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01 03:07:30 股吧网页版
基金营销变局在即
来源:上海证券报

  山雨欲来风满楼,基金销售领域正在迎来一场大变局:一是在大型网络平台直播需要重新申请资质,并且会被限流;二是多家基金公司宣布与尾部基金代销机构分手,将有限的资源投向优质渠道;三是银行渠道收紧基金代销业务,更加注重投资者适当性管理。

  业内人士表示,要让“以投资者利益为先”成为行业共识,更加强调投顾服务,这样才能缓解当下的基金销售困境,让投资者重拾对行业的信任。

  平台直播骤然收紧

  针对基金直播的监管骤然严了起来。

  近日,某基金公司在直播时信号突然被掐断。据公司人士透露,他们原本以为是内容违反了平台规定,结果却发现是因为缺少特定直播资质。

  腾讯市场和公关部相关人士表示,当前针对金融投资类的直播确实在收紧,公募基金公司不仅需要申请金融直播资质,而且在直播时会采取流量控制等措施。对于私募基金,当前暂不支持申请直播资质。

  腾讯近期更新了《视频号金融科普类直播准入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增加了多项规范性要求,对出镜画面、执业资质、风险提示等做了详细规定。

  上述《标准》首次发布时间为2023年1月11日,此次更新生效时间为2024年6月18日。所谓“金融科普类直播”是指主播通过直播间围绕金融相关知识进行科普讲解,包括但不限于股票、债券、基金、银行、保险、信托等。

  对于基金公司来说,平台直播已成为营销服务的一个重要渠道。发行新基金、市场有突发异动情况、有观点需要输出,通过直播渠道可以将信息直接传递给投资者,因此平台直播成为基金营销服务的便捷渠道。

  从业内发展现状来看,不少基金公司发力直播赛道,推出了各自的直播栏目。在呈现形式上,各基金公司还引入多场景、情节化、戏剧化等内容。在直播时,除了公司投研人员,基金公司还会邀请相关领域的卖方投研名家,部分基金公司也会跨界邀请知名人士以吸引投资者观看。

  得益于直播形式的创新性和传递信息的便捷性,基金直播吸引了很多年轻投资人的关注。不过,由于过去几年市场整体走弱,不少投资者并没有赚到钱,因此部分基金公司直播时,其评论留言区被很多人吐槽。

  沪上某基金研究人士表示,就像消费者在看直播带货时容易冲动性购买一样,投资者在观看基金直播时,同样容易有冲动性购买的行为。基金公司在直播时往往更多展示光鲜的一面,在晕轮效应下,尤其是在上涨氛围中,投资者很容易冲动性买入基金产品。

  “消费者买入衣服如果不合适,可以无条件退货,买入保险产品也有犹豫期,但对于基金投资来说,不仅需要较长时间来检验是否买对,而且不可能无条件退货。”上述人士说。

  在业内人士看来,网络平台提升直播门槛,有利于保护投资者利益,对于基金公司的营销服务工作来说,则会带来新的挑战。

  尾部代销机构遭弃

  基金代销行业正在加速洗牌。近期,多家基金公司宣布与存在风险或是竞争力不足的基金代销机构解约。

  益民基金公告称,自6月7日起,暂停海银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办理公司旗下基金的申购、转换及定期定额投资等业务。近期,中信建投基金、财通基金、浦银安盛基金、同泰基金、平安基金等也宣布暂停与海银基金的销售合作服务。

  遭遇解约的不止海银基金。诺安基金近日宣布,自7月26日起终止与北京懒猫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在基金销售业务上的合作,包括基金的认购、申购、定投、转换、赎回等业务。宏利基金连发多则公告称,与深圳金海九州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协商一致,自6月12日起,终止金海九州代销公司旗下所有公募基金。同时,自6月12日起暂停北京辉腾汇富基金销售有限公司办理公司旗下基金的认购、申购、定期定额投资及转换等业务。

  “在公募行业降本增效的大背景下,多家基金公司选择主动收缩战线,选择与中小基金代销机构解约。”在沪上某基金分析人士看来,基金公司资源有限,一些中小代销机构渠道能力较弱,部分机构可能还暗含风险,因此基金公司更倾向于将有限的资源投向优质基金代销机构。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公布的数据,截至去年底,招商银行、蚂蚁基金、天天基金、工商银行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均在4000亿元以上。据光大证券统计,前10名基金销售机构的“股票+混合”公募基金保有规模占百强总规模的55.44%。

  银行渠道加强风险管控

  尾部代销机构遭抛弃的同时,优质代销机构也在提高门槛。近期,多家银行不允许投资者超风险等级购买公募基金产品。在此之前,如果投资者风险等级为谨慎型,在风险警示后仍可继续购买高风险型产品。

  以招商银行为例,经过风险评测后,如果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级别为谨慎型,选择购买中高风险的主动权益型基金,则会被提醒产品风险等级高于个人风险承受能力,并提供三个选项:一是继续购买,这需要进行录音录像确认;二是重新进行风险评测;三是取消购买。

  业内人士表示,这表明银行渠道正在加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所谓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就是让投资者明确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明确不同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并根据自身承受能力的改变作出对应的调整。

  “近几年基金业绩表现不佳,部分基金亏损严重引起投资者不满。尤其是将高风险的基金销售给风险偏好低的投资者,引起较多的投诉。”在某基金公司渠道人士看来,在银行购买高风险基金“变难”是一件好事,是应该将合适的基金销售给合适的投资者。

  上述人士直言,过去两年涌现了大量的爆款基金,这些基金打着明星基金经理旗号吸引投资者购买,而银行渠道是背后的重要推手。从结果来看,很多投资者体验并不好。对此,资管行业需要从中吸取教训。

  买方投顾模式成发力点

  从最新动向来看,公募基金越来越强调保护投资者利益。申万菱信基金董事长陈晓升直言,销售端方面,过去基金行业的销售模式普遍存在费用过高的问题,各种流量推动了投资者在市场高点买入。

  “未来,公募基金代销模式将向买方投顾模式转变。”陈晓升认为,基金投顾业务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买基金。

  晨星全球高级战略顾问陈鹏表示,过于注重产品推销的“兴奋剂式”基金销售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市场和行业发展的要求。基金销售需要改变思维,将投资者的需求和利益置于首位,从以产品销售为中心的销售模式转向以投资者为中心的投顾模式,最终实现基金公司、基金销售公司与投资者三方共赢。

  在嘉实财富总经理陶荣辉看来,以投资者为本,做买方代理的财富管理机构正在成为行业共识,但要真正做到买方投顾,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当下我们对客户的理解还不够,也不到位。以买房子为例,客户去买房,普遍面对的是销售人员,销售人员会告诉你这个房子好、地段好、配套好、户型好、价格便宜。很少有销售人员站出来告诉你户型有问题、配套没那么好、离市中心很远等问题。做好买方投顾,需要考核机制、公司文化、价值观的全面配合,也需要有非常大的勇气。”陶荣辉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