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7 04:04:00 股吧网页版
让上下楼成上下游
来源:广州日报

  繁华都市中心与硬核工业制造不仅可以共存,更可以共融共荣。2016年,国家发改委印发《关于支持各地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广州黄埔产城融合示范区名列其中。2017年,广州提出“实施制造强市战略”。今年5月,广州发布《关于优化空间载体支撑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加大厂房供给,推动‘工业上楼’”“引导先进制造业在市内完成梯度布局,促进优质企业留穗发展”。

  近一个月来,广州日报“发现广州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团队连续走访城市中心区的多个产业园区,寻找新质生产力在都市城央勃发的新故事:在江风送爽的珠江后航道,找到了藏身红砖小楼却产值过亿元的硬核工业企业;在荷塘环绕的“公园”里,找到了孕育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工园”;在水波粼粼的珠江花地河河畔,找到了集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为一体的新型都市工业载体……

  工业“上楼”,制造“强心”。新型工业在城市中心回归、生长和跃升的新空间,正在广州形成。

  调研团队

  ●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丘育华

  ●广州市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徐维军

  ●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金山

  ●广州市产业园区商会秘书长罗明如

  ●戴德梁行广州公司产业地产部董事及主管黄文礼

  ●日本东京经济大学教授、云河都市研究院院长周牧之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钟达文、赵方圆、陈薇薇、陈镜州、王安蕾、李波

  调研样本

  海尚明珠智慧园、广州岭南V谷科技园、荔湾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园、广州创金中心、天河高科科技园、广州德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药师帮、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南方总部、中铁山河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市铭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东峰通信科技有限公司等

  实地调研

  “螺蛳壳里做道场”

  都市工业韧性与潜力的秘密

  在海珠区海尚明珠智慧园一栋红砖小楼的二层,调研团队找到了广州德擎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这家企业占地面积不到4000平方米,却将研发、生产、仓储、销售全数纳入;几个不到100平方米的小房间就是“生产车间”,里面没有恼人的噪声,更没有粉尘和震动;员工总人数约160人,却创造出了过亿元工业产值,每平方米工业产值今年估计接近五万元。

  “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秘密,就在于其拳头产品——激光加工检测传感器。“这个巴掌大的蓝色小盒子,可以卖到数十万元,其主要安装在激光焊接生产线上,实现对加工零部件的信号采集,并进行在线无损检测。“德擎光学技术总监白天翔介绍说。德擎光学2019年入驻海尚明珠智慧园,在这里成长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产值也从数百万元一跃进入“亿元俱乐部“。

  德擎光学集中体现了都市工业的低能耗高附加值、高科技轻生产、小体量大效益等特征,也是海珠区着力发展现代都市工业的一个缩影。海珠区科工商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区已经新增落地都市工业项目7个。通过创新推行《海珠区支持重点都市工业项目落地联席会议制度》,确定了“研发+制造”“总部+分部”和“品牌+代工”三大产业落地路径,推进“研发+制造”企业回流中心城区,推动都市工业企业“上楼入园”集聚发展。

  在“传统”色彩更浓厚的荔湾区,新型都市工业正生根发芽。海龙围科创区地处荔湾西南部,面积约22平方公里,以盘活存量、用好增量为实施路径,正在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高端产业载体。

  创金中心正是海龙围科创区重点打造的都市工业载体之一。“2017年我来这里时,看到的还是一片荒地。”荔湾区协作办运营管理科科长唐运回忆。创金中心所在的白鹤沙地块,本来用地性质是居住用地,“以当时的眼光看,居住用地能赚快钱,但考虑到经济发展后劲,把用地规划调整成工业用地,目的就是让都市工业重回荔湾。”如今,创金中心已经初见规模,将打造成一个全功能示范科技总部,计划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医药健康、 数字创意、文化休闲等领域企业。“站在创金中心,往外看是珠江花地河分支的一线河景,往里看是花园式企业总部集群,自然景观、生态独栋共同组合成生态工业。”创金中心项目经理张宗林表示。

  对于城市中心区纷纷把目光瞄准都市工业,戴德梁行广州公司产业地产部董事及主管黄文礼认为,“面对集约化利用空间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双向需求,‘工业上楼’成为‘三区三线’国土空间规划之下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整体产业转型升级的明智之选。”相较于老旧厂房,专业园区服务有助于打造运作规范的产业园区,并通过集成化、统筹化的运营服务功能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可以预见,“工业上楼”将是未来10~15年大湾区主流产业空间供给模式之一。

  “老画纸铺上新底色”

