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04 04:21:20 股吧网页版
打通转化“最初一公里”
来源:广州日报

  医药,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行业之一,也是最前沿的行业。如今的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科技含量最高、覆盖面最广、产业链最长的朝阳集群产业之一,对城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这块产业版图上,广州具有相当高的“显示度”——近年来,广州生物医药产业年均增长10%左右,现有各类生物医药企业6400多家,其中上市企业近50家,成为我国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一极。同时,广州生物医药产业仍有相当大的上升空间。

  医疗资源,如何转化为产业动能?创新成果,怎样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政策“红包”,应往哪个方向派?近日,广州日报“发现广州新质生产力”一线调研团队带着这些问题走访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医疗器械、生物医药企业和相关机构,开展了一场特别的“寻医问药”之旅。

  调研团队

  ●全国人大代表、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袁玉宇

  ●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刘思德

  ●广州市人大代表、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城市文化研究所所长曾德雄

  ●广州市人大代表、国智律师事务所副主任徐嵩

  ●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秘书长李予强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峰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徐雯雯、涂端玉、杨耀烨、黄宏斌、陈铭曦

  调研样本

  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广州思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惠正奇医药(广州)有限公司、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康方生物广州知识城基地、广州市生物产业联盟等

  调研报告/“发现广州新质生产力”调研课题组

  本期统筹记者/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

  6~7版主笔/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方晴、徐雯雯、涂端玉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杨耀烨

  视频/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黄宏斌、陈铭曦

  实地调研

  “寻医”:医疗器械的跃变之路

  广州医生发明在家能用的“AI手机胃镜”

  连上手机信号,口服一颗“胶囊”,躺下不到半小时,无痛无创无麻醉,一次覆盖胃部甚至能筛查早期胃癌的检查在家就能完成。在广州国际生物岛,调研团看到了这个诞生于广州的“AI手机胃镜”——全球首款适应于家庭场景、无主机无外设的低成本全智能胃部影像检查系统。

  这个系统来自广州思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思德医疗”)。更准确地说,是来自消化领域专家、南方医院消化内科主任、思德医疗创始人兼董事长刘思德从医超过40年的实践与创新。

  “我国胃癌新发病例超过40万例,死亡病例超过28万例,在全球占比超四成。”刘思德告诉调研团,早筛早诊早治是从根本上降低胃癌死亡率的最有效手段,但我国早期胃癌检出率不足20%,医疗系统可提供的胃肠镜检测资源仅能应对约2%的风险人群筛查。“此外,很多老百姓会觉得做胃镜要麻醉很不舒服,而且费用较高。”

  如何让老百姓以更低廉的价格和更安全舒适便捷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胃部情况?刘思德一直在思考。2001年胶囊内镜技术在以色列实现突破,但这款胃镜需要医生配套大型磁控设备进行拍摄,检查、阅片都要在医院完成。

  2007年起,刘思德团队开启了“家用版AI手机胃镜”的升级之路。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图像智能识别与自动分析。“胶囊胃镜每秒能自动拍摄2至8张照片,按拍摄整个消化系统约4小时计算,会有超过5万张照片需要阅片,如果单靠医生人工去看几乎是不可能的。”

  于是,这群医疗科研工作者解锁了“跨界技能”——在南方医科大学医学图像处理重点实验室的协助下,经过医生与专家层层分类、高精度标记等工作,目前已建立起涵盖7.5亿张原始数据的多品牌胶囊内镜图像数据库。“南方医院是全球胶囊胃镜检测数量最多的机构。通过十几年积累所形成的庞大数据库,是提升AI手机胃镜检测准确度的基础。”刘思德说。进而,在庞大的数据基础上,刘思德团队与多个大学技术团队合作,共同开发了AI系统,推动产品实现了AI自动阅片。

  第二个要解决的问题,是在没有磁控系统的情况下,如何确保AI手机胃镜能拍全胃腔的每个角落?团队与西安交大等科研团队合作,通过数据建模技术,以检测者变换体位的方式实现重力引导,并绘成一张“胃壁地图”用以展现胃部解剖部位覆盖情况,解决了胶囊在体内按特定路线自主巡航移动的问题。

  调研团队在现场看到,测试者通过手机连接胶囊胃镜,在手机App的AI语音指示下,随水吞服胶囊并通过变换不同的体位,引导胃镜胶囊沿预设肠胃轨道移动,摄像头以每秒3帧的速度连续拍摄胃部数码影像,并全程在手机上展现。使用AI手机胃镜,完成一套胃镜检测只需20分钟,拍摄的约4000张图片会自动上传至云端进行AI阅片,并在5分钟内给出检查结果。

