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7 16:25:00 股吧网页版
厚植钱江源绿色生态底色 谱写乡村振兴“开化篇章”
来源:新华财经

  钱江源-百山祖国家公园创建区钱江源园区(以下简称“钱江源”)位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这里山明水秀,风景如画,山间的潺潺溪流汇聚成了浙江的母亲河钱塘江,也哺育了以钱塘江文明为核心的良渚文明。

  “一定要把钱江源头的生态环境保护好”。殷切期望,铭记于心。多年来,开化县坚持“生态立县”发展战略,始终践行“生态保护第一”理念,全力塑造钱江源美丽生态新底色。在保护的基础上,开化县积极促进生态资源价值转化,探索出了一条变“种种砍砍”为“走走看看”的共富实践之路,激活了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加速推进,谱写出一曲乡村振兴的“开化篇章”。

  夯实绿色发展根基擦亮钱江源生态名片

  “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财富、生态财富,又是社会财富、经济财富。”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2016年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启动,钱江源被纳入首批试点,成为长三角唯一的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据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常务副局长汪长林介绍,钱江源地处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人类活动强度大、范围广。但是钱江源仍保存着大面积、集中分布、呈原始状态的中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林地带性植被,被誉为“北纬30度线上的翡翠”。

  为处理好保护与发展、人与自然的关系,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在体制创新、资源统管、科学研究、数字赋能、跨区域合作等方面勇于探索,积累了丰富的“钱江源”经验,也走出了一条富有浙江特色的国家公园创建之路。

  汪长林表示,在体制创新方面,钱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探索建立了“垂直管理体制”的“区政协同”机制,通过实实在在的载体,例如交叉建设、联席会议、前置审核等制度来共同推进各项工作。

  汪长林认为,保护必须科学化。为此,管理局联合中科院植物所重点建设了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平台——钱江源森林生物多样性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经过多年努力,钱江源站在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以及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2007年以来,在国内外生态学顶级期刊共发表论文 440 篇(其中 Science2 篇,338 篇被 SCI 收录),相关成果被学界广泛引用,产生了重要的国际影响,也为科学保护提供了新的支撑。

 

  随着钱江源生态环境进入高质量保护阶段,一些“硬核”科技也参与到生态环保工作中。据了解,钱江源通过遥感、林冠塔吊、红外相机、无人机巡查等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应用,构建起“天上看、无人巡、视频探、网格管”的全域生物多样性“天空地”一体化综合监测体系,实现对全境、重要生态系统及关键物种的长期动态监测。

  生态环境的保护还需多方共同努力。开化县以钱江源为中心,向衢州市全域辐射推广,在苏庄镇建立了“生态保护融治中心”,谋划打造了集预测预警、巡查打处、综合治理于一体的“林区融治”集成应用平台,通过数字赋能,构建了线索发现、执法司法、生态修复全流程全闭环工作体系。

  据开化县公安局苏庄派出所所长方祥文介绍,开化县打造了一支“生态警长”队伍,发动各乡镇总人数超2700余人,成立“钱江源卫士”特色保护团队,定期进行巡山护河、走访宣教、联合执法工作。2023年以来,全县生态类警情同比下降13.6%。

  如今的钱江源,青山更青,绿水更洁净,地区生态系统健康持续稳固,不仅获评“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钱江源头区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还入选了全国优秀典型案例。40多年来,开化县森林覆盖率从60.1%提高到81.1%,获得了“华东绿肺”的美誉。

  立足特色资源禀赋县域富民产业发展壮大

  开化县立足当地特色资源禀赋,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持续推动三产融合,培育乡村产业新业态,实现了由“一村”延伸为连线连路连片发展,老百姓端起生态碗、吃上旅游饭,村民增收致富渠道持续拓宽,县域富民产业逐渐发展壮大。

  为推动产业振兴发展,开化县一方面健全“3+X”产业体系,以龙顶振兴带动农业振兴,做强乡村“土特产”。另一方面,深化“一县一策”,推动品牌突围,建立以“两茶两中一鱼”为主导的钱江源品牌基地建设规范,力争创建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4个、“钱江源”品牌示范基地6个,新增“钱江源”品牌授权产品20个。

  2016年以来,开化县金星村积极利用红色党建资源撬动各类服务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打造钱江源党建治理馆、党建培训中心等一批特色项目产业,不仅有效增加村集体收入,还为100余名村民提供了旅游讲解、餐饮经营等旅游服务就业岗位,带动人均年增收2万余元。

  齐溪镇深入实施“生态立镇,旅游兴镇”发展战略,开展“十百千万”乡村旅游振兴工程。2023年,齐溪镇成立全域旅游联盟,以“1+5+N”的运营模式实现规范管理。随着钱江源生态环境越来越好,齐溪镇旅游人数屡创新高,村民收入也明显提升。数据显示,全镇旅游收入由2003年的324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5960万元;游客数量由3.34万人次增长至39.3万人次。据了解,全镇9个村中的8个涉足了旅游产业,超百余家农家乐参与了旅游接待,平均每户农家乐收入达10万元以上。

  探索山区高质量就业模式打造共同富裕示范区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近日,国家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战略方向、主要方针和着力点。

  据统计,2003年开化县有7万人在外创业就业,偏远山区自然村“空心化”“空巢化”现象尤为突出。2006年,“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共同富裕重要论述首次在开化县提出,为开化破解生态环境保护与群众就业增收之间的矛盾指明了方向。

  多年来,在“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重要论述的指引下,开化县紧牵就业创业的“牛鼻子”,不断探索山区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新模式。2023年5月,开化县出台“人人有事做,家家有收入”高质量就业创业体系实施方案,并入选浙江省最佳实践案例。开化县也逐渐走出了一条生态保护和群众增收双赢的山区共同富裕之路。截至2022年年末,县内二三产业从业人员从6.4万人提高到11.8万人;2023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提高到26496元。

  据悉,开化县以共富联建机制为抓手,结合乡镇、村特色品牌产业,依托县属国企和强村公司,整合劳务资源和产业要素,推进项目开发,打造“初心照耀”“炫彩共富”等“一乡一品”共富工坊50个,吸纳本地就业人员3000余人。其中华埠镇金星村的“初心照耀”共富工坊,引进浙江建设投资集团投资6500万元兴建金星大酒店,建成后将解决150余人就业。

  桐村镇聚焦“三来一补”产业发展,积极打造来料加工共富工坊。其中,“姐妹红”共富工坊依托“浙候情”党建联建机制,实行“建坊赋能、吹哨报到”,推进当地手工玩具共富工坊“五分钟就业圈”,扩大村民“致富圆周”。

  此外,开化县还不断创新就业服务体系,推进乡村人才振兴,持续优化人才发展环境,拓宽“创业创新”通道。一方面,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创新智享用工应用场景,截至5月中,累计服务6.4万余名求职者和6千余家用工主体,求职成功3万人次,人均月增收872.8元;另一方面,优化人居和营商“两个环境”,以“好环境”吸引人才,近两年全县招引亿元以上项目35个。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