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7 10:48:10 股吧网页版
巨型养殖平台、漂浮式风电、海洋温差发电等海工装备研发制造齐头并进 走向深远海 “重器”湛江造
来源:南方日报

  参展第一天,海威集团董事长助理冯东晓被客商咨询最多的问题,是公司的“海威二号”深海智能养殖平台情况。展台正面的巨幅宣传图上,气势磅礴的装备设施引人瞩目。

  去年6月,广东海威农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威集团”)联合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广州能源所”)、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以下简称“湛江湾实验室”)等单位,开发出的“海威二号”半潜桁架式渔业智能养殖平台在雷州市覃斗镇流沙港附近海域下水投产。养殖水体约3.6万立方米、节省人力成本60%、可产出“类野生”鱼类、每个养殖周期可产鱼一百万斤以上……诸多新、奇、尖的特色,让这座投资约3000万元的深海巨型设备,一时间在海洋养殖行业里风头无两。

  时隔一年,6月18日,2024第十届广东国际水产博览会在湛江开幕。在冯东晓看来,“海威二号”成为客商们眼中的明星,属意料之中。

  拥有约2000公里海岸线的湛江,除了像“海威二号”这样的养殖设备,对海洋风电、油气平台、温差发电、LNG船等领域的装备设施设计与制造均需求强烈。今年1月17日,占地8900亩的湛江(坡头)海工装备产业园启动,蓝水、海力等国内海工装备制造巨头纷纷进驻。随着已建成运营的湛江湾实验室加快发展,未来将有更多的海工装备实现“湛江造”。

  南方日报记者李廷睿

  深海养殖

  整合七大板块攻克113个难点

  在冯东晓看来,规模化海洋养殖走向深海,是大势所趋。“离岸远,水质更好,船舶作业的打扰少。”冯东晓说,大规模养殖最怕的就是病害,很容易一死一大片,开展深海养殖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这类风险。

  基于这类考虑,海威集团联合广州能源所,设计建造了“海威一号”。2022年4月,“海威一号”投产,成为雷州半岛首个半潜桁架式渔业数字化智能养殖平台。该平台长46米,宽23米,高13.5米,养殖水深超15米,每立方米水体可养殖20公斤鱼类。

  “‘海威一号’是由广州能源所独立设计的,只有一层网。‘海威二号’的设计建造,我们和湛江湾实验室就参与进去了,反馈了很多设计意见,比如加了一层网,作了更多的轻量化、智能化设计等,更完善、更先进。”冯东晓介绍,“海威二号”养殖平台长86米、宽32米、高16.5米,其抗风浪能力更强,智能化程度更高,配备完善的污水处理及海水淡化系统,物资和能源供给能力强。

  宽阔的平台空间,是“海威二号”得以搭载太阳能电力系统,实现能源自给自足的基础。在充足能源支撑下,“海威二号”搭载了饲料存储模块、自动投料机、吊机、水上水下视频监控、水质实时测量、5G数据通信等自动化养殖装备,实现智能化养殖管理,节省人力成本约60%。平台自身可以向四周或底部继续拓展,以扩大养殖水体,同时可与传统网箱合理布局,作为整个海洋牧场的支撑基地,满足渔场监控、物资供应等需求。

  “深远海养殖装备和技术的研发,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整合养殖装备、优质鱼育繁推广、智慧渔业技术、养殖鱼类精深加工、通信与大数据、能源自供给、养殖服务保障体系七大板块,要攻破113个难点。”在湛江湾实验室综合管理部工作的王茂宇介绍,深远海养殖装备与技术产业是该实验室重兵主攻的方向之一。

  参与“海威二号”设计,让湛江湾实验室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在此基础上,该实验室自主研发出全球首创的漂浮式动力定位养殖平台“湛江湾一号”,于今年4月8日开工建造。王茂宇说,“湛江湾一号”具备漂浮动力定位、绿色能源供给、自主航行避台功能,可实现南海全域养殖。该平台建成投产后,将为湛江海水渔业养殖走向深远海和规模化养殖提供重要的装备支撑。