  “这个云端系统每分钟能够处理超过1000人次的检查,每年能够满足超过1.5亿人次的检查需求,真正为我国胃癌大规模人群早筛提供助力。”刘思德说。临床试验数据显示,AI手机胃镜与插管式电子胃镜做对照,医生的诊断一致率达到96.8%。

  目前,思德医疗的AI手机胃镜已获得国家药监局三类医疗器械许可证,作为医保“胶囊式内窥镜”类目之一在医院投入使用。“我们产品的真正优势是可以在家用,希望产品在形成规模化效应后,价格能降到百元级,让老百姓真正愿意用、用得起。”刘思德说。

  广州首个医械概念验证中心推动成果产业化

  从医疗的需求出发、从场景的痛点出发,AI手机胃镜的案例可以说是对“广州医疗资源如何转化为产业动能”这一问题的回答。在调研中,作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刘思德也代表医疗科研工作者谈到了当前临床科研成果转化的痛点所在——有不少医生提出医疗器械的改进设想,但难以落地。“这些项目大多卡在了一个中间环节——概念验证。”

  全国人大代表、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主任袁玉宇同样看到成果转化和概念验证的重要性。“医疗器械是一个交叉技术领域,从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医疗器械的创新想法约有六成来自临床医生。更关键的是如何将这些创想转化为真正拿到注册证、能在临床上使用的产品,并且使这个产品获得商业上的成功,我认为这些才是真正的创新成果。”袁玉宇说。

  成果转化分为很多阶段,人们经常提到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但在袁玉宇看来,这段路途在医疗领域“至少是九十公里”。从创意产生到概念验证,从设计开发到生产制造,需要政、研、医、产、资各环节的共同努力和专业团队提供支撑,只有整合多方资源,才能打通转化链条。

  “概念验证是介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化中间最关键的阶段,是早期各类创新想法的实物化和验证过程。当临床医生或者大学老师提出一个构想时,我们需要验证它是否拥有转化为产品的潜力,包括可行性评估、临床需求调研、知识产权保护、竞品分析等。”袁玉宇说。

  今年5月17日,在广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和支持下,粤港澳大湾区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发起的广州市首个医械概念验证中心——广州市医星医疗器械概念验证中心正式揭牌(以下简称“器械概念验证中心”)。作为民办非企业单位,这一概念验证中心目的是促进临床科技成果产业化,设有战略市场平台、验证中试平台、产业技术平台、产业服务平台四大核心模块。其一方面将有效链接医疗卫生机构、高校、研究机构、临床、创业者和成熟的独立产品公司间的转化链条,以市场为导向,加速临床创新成果验证转化、医生和工程师的深度交流融合;另一方面将通过组织研讨活动、学术交流、产业培训等,提升成果转化效能、加速创新成果转化。

  作为器械概念验证中心签约的一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心内科博士张铭华介绍了其项目的创新点。在临床实践中,张铭华发现目前的设备很难彻底清除患者的血栓,因此他提出了一个想法,即用一个球囊固定住血栓,再进行清洗和注射药物操作,可最大程度提升手术安全性。

  在袁玉宇看来,概念验证或中试环节必须以市场和企业生存发展的需求为依归。“这里面不仅是技术问题,而是技术按照市场需求进行调整和变化的过程。”器械概念验证中心成立的目的,就是帮助临床医生和科研人员踏出科研成果转化“九十公里中的最初一公里”,并在过程中少走弯路,从而进一步提升转化成效。

  “问药”:新药企业的涅槃之旅

  广州生物岛或将诞生mRNA癌症疫苗

  如果说生物医药产业中谁能掀起巨浪,mRNA技术是当之无愧的桨手之一。

  mRNA,即信使核糖核酸,是DNA转化为蛋白质的中间体,通过“翻译”指导蛋白质的生产,被称为“万能钥匙”。人类90%以上的疾病与蛋白质、mRNA的特性有关,理论上,mRNA可以表达任何蛋白质,这意味着,其具备治疗所有基于蛋白质的疾病的可能性,其中也包括癌症。新冠疫情暴发之后,mRNA技术让新冠疫苗在11个月内快速开发成为可能,这项冷门的、之前尚未成药的技术火速出圈,两位mRNA技术开创者获得了去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mRNA赛道也由此迎来新一轮研发热潮与产业发展。

