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7 10:48:50 股吧网页版
过度借调的需求从何而来
来源:南方日报

  维辰

  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加大编制资源向乡镇倾斜力度,县以上机关一般不得从乡镇借调工作人员。”媒体日前采访发现,年初至今,多地各级政府出台关于规范借调人员的通知后,许多来自乡镇派出单位的被借调人员纷纷回到原单位。与此同时,“跟班学习”等一定程度上成为借调的替代方式。

  借调原是为补充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不足的权宜之策,应秉持“有事才借,无事即返”原则,然而近年来却出现了借用单位将“短期借调”异化为“长期占有”,部分基层单位在岗人员竟少于被借调人数的怪象,不仅让被借调人员“两头悬空”、派出单位运转压力增大,借用单位中“借调”的干着、“在编”的看着,也容易滋生懒政怠政。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央一号文件出手规范,中央层面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会议也提出,“健全规范管理制度,严控从县以下单位借调工作人员”。

  其实,过度借调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只不过,根治这一顽瘴痼疾需要追问:过度借调的需求还在吗?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本就处于高负荷运转状态,但由于上下级关系不对等,只要上级开口要人,下级一般会遵从,部分有较强话语权的单位还能轻易实现跨领域、跨部门借调,并且“上级机关不主动还人,下级机关难开口要人”。上级单位过度借调可以分两种情况看待,有的却有无奈之处,“编制少,活又多,不借调怎么办?”——对此需要重新思考借用单位机构设置、编制安排是否合理,以及合理用人需求如何满足,常态化依赖借调解决常规工作任务并非正道,还可能造成层层向下挤压;有的则是懒怠之风在作祟,“能力强的,谁都想借过来用”,反正被借调人员在原单位吃饭、在自己这干活,甚至还能帮一些人承担部分工作,“不借白不借”——表面上是过度借调,实际上是权力任性,需要“制度的笼子”对借用单位进行刚性约束。

  也有派出单位主动“送人”,让被借调人员“搞关系”“拉项目”,和上级单位建立联系,方便以后办事,其背后的权力滥用、权钱交易等腐败现象呼之欲出。个别被借调人员尤其是“关系户”,也希望通过过度借调达到躲避监督、曲线升迁、变相“吃空饷”等目的,借调动机不纯,工作缺乏积极性。避免借调变味,也要加强对派出单位的统筹管理,“非必要,不借调”,必要时将真正想学习、想干事的干部借出去,在帮助借用单位的同时给干部提供成长锻炼的机会。

  找到产生过度借调怪象的根源,才能避免其改头换面继续存在,解决被借调干部“爹不疼,娘不爱”的尴尬处境,同时减轻基层运转压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