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05 00:07:30 股吧网页版
栽下梧桐树 引来金凤凰——科创领军者成长五年调研报告(摘要)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赵学毅 谢岚 李春莲 张敏 王丽新

  前言

  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科创板开板五年多来,已发展成为“硬科技”企业上市的首选地和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非凡五年,“试验田”已结出累累硕果。

  五年间,科创板从无到有,上市公司从0到突破570家,IPO募集资金超9000亿元;

  五年间,科创板公司通过自主研发填补了一个又一个空白,119家次(70家)科创板公司牵头或参与的项目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等重大奖项,平均每家公司拥有发明专利数量达到168项;

  五年间,科创板公司“成链成网”,在不同行业形成集聚效应,加速创新要素的资源配置;

  五年间,科创板“机构市”初步形成,已成为境内机构化、指数化程度最高的板块,“耐心资本”正在加速布局;

  五年间,“试验田”成“示范田”,注册制改革实质破局,资本市场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退市、持续监管等各个环节,形成了完善丰实的制度供给……

  时至今天,五周岁的科创板羽翼渐丰,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科创领军者们有不少感悟和思考。《证券日报》科创板调研组历经三个月,策划组织了一场问卷调查。

  调研结果有的与我们的“体感”一致,比如在募集资金投向、研发投入、资金链安全等层面,调研结果与已公开财务数据相互印证,重视创新以及加强研发投入已经成为社会共识。不过,有的结果却出乎意料,比如30.9%的受访公司表示研发投入增加后并未促进公司营收的增加;65.5%的受访公司称现金分红对公司当下确实存在压力;近半数受访公司反馈当地没有成熟的产业集群或产业园。

  调研结果还显示,38.2%的受访公司已经解决产业链“卡脖子”问题,但在很多领域,国际公司的话语权较强,依然是行业标准的制定者。对于科创板公司来说,任重道远,尚有不少产业链“卡脖子”问题需要进一步攻克。

  作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生力军,科创板公司聚焦重点领域加快科技攻关,不断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充分发挥科创板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战略性平台的作用,持续打造培育新质生产力。其中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公司合计占比超过80%,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逐步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加快布局。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科创板已经用五年时间探索了畅通“科技、产业、资本”的循环之路,随后的五年、十年及未来的更多年,将乘势而上,持续助力科技创新由“点的突破”向“系统提升”,逐步构建起上下游企业协同的矩阵式产业集群,为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的资本动能。

  第一章募集资金投向

  截至2024年4月30日,科创板已迎571家公司发行上市,IPO累计募资超9000亿元。从调研结果看,18.2%的受访公司已按计划使用完毕首次募投资金;3.6%的受访公司中途更改过募集资金投向,目前资金已使用完毕;78.2%的公司资金尚有结余。

  在资金使用方向上,27.3%的受访公司投入研发的资金占募资额的比重为10%以下,41.8%的公司投入比重在10%—30%,14.5%的公司投入比重在30%—50%,16.4%的公司投入比重超过50%。

  整体而言,五年多来,科创板企业不负初心和使命,充分利用募集资金开展科研攻关,推动更多科研成果转化,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共同进步,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了强劲动力。

  另一方面,在当前整体投资理财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科创板公司如何利用好闲置募集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愈加成为考验。从调研结果来看,募集资金理财额度占募集资金净额比重在30%以下的公司占比为45.5%,有36.4%的公司理财额度占募集资金净额比重超过50%,甚至有7.3%的公司把高达80%以上的募集资金用来理财。同时,1.8%的受访公司近三年募集资金理财出现亏损,1.8%的公司理财累计收益率超过了10%,96.4%的公司累计收益率不足10%。

  对于科创板公司来说,有必要进一步强化风险意识,避免投资理财“踩雷”,拖累公司经营发展。

  此外,根据调研结果,80%的受访公司用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占募集资金净额的比重在30%以下,有18.2%的公司在30%—50%之间,有1.8%的公司把高达50%—80%的募集资金用来补充流动资金了。

  在补充流动资金的问题上,科创板公司需要充分衡量满足短期资金需求和支持企业长期发展之间的关系,不要忘了“投资于科技创新”的要求和使命。

  第二章资金链调查

  科创板公司的现金流、闲置资金和再融资等,都是公司财务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公司需要合理规划,管好用好这些资金,以实现公司的长期稳定发展。

