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6-30 13:14:30 股吧网页版
拿下多个“世界之最” “基建狂魔”上新了!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前海下班,去中山吃个饭,聚个餐,再回深,爽呆呆。”

  今天(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不少网友满怀憧憬:“加入打卡清单”“自驾游安排一下”“一定要自驾感受一次伟大工程”。

QFoLZf9dnctW3LC5AIXSQx7hQhLzsn0ocIbcYkwaicdvliae2OM2rp5NI0s7rYHnk3JheH5F1MtnaT7CK00icAZaA.jpg

  深中通道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从建桥到建人工岛,再到铺隧道,每个环节都不容易,也不容有失。从“浪尖落子”,到“风中引线”,再到“海底绣花”……哪一项容易?

  创下多项“世界之最”

  深中通道今日通车试运营

  “钢铁巨龙腾湾区,长虹卧波架通途。”据央视新闻,深中通道是粤港澳大湾区核心交通枢纽工程,全长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为一体,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

QFoLZf9dncvlnMOqpkXGXetshMvctBQS2WyWbpWyhu0DjWZBuia8YHFcv34LAfK6z67O0zgmS99LGfL4JBhpNfA.jpg

  深中大桥(原名伶仃洋大桥),全长2826米,创下了多项“世界之最”。

  主跨达1666米,是世界最大跨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

  桥面距离海平面高达91米,相当于30层楼高,是目前世界最高通航净空的海中大桥。

  主塔高270米,相当于90层楼的高度,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海中桥梁主塔。

  单个锚碇重约100万吨,面积相当于17个国际标准篮球场,是当前世界上最大海中锚碇。

  由于身处珠江口台风频发区,团队研发了全新的气动外形,将大跨整体钢箱梁悬索桥的颤振临界风速,提高到世界最高的88米/秒,能抵御17级台风。

QFoLZf9dncv30bwNE1VS0a1RiadbiafWkxE6v8KLvl5gOeeiaLhLkSr1YRpzvUad3CYuzdPibx1EIBD2W9tL9cI3nA.jpg

  每一项“世界之最”,都意味着中国在这些方面实现新跨越,取得新成就,一次次展现了为人瞩目的中国力量。

  “拿下港珠澳大桥,世界上已经没有什么中国人不能造的桥。”此前,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港珠澳大桥岛隧工程师林鸣如是称。此非虚言,建设难度极高的深中通道,能够通过交工验收,证明了中国在建设超级桥梁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

  据广东发布,6月30日上午,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以下简称“深中通道”)开通活动在深中通道西人工岛举行,活动上宣布,深中通道正式开通。下午3时将通车试运营。

  作为深莞惠和珠中江两大城市群之间的唯一公路直连通道,深中通道是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

  深中通道开通后,深圳至中山之间车程从两小时缩短至半小时内,未来广州南沙至中山仅需15分钟,珠海和江门至深圳从2小时以上缩短至1小时内,开创湾区交通发展新格局。

  毫米级对接、水下3D打印……

  据新华社,作为深中通道的关键控制性工程之一,深中大桥为满足通航需求,采用了主跨1666米的世界最大跨全离岸海中悬索桥方案,桥面高达91米,又处在珠江口开阔水域、强台风频发区,抗风问题突出。

  “面对技术挑战,我们组织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采用产、学、研、用四位一体方式,开展了3年多的平行研究,研发出了新型组合气动控制技术,在世界上首次大幅提升大跨径整体钢箱梁悬索桥抗风性能。”广东交通集团深中通道管理中心主任、总工程师宋神友说,项目将大跨径钢箱梁悬索桥的临界颤振风速,从世界公认的70米/秒,提升到88米/秒,一举打破了国外权威论断。

QFoLZf9dncv30bwNE1VS0a1RiadbiafWkxLElOD9elgp2Fv5sfF7uATdKqcVPumzwaDlALiaJibFia88FQsvB9RTKDw.jpg

  缆索是悬索桥受力的关键构件之一,面对高温、高湿、高盐的恶劣环境,如何保障耐久性?为让悬索桥“生命线”更强劲、更耐久,深中通道项目建设者围绕制约悬索桥主缆耐久性的核心关键技术,团队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6毫米—2060兆帕锌铝多元合金镀层钢丝索股,其耐腐蚀性能达到此前热镀锌铝合金钢丝的2倍。

  据红星新闻,深中隧道是世界最长的双向八车道海底沉管隧道、世界首例水下高速公路枢纽互通-机场互通立交,建设中曾连续7节沉管毫米级对接。这些亮眼数据背后,有一个稳固的地基在支撑。

