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28 17:01:30 股吧网页版
翠华去年业绩回升 但它还不敢太激进
来源:界面新闻

  6月28日,翠华控股(以下简称“翠华”)公布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年度的全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营收约9.54亿港元,同比增长12.8%;公司权益股东应占溢利3908.7万港元,同比减少35.5%。

  公告称,收益增加主要由于中国香港及中国内地的业务因从疫情的负面影响中恢复而有所反弹。

  而溢利减少主要由于该集团在上一财年曾完成了部分物业出售,获得收入约8420万港元,由此在上一年了实现扭亏;但若撇除此项收益,翠华在上一财年应录得亏损2830万元。通俗来说,因为在卖楼实现了相对较高的溢利,翠华所以在这一财年里溢利情况有所下降。但在实际餐饮业务层面上,翠华的溢利其实是由亏转正,有所改善。

  财报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翠华在香港地区的营收增速被内地反超。

  报告期内,翠华在中国香港的营收为5.06亿港元,同比增长7.3%;来自内地的营收则为4.31亿港元,同比增长17.3%。

  翠华在财报中表示,集团疫情后的业务逐步回升,但随著恢复通关之后,港人北上消费变成一股潮流。因此,假日在香港消费的人流因此亦被削弱不少,特别在圣诞节、农历新年及复活节等假期,北上的港人远远比来港的旅客较多。此消彼长之下,翠华在香港的业务亦受影响。

  而综合来看,翠华似乎对当下的市场环境没有太大信心,因此在过去一年里,翠华收缩了其在香港及内地的门店。

  报告期内翠华在香港的门店数量较上一年度减少5家,总数至29家,内地餐厅减少3家,总数至36家。上述门店的减少与公司品牌策略及合约到期有关。此外,澳门餐厅数量维持在3家,新加坡餐厅则增加1家,总数至4家。目前,翠华旗下门店总数为72家。

  除了市场大环境,翠华门店收缩反映出它自身发展受限的局面。

  在香港餐饮行业竞争激烈的环境下,该集团的主力品牌“翠华餐厅”的品牌老化令它不得不自我革新,但目前成效微弱。从更换掌舵人开始,翠华启动了一系列变革,在新执行董事、翠华集团主席李远康之子李祉键的带领下,翠华先后推出了“廿一堂”、 “BEATBakery”、“轻。快翠”、“千羽堂”和“花盛”等若干新餐饮品牌,但如今这些品牌只剩下廿一堂还在运营。

  翠华随后改变了品牌创新的策略,把更多中国内地地方特色的餐饮风格带到香港。例如它又推出了“坚信号上海生煎皇”等品牌。报告期内,翠华在香港关闭了8家门店,又开设了3家扬食屋、坚信号上海生煎皇餐厅。但目前这一轮子品牌仍未形成规模,对业绩的推动还难以判断。

  在内地市场,翠华的策略是稳健。

  财报提及,上半年市场的强势复苏令内地分店有所受惠,但下半年市场回归正常化后出现明显变化。在消费下行影响下餐饮市场出现萎缩,降价潮及价格战进入白热化。因此翠华推行一店一策的管理方针,以开源节流的方式尝试创造更合理收益。

  这种谨慎也体现在翠华门店的布局上。

  它在大湾区采取“旗舰店+Express店”的开店方式。其中旗舰店和过去的门店相比不仅面积更大,装潢也更为明亮和时尚;翠华Express店多在地铁口附近,以速食外带为主,主打菠萝包、叉烧包、蛋挞以及奶茶等,与旗舰店组合发展,又容易帮助品牌形成一种联动及互补作用。

  报告期内,翠华在大湾区关闭了7间合约到期的门店,同时开设了3家翠华餐厅及1家翠华Express。

  这与另一香港连锁快餐品牌大家乐的进取完全不同。

  截至2024年3月31日,大家乐共有551家门店,其中香港380家,內地则为171家。过去这一财年,大家乐在大湾区开设了22间新门店,创下历史新高。报告期内,内地市场收入15.15亿港元,同比增长14.5%,而香港地区的业务同比增幅为7.1%。而加码大湾区后的大家乐整体收入达历史巅峰。

  大家乐还对外表示,它的目标是在两到三年内,通过直营开店的方式,让内地的大家乐门店数达到280间。

  当然,不同的发展策略与品牌各自定位不同有关。

  目前内地如今连锁快餐的主流价格带已经回归至20-30元,而大家乐30元左右的价格带,不仅能适应当下的消费趋势,也利于它下沉到内地三线城市。此外,大家乐全时段营业全天候营业,每个时段有超过30个菜品供选择,覆盖多场景的模式也令其具备一定差异化优势。

  相对于大家乐而言,定位港式茶餐厅的翠华价格带偏高。大众点评显示,翠华餐厅的人均客单价超过60元;而翠华Express则在20元。这或许是翠华在内地保持缓慢开店速度的部分原因,毕竟它需要想办法说服消费者愿意支付60多元购买一套港式简餐。

  翠华也意识到了紧迫性。

  该公司中国区行政总裁唐一瀚就在接受《观点地产网》采访时表示,翠华要“老歌新唱”。目前餐厅主打的单品包括神之叉烧饭、翠哗奶油猪等,在线上也会通过大众点评、抖音等以利用“网红效应”来拉动复购,并与其它品牌进行联名营销。

  而从财报中的表述来看,翠华依旧延续过去的策略,表示会积极开拓平台和发展新品牌,也将加快进军海外市场及大湾区的速度,并加强营销力度。但在随手下单就能点外卖,新兴餐饮品牌层出不穷的内地市场,翠华目前似乎难言有竞争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