  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超过70%的受访公司认为目前现金流至少三年内无忧,有20%的公司认为目前现金流可支撑5年以上。结合上市公司2023年年报数据,科创板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增长了13.6%,进一步印证了科创板公司良好的资金链情况。

  市场关心的另一个问题是,闲置资金该怎么处理?调研结果显示,超八成的科创板公司闲置募集资金超过3000万元。鉴于科创板公司普遍体量不大,所以对3000万元规模的闲置资金进行科学管理显得很重要。一些科创板公司会选择将闲置资金用于现金管理,如购买安全性高、流动性好的投资产品,以获取一定的收益。这种做法可以在不影响公司正常运营的情况下,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率。也有一些科创板公司会选择将闲置资金用于回购股份,向市场传递信心。

  此外,再融资问题同样备受关注。对科创板公司的再融资进行调研,得到的主要结论有:一、上市后未做再融资的科创板公司占比高达89.10%,即科创板发展五年来,科创板公司手头资金比较宽松;二、小额快速融资制度基本满足再融资需求的科创板公司占比达到83.60%,再融资绿色通道受到科创板公司欢迎;三、高达92.70%的科创板公司将再融资额用来投建新开发项目。

  第三章人才与技术之变

  科创板担当着资本市场支持科技创新的重任,研发投入更是成为检验科创板企业“硬科技”含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科创企业上市后,有了资本市场的支持,不论是研发投入,还是人才储备方面,都更为便利。

  从调研结果来看,63.6%的受访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为10%以上,27.3%的公司研发投入占营收的比例为5%—10%。

  总体来看,科创板公司在研发投入方面的表现值得肯定。这些公司不仅注重技术研发和创新实力的提升,也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推动了自身业务的快速发展和产业升级。

  同时,调研结果显示,为了加强研发,96.4%的受访公司选择增加研发投入,92.7%的公司积极招揽人才,76.4%的公司通过建立创新机制和奖励,69.1%的公司通过引入前沿技术和设备。

  从问卷结果不难看出,多数科创板公司都将募集资金用于研发,研发成果也越来越多,科创板“注血强能”作用明显。

  第四章营商环境变化

  营商环境是推动公司发展的重要外部力量。营商环境如何也体现了当地政府对实体经济、对高科技企业的支持力度。

  科创板公司从上市之前,就开始受到地方政府的关注。不少地方政府都掏出真金白银支持高科技公司发展,有的给予创新项目资金支持,有的通过相关政策助力企业招揽人才,有的在企业上市后还会继续给予一定奖励。

  在外部融资方面,科创板企业需要根据自身的发展阶段、资金需求和市场环境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同时也需要关注融资成本、融资效率和融资风险等方面的问题。调研结果显示,89.1%的受访公司主要依靠银行贷款获得资金,38.2%的公司采取的是股权融资。

  目前来看,科创板公司的融资体系仍需进一步充实,虽然资本市场可以助力科创企业的发展,但单靠资本市场也是不够的,还需要现有财政的引领,政府基金、风投、银行等积极参与。

  在竞争激烈的产业领域,地方政府不仅需要创造一个公平有序的营商环境以及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更有必要针对具体行业出台更为具体的鼓励措施。

  在调研中,有企业就提到:“在芯片制造环节遭遇了人才荒,尽管公司加大招聘力度,提高人才待遇,依然无法吸引这方面的人才入驻,希望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助力企业引才。”

  总的来说,对于地方政府来讲,对科创板企业的扶持仍需要持续探索,根据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给予相应的支持。

  第五章产业链现状

  2023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要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七次提及“产业链”。这些表述背后,是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人才培养、资金支持、安全稳定的重点关注。

  培育本土“链主”企业、引导“专精特新”“单项冠军”和“隐形冠军”企业卡位入链,增强产业链韧性与活力,是提升我国产业链现代化水平的重要路径。科创板上市公司是我国构建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力量。

  调研结果显示,有30.9%的受访公司是链主企业;有12.7%的公司为全产业链企业;27.3%的受访公司属于产业链上游企业,67.3%的公司属于中游企业,有5.5%的公司为下游企业。

  从产业链来看,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具体受到了哪些影响?上游方面,主要包括原材料价格、供应和保障能力等;下游方面,主要系市场需求的变化带来的业绩压力影响。如行业整体景气度调整、供需格局变化、部分下游客户业绩疲弱等导致的市场需求变化。