  据了解,深中通道沉管隧道由32节自重约8万吨的巨型沉管首尾相接而成。为了让这些庞然大物安稳入海,建造一个平整稳固的海底基床尤为关键。在建设中,采用了深层水泥搅拌技术(DCM)和被称为“水下3D打印机”的海底整平船等技术装备,保证隧道建设不受沉降、泥沙回淤影响。

  “就像人在床上睡觉,这个人就是我们隧道的沉管,床就是沉管的地基,床的四条腿就是咱们的DCM桩,保证地基不沉降。床垫就相当于块石层,大概2-3米厚,用震锤震实。”沉管安装技术负责人、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常务副总工宁进进举了一个例子,来讲述地基铺设的整个过程,“为了让床垫更平,我们在上面铺了一层碎石层,相当于褥子,这里用到的就是我们的‘水下3D打印机’。用三层减少沉降、避免回淤,保证通车稳定。”

  据了解,中交集团曾在2016年赴韩国考察DCM技术,但韩方拒绝深入讲解,同时禁止中方技术人员近距离接触DCM施工船。

  本次深中通道建设,则是DCM技术首次在国内大规模成功应用。中交一航局一公司船机管理部总工程师李立,就是当年的亲历者之一。他认为,DCM工艺的应用,不仅解决了深中通道的施工难题,还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证明我们拥有足够的自主创新能力。

  带动粤东粤西蓄势腾飞

  据新华社,深中通道开通,连接的不仅仅是深圳与中山两地,更是珠江口东西两岸经济命脉的强势激活,将改写阳江、茂名、湛江等粤西地域与深圳的时空联系。此外,粤西是粤港澳大湾区、北部湾城市群和海南自贸港三大国家战略交汇的中心,深中通道也将催化几大城市群融合共生的新篇章。

  “以前深圳到粤西,要走虎门大桥或者南沙大桥,三四个小时的车程让许多游客望而却步。”深圳新景界创景国际旅行社的总经理助理黄楚平,作为资深旅游从业人员早已嗅到深中通道通车后为旅游行业带来的“超级流量”。

QFoLZf9dncv30bwNE1VS0a1RiadbiafWkxzDErRp1PF8UdJEWudxj7lh3uqF96oibe6XvbPk4Y7iaz8Je3FIhuhOBA.jpg

  黄楚平介绍,从去年开始,他和团队小伙伴们就谋划深中通道开通之后的旅游产品,不止于深中双城,更深入到佛山、江门、珠海、阳江,挖掘隐藏在深巷中的美味,探访被岁月雕琢的古迹,体验美丽乡村的宁静。“深中通道开通在即,10多条粤西纵深旅游的线路已经推出,而且获客很不错。”黄楚平说。

  高速发展40多年,深圳完成了“深圳加工—深圳制造—深圳创造”的产业跨越升级之旅,逐步成长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城市。但高速发展的另一面,深圳也面临着土地空间有限的瓶颈。“装备制造企业有些环节不适合上楼,只能找土地资源空间充足的地方”,深圳市志奋领科技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唐善斌考察江门后表示,“江门建设‘一楼工厂’很有优势”。深圳市利和兴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林宜潘说:“我们研发总部在深圳,生产在江门,非常便捷,这是一种共享共赢的模式”。

  作为中国侨都和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江门市也伴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通道,迎来了“大桥经济”窗口期、黄金期。江门市委书记陈岸明表示,江门将乘势而为,落实好大湾区规划纲要,抓住深中通道、黄茅海大桥通车重大机遇,发挥区位、产业、土地、水源、能源比较优势,加快与深圳、香港共建现代产业合作区,建设港澳居民、华侨华人发展新平台,加快发展农业食品、先进材料、电子信息等六大千亿产业,为广东高质量发展贡献江门力量。

QFoLZf9dncv30bwNE1VS0a1RiadbiafWkxice9MtppI1psUROibhNBiaKsgEaT2RdMKRhU10WiaoUfW4GqLJMaH9SBuw.png

  深中通道所带来的交通便捷性以及江门独特的文旅资源禀赋,也吸引了深江两地旅行社的关注。江门市旅游行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文飞说:“新会的梁启超故居纪念馆、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古兜温泉度假区都是省内知名景区。我们前期已经和深圳、香港的旅行社对接,计划推出深江两地游、江门深度游等线路,吸引更多深圳、港澳的游客来江门旅游。”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