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7 22:09:29 股吧网页版
2018年以来264个项目摘得国家科学技术奖 沪市公司勇做创新“领跑者”
来源:上海证券报·中国证券网 作者:孙小程

  上证报中国证券网讯(记者孙小程)沪市科技创新力量愈发蓬勃。据统计,在自2018年以来的四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选中,沪市共有164家公司牵头或参与的264个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分别为7个、33个、168个;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二等奖分别为3个、53个。

  从获奖情况来看,沪市公司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愈发突出,越来越多的沪市公司融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一系列的新进展、新突破获得广泛认可。2018年至2020年,沪市获奖公司均在55家左右。2023年,66家沪市公司牵头或参与了64个项目,占获奖总数的25.6%。

  累累硕果的背后,沪市公司长期孜孜不倦地推进研发创新,相关投入已连续十年保持增长态势,年均复合增速超过22%。2023年,沪市实体类公司研发投入超1.05万亿元,同比增长超6.44%,占全国全年研发经费支出总额的近三成。

  55家公司多次获奖

  历年国家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中,55家沪市公司多次“上榜”,中国中铁、中国铁建、中国石化更是分别凭借20个、16个、15个项目,成为沪市获奖次数最多的三家公司。

  这些获奖项目以新基建、新技术彰显硬核力量,切实解决重大技术装备领域关键核心问题。如中国中铁参与完成的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交通建设史上技术最复杂、施工难度最高、工程规模最庞大的桥岛隧集群工程。

  以轨道交通、航天航空、工业机器人等为代表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显现,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业态。中国中车凭借“复兴号高速列车”项目,取得了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国电南瑞在电力领域多次获奖,2023年凭借“高压大容量直流开断半导体器件、关键技术与系列化直流断路器”项目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

  数字经济成为提质增效新动能

  近年来,沪市公司积极把握人工智能、物联网、5G、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克难。2023年的沪市获奖项目中,约14个与计算机、通信、电子等相关,数量大幅增长。

  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联合研究机构、企业、高校等数家单位,数万科技人员艰苦努力,历经十年得以完成“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G)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得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继承和发挥我国在“3G突破、4G并跑”历程中积累的经验和优势,在难度和广度量级倍增的5G创新中实现全面引领。截至2024年5月底,中国累计建成5G基站总数383.7万个,全球占比达60%,中国5G用户数占比超过50%。

  当前,以5G为代表的移动通信已成为创新最活跃、渗透最广泛、带动最显著的技术领域之一。再如三安光电参与的“高能效超宽带氮化镓功率放大器关键技术及在5G通信产业化应用”项目,攻克了5G移动通信基站用宽带、高效、高线性度功率放大器核心工艺技术,在3.6GHz工作频率下实现单管效率达到80%、最大输出功率密度12W/mm、线性增益21dB的优异性能,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解决方案,并通过5G组件和系统的应用验证,实现在客户端稳定批量出货。

  一批成果跻身世界前沿

  回望历年获奖项目,不少成果实现了国际性突破,跻身世界前沿。中国动力作为主要参研单位参与完成的“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的自主研发与产业化”项目获得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海上大型绞吸疏浚装备是海洋国防建设的大国重器,具有设备系统多、功率密度大、布置紧凑、专业性强、工况多变等特点,总装设计制造技术极其复杂,核心技术长期被海外垄断。

  作为主要参研单位之一,中国动力攻克了一系列核心技术,创造性提出了不同架构的技术方案,系统性解决了多项关键技术,打破该领域国外技术垄断局面,为装备的成功研制作出重要贡献。

  浙海德曼参与完成的“高档数控机床精度及其稳定性提升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获得2023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该项目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针对国产高档数控机床精度及其稳定性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显著,严重阻碍我国国防建设与高端制造业发展难题,创建了数控机床全生命周期精度提升理论与技术体系,为解决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重大关键制造难题提供了途径。

  科技成果积极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沪市公司不少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的项目,已经取得良好的实践应用,力图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产业升级。

  天合光能主导的“高效低成本晶硅太阳能电池表界面制造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2020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这是我国光伏技术领域首次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如发明了双面微纳两级结构及其定向刻蚀制造技术,解决了光吸收难题;发明了掺杂元素选择性空间分布和叠层钝化膜结构及其制造技术,解决了载流子传输难题。

  精工钢构作为主要完成单位之一,凭借“高层钢-混凝土混合结构的理论、技术与工程应用”项目获得201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项目研发主要包含支撑巨型框架-核心筒结构体系、交错桁架-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等结构体系,提出的新型高层混合结构体系及其装配建造技术引领我国高层建筑装配式建造技术发展,同时也为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开启了钢与混凝土混合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为我国全面推进装配式集成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与技术应用支撑。

  围绕该技术,精工钢构已构建绿筑集成建筑成套技术体系,并以技术加盟模式在河北、山西和湖南等六地打开了区域市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