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7 10:48:10 股吧网页版
潮州坚持系统性保护,完好保留古城 敬畏之心护古城
来源:南方日报

  编者按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盛享“海滨邹鲁”“岭海名邦”等美誉。近年来,潮州以敬畏之心呵护古建老宅,坚决落实古城的整体保护、系统保护,不在老城上面建新城,也没有大规模强制外迁居民,而是以“绣花”功夫探索“微更新”改造、“百家修百厝”,积极探索古城区小规模、渐进式的城市更新模式,并融入非遗保护传承生态链,以文旅融合激活古城活力新生,令“活着的古城”原汁原味、历久弥新,实现了历史街区的活态保护。

  5月24日,2024文化强国建设高峰论坛“加强文化遗产的整体保护和活态传承”分论坛在深圳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潮州市委书记何晓军以“整体保护赓续文脉潮州古城绽放光彩——广东潮州市大力推进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为题作案例分享,畅谈潮州古城保护实践,引发广泛讨论,潮州古城保护发展之路成为聚焦点。即日起,《南方日报·潮州观察》开设新栏目“守正创新续文脉——看潮州古城的活力新生”,通过采访专家、居民、非遗传承人等,解析保护古城、赓续文脉的潮州思路,记录发生在这里的鲜活的人和事,与读者一起感受,那跃动在古城的勃勃生机。

  周末的潮州古城人来人往,非常热闹。沿着太平路漫步甲第巷内,不足300米长的古巷中,大约有数十个明清宅院,包括大夫第、资政第、儒林第。街巷至今仍保留明清格局,昔日璀璨从斑驳的古建筑中隐隐可见。来自四川的李先生从中山路一路逛至甲第巷,不由赞叹:“潮州这里的古建筑和民居保护得不错,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潮州古城集中了以开元寺为代表的唐代寺庙建筑,以许驸马府为代表的宋代府第,以黄尚书府、卓府为代表的明清代建筑,以太平路、义安路为代表的近现代骑楼街等。

  对于这些历史馈赠的宝贝,潮州没有大拆大建、拆真建假、拆旧建新,而是发自内心地珍惜爱护,以敬畏之心呵护古建老宅,逐步形成“完整保护、系统开发”“保护古城、开发新城”等保护理念,并一以贯之地坚守。而正是无数潮州人的世代坚守,换来古城历久弥新的原真原味,换来这座“活着的古城”弥足珍贵的生机勃勃、活力新生。

  策划:苏仕日

  统筹:杨可

  采写:董志豪

  出台专门法规

  不在古城上建新城

  从上空俯瞰位于韩江中下游的潮州古城,金山峙其北,笔架山列其东,葫芦山卧其西,韩水绕郭南流。千百年来,代代潮人遵从自然,匠心营造出“三山一水抱古城”的特色景观。

  岁月变迁,如今,潮州古城仍完好保留着“外曲内方,四横三纵”“三山一水一洲”的历史空间格局,维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而这,离不开潮州在古城保护方面所坚持的“整体保护”理念。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潮州就已在保护古城上采取行动——

  1982年我国颁布的文物保护法首次以法律形式提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1984年,潮州即成立古城保护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1986年,成立潮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建设委员会和潮州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及办公室,实施对名城的保护建设工作和全市文物的管理,同年潮州入选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名单。1987年潮州市整理思路,逐步形成开发新区,疏散老市区的工厂、人口的古城保护与建设路子。

  值得一提的是,1992年,潮州市就通过制定城市总体规划,提出“建设新城、保护古城”的方针,在老市区西侧规划10倍于古城区的新城,同时在古城区内停止房地产开发报建,为保护古城提供了有利条件。

  “潮州市被列为历史文化名城后,开始对古城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潮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古城保护与发展工作科科长陈夏阳介绍,1993年以来,潮州市先后委托上海同济大学规划院编制《潮州名城保护详细规划》《潮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潮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划的总体思路是突出特色,合理布局,可持续发展,确定城市定位和性质。明确提出四个方面的保护内容:保护文物古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延续古城格局和风貌特色,继承和发扬优秀历史文化传统。

  其中,尤为注重保护特色地貌和自然景观,保持以“三山一水一洲”为代表的城市空间环境和山水文化。《潮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中提出,“潮州古城的保护,应包括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古城区各级保护范围划定,古城风貌保护,古城空间格局保护,古城区建筑高度控制和名城传统文化继承和传统经济基础的发展”,强调从整体上保护老城。

  在2017年制定的《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则进一步以法律形式提出保护“三山一水、一城八景”的城市文化景观,严格保护潮州老城同韩江、葫芦山、金山、笔架山等构成的清秀舒展的山水格局。

  “现如今,已有越来越多的市民游客能一口说出潮州古城‘三山一水护城郭’的地理特征。”潮州文物建筑专家吴志敏感叹,这其中既离不开保护人员的宣传,相关政策和法律的潜移默化作用也是重要因素。