  在广州国际生物岛,调研团见到了惠正奇医药创始人回爱民。2022年5月卸任复星医药执行总裁等职务后,回爱民来到广州创业成立惠正奇医药,专注于mRNA疫苗及药物研发。目前惠正奇医药已经建立了包含疫苗抗原设计、AI序列优化,mRNA合成、优化,递送系统优化,质量检测等在内的集成mRNA平台。GMP生产单元已于今年3月完工,将于本年度下半年投入生产运营,可以生产出符合世界各国法规的临床试验用mRNA疫苗和药物,为未来上市后大规模生产做好准备。据透露,惠正奇医药目前两种候选mRNA产品——一种传染病预防疫苗和一种癌症疫苗研发进展顺利,预计于2025年申报临床批件,其他几种mRNA疫苗、药物也在早期研发阶段。

  扎根广州 “圈子”创新药销往全球

  在抗癌创新药的研发上,如果说mRNA是新兴赛道,那么PD-1和ADC(抗体偶联药物)就是当前最火热的赛道。

  以PD-1靶点为代表的免疫疗法,可充分利用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抵御、抗击癌症,ADC则通过精确输送细胞毒性药物到肿瘤细胞内来杀死癌细胞。前者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后者也在新的赛道上显示出潜力。

  今年4月,在广州黄埔,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南园的ADC生产园区竣工启用。这也是大湾区首个ADC生产园区,意味着未来将有更多抗癌创新药“广州造”。而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生产的PD-(L)1单抗药物替雷利珠单抗在小细胞肺癌、食管鳞状细胞癌、肝细胞癌、霍奇金淋巴瘤等领域11大适应证已进入医保目录,并成功“出海”。

  从2017年起,包括百济神州、阿斯利康、恒瑞医药在内的一大批生物医药龙头企业陆续落户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据统计,2023年全区集聚生物医药企业超4000家,生物医药与健康产业营收规模突破2000亿元,形成研发在国际生物岛、中试在广州科学城、制造在中新知识城的产业空间格局。

  龙头企业为何青睐广州?对于生物医药产业而言,“圈子”是否非常重要?当广州市社会科学院现代产业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陈峰等调研团成员抛出以上问题时,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总经理王英群回答说,“这主要还是因为我们在综合层面上看到了广州的各种优势——包括政策扶持、税收优惠、人才引进、政府以及药监部门的大力支持,在药品注册、临床、快速商业化方面也有不少长处。”

  在王英群看来,“圈子”确实重要,如果“圈子”对了,产学研一体化的问题就更好解决。广州的生物医药产业基础雄厚,产业链完善,上下游企业众多,人才资源丰富,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产业生态和丰富的合作机会。

  技术研发和商业化“两条腿走路”

  在百济神州广州生物药生产基地不远处,康方生物广州知识城基地正在生产最新一批卡度尼利。这款药物是由康方独立自主开发的全球第一个肿瘤免疫治疗双抗新药,用于治疗晚期宫颈癌,填补了全球肿瘤免疫治疗双抗的空白。

  双抗,即双特异性抗体,与单抗有何不同?根据有关行业报告,与单靶点药物相比,双抗增加了一个特异性抗原结合位点,具有双靶点协同抗肿瘤的更优疗效。卡度尼利的上市推动了康方生物广州知识城基地的产值快速提升,让调研团一行深刻感受到新药研制这一新质生产力对产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康方生物公共关系部总监杨俊坚介绍,2021年知识城基地产值仅2900万元,2022年达到9.48亿元,到2023年已经达到36.6亿元,预计2024年往后的产值仍将继续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

  另一款产品依沃西是康方生物独立自主开发的全球第一个“肿瘤免疫+抗血管生成”双抗新药。2022年12月,以50亿美元外加净销售额2位数比例提成的境外市场权益许可方案,刷新了彼时中国药企单个药物许可潜在交易金额的最高纪录。商业上的出色表现来自于这款药物卓越的成效。今年5月,依沃西成为全球首个且唯一在III期单药“头对头”临床研究中证明疗效显著优于默沙东研发的帕博利珠单抗药物,被业界誉为创新药的“国货之光”。

  “很长一段时间内国内的医药主要是从事仿制药尤其是化学仿制药,2010年前后一批新药研发企业涌现,行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像康方生物这样的一批企业就在那时成立,开始了本土药企的自主研发之路。”回顾一路以来的发展,杨俊坚不无感慨。“能在行业里站稳脚,我们凭借的就是优异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