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7 16:56:50 股吧网页版
“上海视听”精品频出 还有来自国际合作与新科技的好消息
来源:周到 作者:曾索狄

  《繁花》《烟火人家》《城中之城》……作为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重镇,上海近年在内容创制、技术创新、融合发展方面硕果累累。

  “上海视听”为何精品拼出?上海的广播电视机构、影视企业今年有怎样的新动向?

  从《天香》《梁陈美景》《蛮好的人生》《宝庆里》等重磅沪产作品的发布,到上海广播电视台与BBC Studios、凤凰卫视围绕8K纪录片《亚洲》的新合作,乃至于围绕超高清、全媒体融合以及AIGC人工智能的探讨与分享……上海广电视听行业在今年上海电视节期间带来的一个个好消息,掷地有声地回答了外界对上海广电视听行业的巨大期待。

  精品频出,擦亮“沪产”金字招牌

  走进位于上海展览中心的“上海视听”主题馆,《繁花》《城中之城》《功勋》等沪产电视剧的海报映入眼帘,众多佳作共同勾勒出近年沪产影视剧取得的傲人成绩。

  而在6月26日举行的“上海视听”精品推介会上,更多沪产电视剧的新动向引发关注:充满弄堂特色的《梁陈美景》,聚焦保险人转型与重塑的《蛮好的人生》,展现特殊年代中国人民悲欢离合的《八千里路云和月》,刻画宝庆里旧区改造的《宝庆里》……这些新作以多元的题材、强大的班底,让人看到了上海本土影视机构和企业的实力,也看到了上海创作的深度与广度。

  同样值得信赖的,还有上海影视制作机构对经典文学影视化这一命题的把握能力和制作实力。据悉,贾平凹《秦腔》、余华《文城》以及王安忆《天香》,将分别由三家不同影视企业和机构推进、开发,文学与影视的碰撞值得期待。

  除了剧集,沪产纪录片创作也是新品、精品频现:在6月26日下午举办的白玉兰对话电视论坛“《何以中国》鉴赏对话暨《文运中国》启动仪式”上,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上海市委宣传部共同指导、上海广播电视台联合Discovery探索频道拍摄制作的大型探访式纪录片《文运中国》正式宣布启动。该系列纪录片将踏访文化地标,探寻中华文脉,以中西对话、古今交融的视角,阐释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深厚的人文底蕴。

  在现场专家和学者眼中,自1993年中国第一个以纪录片为名的电视栏目《纪录片编辑室》开播以来,上海广播电视台深耕纪录片领域的车轮便开始转动,《诞生地》《十年逐梦路》《大上海》《我们的国家公园》《长江之恋》《永远的行走:与中国相遇》等优秀作品更是树起行业标杆。以去年大获成功的《何以中国》为例,纪录片不仅以影像真实记录考古发掘的第一现场,还采用5G+AR、超高清8K等拍摄手段与电影手法,再现古代中国的重要场景,为中华文明“精准画像”。

  搭建桥梁,中国故事走向海外

  93.97分——这是最新发布的《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国际传播影响力评估报告》(2024)中,上海取得的好成绩。凭借这一高分,上海稳居于“中国城市形象宣传片国际传播影响力指数”榜首。

  而从本届上海电视节的火热情况来看,上海广电视听行业不仅积极传递真实、立体的城市形象,也在不断搭建桥梁与平台,以优质作品推动国际化合作与交流。

  电视节首日,BBC Studios、凤凰卫视和上海广播电视台三方就引进8K纪录片《亚洲》达成意向,有望在东方卫视实现《亚洲》项目的全球英文版同步首播,在凤凰卫视中文台实现中文配音版首播。6月27日上午,上海广播电视台纪录片中心与刚刚成立揭牌的上海交通大学纪录片中心,还联合发布了正在共同合作的纪录片《对话东盟》。据悉,该片聚焦中国与东盟国家在社会、经济、生态、科技、人文等五大领域互联互通、合作共赢、交流互鉴的丰硕成果,将用纪录片的影像手法呼应“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展现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携手共向未来的美好愿景。

  当然,作品的合作之外,传播上的交流也振奋人心:在以“全球城市与国际传播”为主题的白玉兰对话电视论坛上,上海文广国际传播中心等15家全国广电媒体国际传播机构共同签订合作备忘录,组建“ShanghaiEye+国际传播全媒协作体”,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共同推动国际传播工作高质量发展。

  有了新作品、新联盟,在上海电视节的平台上,更多“双向奔赴”的国际合作也拉开大幕。记者注意到,在电视市场里,许多海外广播影视制作机构的展台前都是人头攒动。这些海外机构不仅带着本国的作品而来,还有了更多元的中国视听内容采购计划。用伊朗、越南等地的影视机构负责人的话说,除了古装题材作品,现实题材、网文题材的中国剧集在当地同样很受欢迎,甚至有痴迷中国电视剧的粉丝为了追更自学中文。

  另一方面,在上海电视节上宣布启动的“看世界鉴历史”境外优秀历史和人物剧集展播活动,以及英剧《9号秘事》主创粉丝见面会等活动,也进一步拉近了海外视听精品与中国观众的距离。在荧屏上,在家门口,看到优秀的海外视听作品的机会越来越多了。

  对于这些可喜的变化,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心主任陈果透露,今年上海电视节的论坛和市场活动在数量上有明显提升。“我们希望所有来到这里的人都能够忙碌起来,一场赶着一场,去收获更多新鲜的资讯。我们希望能更大地发挥国际交流平台的作用,尽量多的活动都能请到中外嘉宾一起同台,大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科技赋能,“影视+”触角多多

  除了有优质的精品内容与国际交流的窗口,上海广电视听行业在本届电视节上还带来了更多对视听融合科技、促进文旅的思考。

  以当下观众格外看重的“超高清”体验为例,目前上海已经迈开脚步,走在前列。根据电视节期间发布的“上海广播电视超高清能力建设推进计划”,上海广电就4K超高清的普及工作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其一,加快推进东方卫视打造4K超高清综合频道,支撑频道实现每日首播4小时4K超高清节目内容的直播内容;其二,计划2-3年内完成全市 800 万户家庭的光纤网络改造工作,实现覆盖全上海的光网接入能力,实施4K超高清机顶盒入户行动,全面支撑4K超高清视频普及应用;其三,上海的综艺影视、纪录人文、体育赛事、城市历史影像纪录和城市生活服务等都内容都将对标国际最高水平,发挥高新视听技术优势,打造中国超高清内容的创制高地。

  此外,在27日举行的 “聚焦新质生产力 AIGC使用与治理对话会”上,学者与机构媒体也齐聚一堂,共同探讨AIGC在治理与运用。在AIGC成为媒体新质生产力重要组成部分的当下,上海广电视听行业正在积极思考“人机共创”的时代,如何重构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关系。

  电视节期间,上海自爆款大剧《繁花》以来的“影视+”探索经验,也被广泛分享给全国各地。在以“影像引领文旅共融”为主题的白玉兰对话电视论坛上,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上海市广播电视局副局长罗毅特别谈到了“繁花热”从线上延伸到线下的生动案例,“一部剧带火一座城!”

  而《承欢记》推出的“承欢记 Citybus”,《猎罪图鉴》打造的音乐剧版,《三体》衍生的实景娱乐项目《三体·引力之外》等鲜活的案例,也证明了上海在“影视+文旅”、“影视+演艺”等方面的多点开花。“‘影视+’的无限可能,是中国电视剧高质量发展的最好印证。高质量、精品化的剧集,形成了更强的情感链接、催生了更多样的线下体验。”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