  除制定《潮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之外,潮州市还先后制定了《潮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潮州古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等地方规范性文件。同时,划定南门义兴甲、旧西门街、许驸马府、太平路等多个历史文化街区,公布一批历史建筑,使古城区的整体保护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潮州古城区一直坚持原状修复的规划、控制原则,让房地产开发很难进入古城。”陈夏阳说,根据规定,即便是原住民,也只能对房屋进行原状修复。例如住户原来只有一平方米大小的面积,根据产权面积它修复出来也是只有那一平方米面积。正是凭借从源头上对古城区建设活动的增量进行严格管理,停止房地产开发报建等行之有效的措施,潮州古城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从战略规划上得到破解。

  2021年1月,潮州还印发《潮州市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进一步决定对古城内139处不可移动文物和历史建筑分批次启动修缮保护,对28条历史街巷实施路面及两侧立面改造提升。“正是这份坚守,换来了古城历久弥新的原真原味。”陈夏阳说。

  保护古城肌理

  要“真街区”不要“假古董”

  走进古城区西马路,仿佛回到上世纪90年代的小镇。午后时分,行人、单车、小摩的、三轮车穿梭其间,路边低低矮矮的平房、潮式旧屋沿街而建,一砖一瓦都写满了岁月的沧桑和底蕴。

  小学四年级以前,陈夏阳和家人居住在西马路附近。陈夏阳回忆,每次沿着西马路走到绵德小学旧址,自己都会感慨万分。

  “这条路上所有街巷的肌理都没有变,以前的小卖部基本也还开着,一些童年的回忆都能找到。”陈夏阳说,此前他曾陪同一位西安来的朋友,从自己小时候住的地方走到上学的地方。“朋友当时深感触动,因为他也是从事古城保护工作,但小时候住的地方已经没了,学校也没了,路也扩宽了。他已经找不到曾经的记忆了。”

  “潮州古城现在的路网基本上跟明清时期是重叠的,可以说古城肌理得到了非常好的保护。”在吴志敏看来,潮州古城是由宋代的古城发展而来。古城内的历史空间格局仍然保持着“外曲内方,四横三纵”,千年来各个历史时期的风貌建筑仍旧生机勃勃。

  从历史建筑到传统风貌,潮州对古城古建筑修缮和保护下了哪些苦功夫?

  据了解,潮州不断完善保护机制,以“修旧如旧”为出发点,以保育活化为落脚点,坚持采取小规模、渐进式的方式,对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微改造”“微更新”,以“绣花”功夫复原古城肌理。

  秉持这一理念,2018年,在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指导下,潮州市启动了古城“微更新”项目。同年,潮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成立,汇集文物、文史、规划、施工等各方面专家。吴志敏和陈夏阳皆是该专家委员会成员。

  “修缮并不是随随便便的修,我们也不会追求‘新、大、奇’,而是带着一种对历史的敬畏,找到足够依据才去做。”陈夏阳说,修复过程中,要“真街区”不要“假古董”,成为大家的共识。为此,潮州严谨地找寻潜藏于历史中的线索,找到相应的文化根源,尽最大可能性参照原来规制修复。即便是街巷改造,也都是遵循原有的古城肌理,对整个古城没有大改变。

  其中便包括各界反响较好的义井巷。吴志敏回忆,在更新修复义井巷的3个月时间里,大家每遇到一处小问题,都会在现场讨论。问题解决了,才能继续修。彼时,大家有争议的主要在两方面,一是整条巷子的外立面哪些需要修、哪些不需要修,要严格确定范围;二是用传统工艺和材料还是现代工艺和材料,也就是要不要做旧。

  经过多轮研究和讨论,在义井巷“微更新”具体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坚持最小干预原则,保留更多的历史信息,对风化严重的外立面进行修复。需更新修复的墙体和墙面,则按照损坏程度进行区别处理,撇弃现代材料混凝土,采用传统的贝灰沙等材料和“一墙一策”的方法,因地制宜保留墙面原有风貌。

  有了义井巷这一成功样本,兴宁巷、西马路、义安路、东平路等街巷的“微更新”项目相继提上日程。2021年4月,湘桥区启动太平街道街巷改造项目,耗时一年多完成对昌黎路、文星路、汤平路、旧西门街、打银街、刘察巷、金城巷、北马路、第四街、下西平路等66条主巷道及各支巷改造提升,匠心修缮与呵护古城容貌。

  各个老街巷汇集了各类形制、各种时期的传统建筑。这些建筑用料不一、工艺不一、形制不一,结构也不一。专家们认为,真的街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形成统一齐整的建筑风格和色彩。为此,各街区立面的改造坚持“一墙一屋一策”的原则,避免“过度统一”,保存每个时期建筑的独有时空烙印,让古城的多样性不被抹除。

