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7 03:59:59 股吧网页版
传统燃料进口车下滑 新能源进口车上升
来源:广州日报

  在以新能源、智能化优势突围的中国汽车加速走向海外市场的同时,以燃油车为主的国外进口车在中国市场也迎来了新增长。6月25日,乘联会公布的2024年5月和2024年1~5月中国汽车进口销量显示,今年5月国内汽车进口量为6.3万辆,同比增长7%,环比增长22%,实现同比和环比均增长。不过,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指出,这是“历史少见的5月增长”,而且拉长时间来看,今年1~5月汽车累计进口量依然为下滑趋势,同比下滑4%至27.1万辆。

  文/表: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邓莉

  前五个月:日系、德系和美系进口车销量最高

  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国进口车进口量从2017年的124万台持续以年均8%左右下行,到2023年仅有80万台。2024年1~5月汽车进口27.1万台,同比下降4%。崔东树指出,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不断强大,电动化转型改变了市场需求结构,燃油车需求持续萎缩,进口燃油车需求也出现明显下降。在国产车的崛起和国际品牌本土化(如BBA大部分车型已在华国产)加速之下,近几年汽车进口持续低迷属正常表现,因此1~5月连续3年负增长。也因此,5月进口汽车6.3万台,同比增7%,环比4月增22%,是历史少见的5月增长。

  从进口车的国别来看,今年5月进口量前三的国家分别为日本、德国和美国,进口销量分别为2.02万辆、1.89万辆和0.97万辆。其中,日本和美国分别同比增长31%和30%,德国则同比下滑5%。在进入前十的国家中,表现最为亮眼的是匈牙利,5月同比暴涨1052%,但其销量占比并不多,仅为795辆。

  如果综合今年前5月数据,日本、德国和美国三国的进口车依然是中国市场进口车的主力,但德国依然跌幅明显,前5月同比下滑31%至6.74万辆;日本和美国进口车销量分别为8.15万辆和4.36万辆,分别同比增长50%和4%。

  市场:保时捷打折背后,新能源进口车表现强

  具体到品牌,雷克萨斯、宝马、奔驰是在中国销量最好的进口车品牌,销量分别为1.39万辆、1.47万辆、1.12万辆,四五名则销量有点“断层”,保时捷和奥迪销量分别为0.46万辆、0.42万辆。从今年前5月来看,宝马则以7.58万辆的累计销量领先雷克萨斯,排名第一,这个销量也基本与去年同期持平;雷克萨斯则是前五个月进口车销量涨幅最高的车企,同比增长28%。保时捷则是跌幅最为明显的品牌,前5月累计销量为2.23万辆,同比大跌40%。

  值得注意的是,保时捷近期也在风口之上,不断被曝出巨额让利促销的消息,如保时捷Macan车型最高优惠高达16万元,最低起售价仅为44.8万元;此外Taycan等车型最高也有七折的降价促销幅度。多年来,保时捷始终坚持“纯进口”标签,也极少有大幅优惠。如今在华频繁降价“跌下神坛”,被认为是受到中国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冲击。不只如此,其他豪华品牌近来也被波及,如路虎、宾利、劳斯莱斯、法拉利、兰博基尼、阿斯顿马丁、迈凯伦等豪华品牌,在中国市场销量跌幅均超过两位数,其中迈凯伦同比下滑89%。

  业内指出,上述豪华进口车销量的下滑是整体乘用车的传统燃料进口车市场下滑的体现,尤其此前进口走势较强的2.5升~3升的大排量进口车销量下降,2~2.5升的占比明显回升,市场的高端化走势不强。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进口新能源乘用车表现相对较强,进口纯电动车市场也表现相对较好。乘联会数据显示,5月进口纯电动的乘用车2082台增48%、插混637台降67%,进口新能源车占比达到4.3%;1~5月进口纯电动的乘用车11123台增8%、插混6101台降23%,进口新能源占比达到6.4%。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