  漂浮式风电

  填补我国深远海域风电空白

  走向深远海,广阔的海洋风能资源潜力巨大。2022年8月,落户徐闻县罗斗沙海域的“扶摇号”浮式风电装备(以下简称“扶摇号”),填补了我国水深65米以上深远海域漂浮式风电装备的空白。

  “扶摇号”由中船海装风电、中船702研究所、湛江湾实验室等单位共同设计研发制造,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深远海漂浮式海上风电装备,机位平均水深65米。其机组轮毂中心高度96米,风轮直径152米,叶片长度74米,并配备6.2兆瓦抗台型I类风力发电机组。

  “我们作为参研单位,在浮式风电装备总体设计与性能评估研究、一体化仿真及全耦合模型验证技术研究、浮式风电装备结构安全性研究、浮式风电装备整体抗台技术研究等方面,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工作。”湛江湾实验室综合管理部负责人梁华栋介绍,“扶摇号”环境适应性强,可适用于水深超过50米、海流超过3.5米每秒的海洋环境条件。其浮体结构简单,系泊锚固系统可靠性高,采用风电机组—浮体—系泊系统的一体化建模和仿真分析方法,具有高发电量、高可靠性、高安全性、高集成性和高可维性等特点。

  研发先行,制造紧跟其后。作为海洋风能装备制造巨头的蓝水集团,被湛江市引入湛江(坡头)海工装备产业园,于今年初正式动工建设广东蓝水装备制造基地项目。

  “普通人比较常见的海上风电设施是近海桩式风电场,一座的成本在1000万元左右。深远海的漂浮式风电装备设施造价就高了,一座就要1亿元左右,但发电机功率也大得多,普遍在18兆瓦以上。”广东蓝水装备制造基地项目负责人张震认为,湛江的深远海风电资源丰富,有了成熟的制造业支撑,高质量发展将被注入新活力。

  张震介绍,广东蓝水装备制造基地总投资约25亿元,建设重型龙门吊、卷板机、切割机、行车吊、滚轮架、涂装设备等重大型设备约100台套,专业结构生产车间2座,专业涂装生产车间2座以及宿舍楼、办公楼、综合楼等;主营海洋牧场、漂浮式风电基础、海上风电基础装备、海洋工程模块等高端海洋渔业装备及高端海洋工程装备的研发和制造。他表示,该项目投产后年营业收入预计可达13.2亿元,预计年上缴税收7600万元以上。

  温差发电

  自主研建深挖“看不见的能源”

  海面上的风能、太阳能看得见,深海之下,看不见的能源除了油气,还有少为人知的热能——海洋温差。湛江湾实验室的科研团队注意到了这一领域,并全力攻关取得了一系列亮眼成效。去年6月,湛江湾实验室温差能研究团队建成了国内首套、迄今装机功率最大的“50kW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及实验测试平台”。去年9月23日,湛江湾实验室温差能研究团队对自主研发的50kW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进行了实验测试。测试数据显示,透平最大输出功率52.28kW,最大等熵效率85.78%,实现了研究目标,验证了测试平台各项功能。

  “这个平台的成功研建,对于研究掌握海洋温差能发电关键技术、加速海洋温差能资源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梁华栋介绍,海洋温差能是指以表面海水与深层海水的温度差的形式储存的海洋热能,其主要利用形式是发电。据权威统计,全世界海洋温差能资源量超过400亿千瓦。我国海洋温差能资源量达3.67亿千瓦,涉海面积约180万平方公里,按2%的利用率计算,年发电量可达570亿千瓦时。

  据悉,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不仅可就地取材为深远海的海洋产业发展、守疆固土提供稳定的电力和充分的淡水资源,还可提供高品质、富含冷能的深层海水,用于空调制冷、鱼藻养殖、美容保健和蔬菜种植等,有望为构建海洋温差发电与深层海水相结合的深远海产业链、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能源转型、实现“双碳”目标作出重大贡献。