  比回流更重要的是提质跃升

  制造业外迁曾是许多大城市的共同选择。然而,人们渐渐发现,一些城市中心的产业越来越单一,人流、物流也随之离开,“空心化”成为不少城市中心区的共同困境。因此,工业制造业与城市中心的“重逢”,成为政府和产业界的共识。当然,“重逢”不是简单回流,而是“老画纸铺上新底色”。

  “一些此前离开的企业如今回归意愿比较强烈,因为我们有升级版的都市工业载体了。”广州市荔湾区创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毛巍瑜所说的正是荔湾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园,“园区厂房完全按照‘工业上楼’的标准打造,基本满足大部分都市工业企业的生产需求。”项目工程计划今年全部封顶,明年6月完成竣工验收,投入运营后将打造成荔湾区首个增材制造、智能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都市消费工业产业集聚加速器。毛巍瑜表示,未来将重点引进市外优质工业企业、制造业回流企业以及区内有扩产需求的工业企业,“目前对接了40多家企业,其中20多家有相对明确的意向。”

  位于天河区高普路的高科科技园,也是都市工业提质跃升的一个范例。园区由原高科通信存量工业地块创新盘活、升级改造而来,引入专业运营方联东集团,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落地发展,并成为天河区“都市工业”示范点。广州市高科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如立表示,高科科技园将打造花园式、智慧型中心城区都市工业园区典范,聚焦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全部投入使用后将为天河区新增约13万平方米“工业上楼”智造空间,助力天河整合科技创新资源。

  高科通信总裁办主任黄诗芸表示,高科科技园要发展的新型都市工业,与传统都市工业的区别在于“要有软件大脑和高附加值”,因此天河发达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对园区有很大的加持作用。得益于此,目前园区第一期和第二期已基本满租。“很多企业有了留下来的信心,发展都市工业将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单一的‘总部经济’概念,让总部、科研和工厂更紧密贴合,推动工业产值回流。”黄诗芸说。

  入驻高科科技园的广州市铭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从事新能源数字化管理。公司董事长王照介绍,高科通信是通信行业企业,与铭汉的业务息息相关。“AI、大数据、云计算和新能源等前沿科技创新企业聚集在园区,为我们业务开拓提供了大量机会。”王照表示。

  调研团队对这些新型都市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表示认同。数字经济与未来城市研究院院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认为,传统的重型工业当然要在城市外围,但提质跃升后的工业形态可能是小型化的,“轻、特、奇”将是广州都市工业发展的跃升方向之一。

  广州市产业园区主导产业布局

  对广州市260个产业园区的调研显示,高达23%的产业园区主导产业是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是当前产业园区产业的“第一梯队”;生物医药和汽车产业则是第二梯队,总共占到28%;人工智能、智能制造和化妆品分别有接近8%~13%的占比。

  来源:广州市产业园区商会《2023广州市产业园区发展报告》

  “近水楼台先得月”

  都市园区是最好的产业融合器

  产业的活力在于交流融合。中铁山河工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铁山河)和青岛盛瀚色谱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盛瀚),一家是从事智能装备的制造服务商,另一家是专注于离子色谱核心部件研发生产的企业,却借助广州都市工业园区平台擦出了火花。

  2022年10月,作为广州工控以投促引的重点企业,中铁山河从长沙搬到广州岭南V谷科技园,其核心业务之一是生产盾构机等高端装备,主要是从全球采购、在地组装后对外销售。研发、销售及售后服务较“重”,生产制造较“轻”,属于“两头重、中间轻”的哑铃型企业,正适合在都市工业园区大展拳脚。

  中铁山河副总经理赵又宏认为,兼备商贸和海运两项是广州得天独厚的优势。同时,“进驻广州后,生活、见客户更方便了,地理位置还成为我们吸引人才的一项优势。”

  而通过都市产业园区扩大生态圈,是赵又宏当时没有预想过的。今年2月,青岛盛瀚南方总部落户岭南V谷。青岛盛瀚大湾区创新中心副总经理施浩通过园区介绍了解到中铁山河的股东企业山河智能有生产飞机的业务后,迅速上门拜访。“我们生态链有一家企业研发的太赫兹无损检测系统正是检测飞机涂层厚度及内部缺陷的,于是我们和中铁山河一拍即合,达成了初步合作。”

