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7 06:49:59 股吧网页版
让“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各环节充分衔接
来源:中国证券报 作者:● 本报记者 赵白执南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实现高质量发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李巍近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专访时表示,助力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是金融机构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畅通资金向资本转化的重要职责使命,也是保险资金在经济结构转型背景下寻求中长期业务增长的关键策略。中再资产将密切关注并跟进相关领域的投融资需求,让“耐心资本”与新质生产力各环节充分衔接。

  从“服务实体”到“科技赋能”

  近年来,保险资管行业积极顺应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及大资管行业变革趋势,坚持以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高人民获得感为出发点,全面提升投资能力和发展质量。行业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保险资管行业受托管理资产规模,包括业外资金,已超31万亿元,成为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维护资本市场稳定的重要机构力量。保险资管机构在引导长期资金参与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支持盘活存量资产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李巍介绍,作为国内首批成立、唯一具有国有再保险背景的保险资产管理公司,中再资产一直坚持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稳健投资理念,努力通过投资效益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助力维护保险主业发展安全,支持和促进再保险业务在风险保障、风险管理等方面发挥核心价值和独特作用。目前,中再资产受托管理的中国再保系统内资金直接服务于国家战略领域投资占比近70%,在服务区域发展、绿色转型、健康中国等领域投资保持稳健增长势头。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的关键转换期,需要贯彻新发展理念,通过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李巍表示,融资结构变化客观上也要求资产管理机构转型,必须从战略高度认识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大意义。以中再资产为例,近年来,公司积极把握新时代发展脉搏,加快自身投研能力建设,并借助外脑资源圈,找准科技和金融的切入点、结合点,加大支持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力度效,在服务好实体经济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一是协同保险主业,布局医疗健康领域。在创新医药医疗、生物技术等细分领域开展深入研究,助力关键核心技术和产品攻坚突破,为后续投保联动奠定良好基础;不断拓展基于生物技术的新领域,如生物科技农业方向。

  二是赋能科技发展,支持产业优化升级。对照“十四五”确定的重点领域,持续加强对科技前沿领域、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和制造业核心提升领域的中长期资金支持。通过“股权+PE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资规模超400亿元,支持科技创新项目580多个,覆盖企业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的全生命周期,助力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货架。

  三是聚焦能源安全,推动绿色低碳转型。从资产配置、产业投资、产品创新、研究交流、风险管理、基础管理六个维度系统性明确服务“双碳”路径,通过一二级市场、股债权融资、投融资,全面辐射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制造、新能源发电运营、传统能源绿色转型等领域。

  从“单一产品”到“系统合力”

  与传统制造业相比,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具有专业性强、产业融合度高等特点,对金融服务的需求更加强调一揽子、一站式的综合服务。

  李巍谈到,从目前保险资管金融产品设计来看,融资期限、担保方式同质性较强的问题依然存在,应针对科创企业、先进制造企业设计更为个性化、定制化的金融产品。从保险资管自身能力来看,要立足数字化时代的新机遇,吸引培养更多专业化人才,产品服务模式要从单一、传统的债权债务模式转化为融合、创新的综合金融模式。近年来,中再资产将强化服务国家战略闭环管理、加强产品和服务创新纳入考核,在年度配置方案中明确战略投资方向,加速构建业务体系全方位的数字化生态。

  从科创企业成长规律来看,科创企业发展需要长期资金,其融资需求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特征,建立综合解决方案的常态化机制是对金融体系的基本要求,在投融资平衡发展的资本市场、金融机构间建立充分协同联动机制,有助于形成科技、产业和资本高水平循环。近两年,中再资产深度参与中投系统科技创新小组工作,借助中国再保系统在政策、科技和数据方面的突出优势,积极与保险、证券、基金等各类机构开展广泛合作,推动金融服务拓维增面。

  此外,李巍还强调,科技型企业往往具有技术密集、投资周期长、投资金额大、投资收益不确定性高等特征,管理好相关风险也是保险资管机构面临的全新课题。作为投资人,要看懂技术、看懂产业,要在投资组合管理和风险防控方面做好前瞻性安排;作为资产管理机构,要适当提升对单个项目投资失败风险的包容度,完善与科技型企业投资相适应的考核机制,让“耐心资本”更加耐心;作为保险资管机构,也拥有风险管理的文化和视角,要加强与负债端协同,对分散科创研发风险形成有力支撑。

  从“中国方案”到“国际视野”

  国际化是再保业务的天然基因,再保险全球化分散风险机制有助于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

  李巍表示,保险主业参与全球化风险治理要求资产管理必须具备相适应的全球化资产配置能力。中国香港具有高效完备的基础设施,也是亚太区域重要的科技枢纽和绿色金融中心。中再资产紧扣对外开放以及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带来的历史性机遇,汇聚全球资金来源,为中资企业“出海”拓宽跨境资金融资渠道,为科技创新产业提供优质“长期资本”,为共建“一带一路”建设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2019年,中国再保在香港设立寿险再保险平台——中再(香港)后,进一步加强资产负债联动,携手中资保险机构共同为香港市场提供覆盖健康生活、养老的多元化风险保障和财富管理服务。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应对当前国内国外宏观新环境的必经之路。“我们将持续关注转型中的新增量,立足重点产业链的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领域,挖掘自主重点突破的新赛道机会,更好发挥中长期资金的金融市场稳定器和经济发展助推器作用,当好创新发展的摆渡人。”李巍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