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7 11:24:00 股吧网页版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
来源:中宏网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于6月24日隆重召开,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科技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要坚持创新引领发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入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建成科技强国。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创新的核心力量,是产业创新的内生动力,是产业创新的源头活水。要加强科技创新,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通过加强基础研究从科研链条起始端越过关键领域技术门槛,推动一批重大领域原创性科学理论、基础前沿方向重大原创成果持续涌现,普遍提高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技术水平,夯实产业创新的基础。通过加强应用研究将特定科技创新成果与具体产业核心技术突破相衔接,加快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直接推动产业升级甚至变革,把科技创新优势转化为产业创新优势。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针对集成电路、工业母机、基础软件、先进材料、科研仪器、核心种源等瓶颈制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为确保重要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安全可控提供科技支撑,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同时,要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此外,还要积极运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重点行业设备更新改造,推动传统优势产业升级、提质、增效,实现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以产业创新反哺科技创新,形成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模式

  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价值实现的根本途径,科技创新成果只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从产业端看,产业结构性变革、产业发展技术瓶颈、产业潜在市场需求,不断催生新的科技创新需求,引导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与重点。可以通过产业创新聚集的资源和要素反哺科技创新,引导企业加强基础研究,补足创新链前端的短板,加快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同时,企业活跃于经济和技术主战场,在洞悉市场机会、自发创新求变、创造社会新需求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发挥着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桥梁作用。要充分发挥科技骨干企业的集成创新和组织平台优势,整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跨领域、大协作、高强度的创新基地,开展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科技资源共享服务,推动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配置,努力实现重大原创性突破。更好发挥科技骨干企业“出题人”“答题人”“阅卷人”作用,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密切合作,面向产业需求共同凝练科技问题、联合开展科研攻关、协同培养科技人才,带动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强化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提升创新平台的载体作用,鼓励高新区、经开区依托产业优势,汇聚技术、人才、资金、信息等创新要素,共建研发中心、产业研究院,力争实现更多“从0到1”的原创性、引领性的重大技术突破。

全方位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探索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路径

  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互为需求、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是通过创新资源与产业资源有效衔接和优化组合,生成核心技术力量,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功能拓展延伸。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通过创新要素的高效配置推动技术研发、中试、产业化一体发展,不断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规模、质量、效益。全面构筑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融合体系,强化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基础人才与应用人才、基础技术与应用技术、基础理论与应用实践之间的深度融合,更好提升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对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承载能力。鼓励科技骨干企业牵头组建体系化、集群式的创新联合体,打通“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产业孵化—产业培育”全链条,形成“龙头企业引领+中小企业参与+高校院所支撑”的协同创新体系。依托我国产业基础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强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场服务,促进自主攻关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变成产品、形成产业。加快完善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有效对接机制,培育以中试为核心的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构建行业共享、可持续发展的中试服务体系,推动科技成果与企业应用有效衔接、实用性技术与产业需求有效衔接。(作者:李锋,中宏观察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创新发展研究部部长)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