  在湛江湾实验室温差能研究团队负责人张理的组织带领下,该团队先后完成了广东省课题《温差能开发与深层海水综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国家部委课题《50kW温差能发电系统陆上联调》两项工作,研究、突破了海洋温差能发电相关的基于有机朗肯循环的高效热力循环系统构建、高效换热器研究与设计、低沸点工质筛选及透平结构优化、能量调度管理方法等技术瓶颈。今年2月29日,国际能源署海洋能源系统IEA-OES(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Ocean Energy Systems)发布了《海洋能系统2023年度报告》,湛江湾实验室自主研建的50kW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及实验测试平台作为中国海洋热能转换技术的最新进展载入其中。

  “研究并掌握海洋温差能发电技术,不仅能够为南海地区及诸多偏远岛屿能源供给提供解决方案,还有利于推动我国地热能、工业余热等低品位热能的高效利用与转化,缓解沿海热污染、冷污染资源化处理困难等问题。”张理表示,对海洋温差能发电系统的开发,将为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相关

  湛江(坡头)海工装备产业园

  建设如火如荼

  大园区驱动大动能

  规划建设的湛江(坡头)海工装备产业园位于湛江湾东岸,在坡头区南三岛东南部。园区占地8900亩,筹建多个5万—20万吨级港池泊位,自然水深12米—15米,直接与湛江湾40万吨级主航道连接,避风条件优良,便于大型船舶开展港口作业。

  当前,坡头区依托湛江湾东岸具备得天独厚的深水良港和绵长岸线的优势,乘着省委“打造海上新广东”“制造业当家”的东风,抢抓海洋经济发展机遇,举全区之力推动湛江(坡头)海工装备产业园建设,发展海工装备产业。

  该产业园涵盖三个片区,分别为婆港岭片区、南油片区、南三蓝田作业区。其中位于湛江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海东园区的婆港岭片区,规划占地675亩,重点发展海洋工程装备、海洋渔业装备、深海牧场、海洋新材料、无人船舶制造等产业。已引入广东蓝水海洋工程制造项目,总投资25亿元,投产后的年营业收入预计可达20.5亿元,预计年上缴税收1.1亿元以上。该片区正对接岚玥科技新材料、广东粤大海洋装备制造、云洲智能无人船、珠高检测等多个意向落户项目。

  位于坡头区南油一区的海油配套产业园,重点发展钻井平台、海洋工程类、油气工程等产业。该产业园规划占地800多亩,已引入湛江区域数智化仓储中心及油田泥浆中心,项目总投资1.3亿元。目前,南油片区正在推进建设南油海上油气生产支持基地项目,项目预计总投资18亿元。

  位于坡头区南三岛的蓝田作业区,规划总面积8900亩,重点发展海工装备、海洋牧场装备、船舶修造等产业。该片区自然水深12-15米,正在筹建7个5万—20万吨级港池泊位,可泊大型船舶开展港口作业。该片区已引进江苏海力海上高端装备制造出口基地项目,项目投资32亿元,投产后的年营业收入预计可达35亿元,预计年上缴税收1.5亿元以上。目前,南三蓝田作业区储备珠海云洲智能科技无人艇装备、广东粤大海洋装备制造、省海洋产业联湛江总部中心及渔库项目、珠海港(天能重工)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大金重工(湛江)海工装备制造基地等多个意向落户项目,投资额超100亿元。

  在湛江(坡头)海工装备产业园背后,湛江湾实验室作为科研支撑,聚焦海洋装备、海洋能源、海洋生物三大领域,开展科技攻关和产业孵化,聚力打造湛江海洋科技整合平台,从水产养殖、装备制造、精深加工、智慧生态等方面有力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

  过去一年,作为科技创新头部平台的湛江湾实验室整合各方资源,集聚高新产业发展要素,在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高新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在湛江湾实验室、粤西数谷大数据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的加持下,湛江不断释放创新活力,加快集聚高新产业。目前,湛江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海东园区已落户高新技术企业45家、火炬入统企业68家、创新企业平台26家。未来,海洋能源、海洋生物、传统制造业、前沿新材料,将成为当地的四大主导产业。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