  总之,当前构建我国产业链的核心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壮大科创板企业的实力,而后者仍需要政府精准护航,在政策扶持、资金支持等方面提供助力。

  第六章践行“提质增效重回报”

  2024年2月8日,科创板率先向全体公司发出了《关于开展科创板上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专项行动的倡议》,掀起了本轮上市公司“提质增效重回报”行动的热潮。

  调研结果显示,有67.3%的受访公司表示,在增加投资者回报方面已制定了中长期规划;有65.5%的受访公司明确表示,现金分红对公司当下确实存在压力;有43.6%的受访公司表示,有引导股东合理减持方案;63.6%的受访公司表示,在压严压实“关键少数”责任方面,公司已制定一整套机制。

  从调研结果可知,“提质增效重回报”是科创板公司对自身的内在要求,也是对投资者的正式承诺,对于建设以投资者为本的资本市场具有多重积极意义。

  首先,提升经营质效,靠创新驱动发展,做强基本面,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投资标的。在调研问卷中,科创板公司普遍表态聚焦主营业务发展,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用业绩的成长回报投资者。

  其次,鼓励以现金分红回报投资者,增强投资者获得感。从调研问卷来看,在保证正常经营的前提下,科创板上市公司正努力为投资者提供连续、稳定的现金分红,给投资者带来长期的投资回报。

  总体而言,科创板上市公司已逐渐成长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力量,踏上“提质增效重回报”之路,未来充满无限希望,只要一步一个脚印,终将走出自身独特发展之路。

  第七章聚焦新质生产力

  2023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

  科创板公司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在他们看来,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什么?从哪些方面可以锻造新质生产力?

  调研结果显示,92.7%的受访公司认为,新技术能够体现新质生产力;78.2%的受访公司认为新产品、新业态能够体现新质生产力;认为新型生产要素、生产效率高企能够体现新质生产力的受访公司占比均为43.6%。

  关于当前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最大的制约因素,81.8%的受访公司认为“仍需制度及政策进一步支持”;50.9%的受访公司认为“科技成果转化存阻力”;有20%的受访公司认为“研发投入相对不足”。

  在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平衡好前沿科技创新和商业化落地至关重要。78.2%的受访公司认为要保障科研人员知识产权价值;76.4%的受访公司认为应鼓励企业承接研究人员科研成果;76.4%的受访公司认为应补全产学研协同创新链条;63.6%的受访公司认为应提供合理融资支持。

  第八章建言献策

  科创板坚持先试先行,五年来在发行、上市、信息披露、交易、持续监管等方面日渐形成了完善丰实的制度供给。未来如何进一步发挥科创板“试验田”作用,并把“试验田”耕耘成中国资本市场的“丰产田”?作为科创板的深度参与者,已在科创板上市的公司对此有着更为切身的体会。

  对于登陆科创板是否有效促进公司实现“科技、资本、产业”良性循环的问题,9.1%的受访公司认为其目前尚未实现;58.2%的公司认为已初步实现;32.7%的公司认为已实现了良性循环。

  对于目前科创板审核尺度、标准是否足够明晰的问题,96.4%的受访公司表示肯定。

  对于目前科创板上市的审核流程,所有的受访者都予以了肯定。

  对于科创板做市商、询价转让等创新交易制度的持续培育,是否对稳定市场、提升市场流动效率,推动科创板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了积极作用的问题,12.7%的受访公司认为作用不明显,制度有待完善;63.6%的公司认为初步发挥了积极作用;23.6%的公司认为起到了预期效果。

  对于目前科创板并购重组流程的便捷度,14.5%的受访公司认为非常便捷;有12.7%的公司认为不是很便捷。

  对于中介机构持续督导职责是否得到落实的问题,全部受访公司都给予了肯定。

  对于科创板目前设置的减持规则,是否能够在投资者可接受程度和股东退出需求之间达成平衡的问题,92.7%的科创板公司持肯定态度。

  从上述7个调研问题的结果来看,科创板公司总体上高度认可科创板的改革创新成果,从制度到效率普遍比较“满意”。这显然将进一步坚定科创板走深走实改革之路的信心和决心。

  百舸争流,千帆竞发。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加快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作为“试验田”的科创板接下来也将迎来更多制度改革创新的新使命和新红利,并朝着培育伟大科创企业,打造“中国版纳斯达克”,率先进入成熟市场的目标持续前进。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