  “绣花”功夫修复

  精致“潮味”融入文物建筑

  隐匿半个多世纪的麒麟照壁,经过半年左右的精心修复后终于重见天日;完成修缮后的李厝祠厅堂敞亮,嵌瓷、屋脊等尽显古朴韵味;残损严重的黄尚书府,历经两年多时间完成后座修缮工程……

  从一面墙的修复,到一座建筑的修缮,再到一个街区的复原。近年来,以“打造‘古’的典雅”为目标导向,潮州全力推进古城古建筑修缮项目,最大限度保护好潮州古城的历史风貌,并把精细、精致的“潮味”元素融入其中,尽力保留建筑、街巷的传统元素,展现潮州古城丰厚的历史人文底蕴。

  2017年开始,潮州便启动了“百家修百厝(祠)”工作,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向上级部门要一点、地方财政出一点、发动社会公益捐赠,创新文物修缮保护机制。

  在潮州古城的西马路旁,一只“麒麟”格外引人注意。它的颈部和四足以青红色为主,头部和腹部等处呈淡黄色面貌。这只麒麟为潮州传统灰塑浮雕建筑,长约5.5米、高约2.4米。站在它面前,一股庄重而神秘的气息扑面而来,让人不由自主地屏息凝神。

  在吴志敏的印象中,几年前,麒麟照壁的位置,还是西马邮电楼对面的几间商铺。“很早之前,这里有一座清代建筑郑氏宗祠和麒麟照壁,后来因多种因素所致,照壁的存在少有人知。”吴志敏说,2019年3月的某天下午,潮州古城西马路“微更新”期间,一名在施工现场的同济大学古建专家告诉他:“翻开墙面发现墙上有明显的彩画痕迹。”

  吴志敏从金山大桥赶至现场后,轻轻揭开墙面附着层,不一会儿,一只巨大的麒麟若隐若现。作为郑氏宗祠的历史遗迹,麒麟照壁随即被列入百家修百厝工程,并在第一时间进行修复。

  “麒麟照壁被发现时,头部及四肢已严重残损。我们根据考证反复斟酌,才绘出麒麟全貌定稿,由老工匠用传统的灰塑工艺和彩绘予以修复。”吴志敏介绍,此次仅仅对麒麟的头和四肢趾重新修复及上色,而尾巴和身体的其他部分则保留了原有风貌。“古城里也有其他照壁,但大多数在城市更新中被破坏,所剩无几。这面麒麟照壁能保留下来,真的非常难得。”时至今日,吴志敏仍感叹不已。

  2001年至今,潮州市持续推进古城区历史文化景观修复建设,让古城肌理留下时空烙印。历年来,潮州市陆续完成韩文公祠、许驸马府、广济门城楼、广济桥、己略黄公祠、潮州开元寺、海阳县儒学宫等重要文保单位的修缮工作。

  与此同时,更多文旅新地标在潮州古城出现。2022年底,复建完工的镇海楼首次亮相。百花台民俗文化综合体文旅融合地标项目也正在积极推进中。

  一府管九县,一楼见千年。潮州府曾有“一府管九县”的辉煌历史,镇海楼既是潮州作为历代县、郡、州、路、府治所的象征标志,也是潮州作为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有力见证。

  2022年底,历时一年多复建完成的镇海楼(旧府衙)正式亮相。复建过程中,潮州精心考究与设计,坚持原位置、原形制、原材料、原工艺原则,根据史料记载及图片资料反复论证,遵照明代传统谯楼建筑进行设计,尽可能恢复原有文化遗址内涵及元素。

  不过,复建过程中仍遇到不少专业难题。例如,昔日镇海楼是何种模样?复建的镇海楼使用红瓦还是灰瓦?“粗大明,精细清。明代建筑造型简洁恢弘,镇海楼展示的就是明代的潮州建筑,这也正是我们想要让观者从镇海楼读到的历史信息。”陈夏阳说。

  除了使用红瓦,潮州还使用了潮式斗拱“胶拍作”,并邀请木雕大师按照几何比例还原府楼猴,呈现潮州特色。

  复建完成的镇海楼,是潮州文化的一个新地标,成为破解潮州古城“南热北冷”现象、重塑潮州古城文旅新格局的重要引擎。今年以来,潮州古城过大年活动、“潮州青龙庙会”非遗文化巡游活动、潮州市传统体育项目展演等相继在镇海楼前广场举办,让古城北部“热”了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为做好文物保护利用,潮州还推动实施新一轮“百家修百厝”项目,加强涵碧楼、茂芝会议旧址等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提升“博物馆之城”创建成效,将非遗展示与潮州传统民居场景结合,体现潮州深厚的文化底蕴与人文历史,增强旅游获得感。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