的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人工智能逐步涌入制造业、传媒、教育等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印度尼西亚DANA公司首席执行官伊瓦拉蒂奥索认为,需要推进人工智能在企业内部使用,如果能用机器代替一些重复度很高的工作,就能大幅减轻行政人员的工作压力和负担。而从外部客户来看,在客服领域应用了人工智能工具,也能有效推广服务和产品。

  根据世界银行预测,2020—2024年将是全球经济30年来增速最慢的五年,但人工智能为扩大就业机会和重新激活生产力提供了新的路径。

  不过,人工智能潜力迅速释放的同时,也需要设置安全“围栏”,而“人”的角色在此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教授薛澜指出,人工智能关键要素还是“人”,其次是研究能力、生态系统。人工智能的发展和应用还需要监管或者规范潜在风险。目前人工智能安全最明显的挑战是自主化系统带来的风险,需要包括中国、美国等领先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对话合作解决。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活跃、发展迅速,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已超4500家,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规模逾3.2万亿元,智能芯片、通用大模型等创新成果加速涌现,为新质生产力持续赋予强大动能。

  “亚太地区的人工智能发展十分迅速,但‘人’的角色在生产过程中有所缺失。”在分论坛“灯塔工厂领航未来”上,Tulip Interfaces亚太地区总经理古普塔表示,云计算既需要人工智能,也需要人来运营,而当人的心态变好时,工作结果也会有所提升,因此企业在提高效率优化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从人员和技术相结合的角度推动可持续发展。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