  施浩认为,从横向看,都市工业园区帮助公司链接各行各业以及产业链上下游,共同开拓新场景、新应用;从纵向看,芯片、半导体、锂电池、AI技术是粤港澳大湾区特色产业,靠近技术前沿地更为有利。“以前我们只需做好离子色谱仪,现在要打造离子色谱的联用生态,甚至联通更广阔的产业领域,就更加需要都市工业性质的产业园。”施浩表示,公司与园区里不少上下游企业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未来还将吸引更多合作伙伴落地。

  对都市工业园区的孵化融合作用,铭汉科技董事长王照也有同感,“园区里的企业可以实现生态式的内生联动。”王照认为,都市工业不可能回到从前粗放型大工业时代,而是朝着AI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方向发展。“当不同领域的企业聚集在一起时,可以提供更强大的综合性用户解决方案,从而形成多领域跨界创新合力。”

  中铁山河与青岛盛瀚只是在城市中心区实现都市工业合作的案例之一,都市工业生态的链条还可以往下辐射到工业服务业。

  在海珠区的TIT创意园,药师帮研发的一套叫作“掌店易”的SaaS工具,可以帮助药品制造企业和批发企业管理仓库数据,实现迅速“一键入库”。药师帮执行董事兼CFO陈飞认为,都市工业的新趋势为“药师帮”这样的生产性服务业企业提供了新机遇,以医药产业为例,“软件化+在线化+数字化”可以实现产业全链路一体化发展。

  除了向下辐射,都市工业更可向研发上游延伸。在广东省政协委员、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工商联副主席丘育华看来,研发人才和高校资源是广州发展都市工业的优势。“深化产学研融合,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与健康等重点领域,通过上下游联合协同,开展高水平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有望带动整个都市工业的创新发展。”丘育华说。

  “醉翁之意不在酒”

  摆脱租金依赖,拥抱产业思维

  要让更多新型都市工业在城市中心区可持续发展,租金成本是焦点之一。如何摆脱“租金依赖”,将“业主思维”转变为“产业思维”,是众多都市工业园区思考的问题。

  高科通信总裁办主任黄诗芸坦承,公司做产业园区最早的目的之一就是“补充现金流”。“但后来我们发现,利用自身产业优势打造一个真正的专业园区,是对片区、城市和产业发展都更有利的事情。”通过差异化招商,高科科技园将园区二期每平方米租金从80元左右降到52元至58元之间。另外,针对工业产值达到每平方米两万元的企业,再补贴30元——也就是说,在天河这样的城市中心区地段,优质企业的租金水平可以低至每平方米22元到28元。“而且这个租金优惠从入驻次年开始直接减免,不需要企业另外申请,也不需要先交后补。”黄诗芸介绍。

  荔湾区激光与增材制造产业园厂房可运营面积11万平方米,大约可以承载50多家企业。广州市荔湾区创能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毛巍瑜说,运营都市工业园区不能用地产开发思维,也不能仅为了租金和盈利,更重要是能营造产业生态、打造产业集群。因此,产业园对入园企业有一定门槛要求,企业需符合产业方向、完成产值和税收要求,并签订产业监管协议。

  产业思维也体现在对园区空间的利用上。海尚明珠智慧园目前有50~60家企业,以初创或成长型企业为主。其运营负责人俞加荣透露,今年园区出租率从95%降到90%,“这是我们主动运营调降,希望为优质企业腾挪出空间。”

  产业思维更让园区运营者们“打开了新世界”。“产值规模三千万元到五千万元的企业可能不足以拥有自己的产线,我们就可以帮他做。”黄诗芸说,“高科公司自己就做工业,更懂企业需要怎样的产线。”广州东峰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今年3月入驻了高科科技园。该公司行政总监金海涛表示,产业园区不仅“真金白银”设置奖励,还支持企业降成本、提能级,“租户与园区更像是合作关系,甚至是绑定在一起的共同体”。

  岭南V谷则为“工业上楼”企业做好源头把关、在产监测、废弃物处理,后续还将融合“光伏+储能”打造负碳建筑,利用峰谷差建设园区“大型充电宝”,进一步降低工业生产用电成本。广州工控科技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何雄辉表示,园区还为入孵企业提供一对一辅导,解决企业的难题。

  行业协会在提升“工业上楼”服务方面也下了不少功夫。广州产业园区商会在广州市工信局指导下开发了“穗园宝”小程序,全市主要产业园区的位置、面积、容积率、空置率、主要产业、生活配套等信息一目了然,还可以进行不同园区的数据对比,堪称“产业园区的大众点评”。

  在暨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刘金山看来,以上种种举措反映了都市产业园区的角色正从单一的业主管理方,转变为“房东+股东+增值服务提供商”的综合体,这就要求园区从下游需求出发,为企业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适配性改造。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