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05 00:12:20 股吧网页版
理财档案丨提前还房贷风起 贷款腾挪有风险
来源:广州日报 作者:赵冬芹

  近期一系列楼市新政接连落地,对新购房者可以说是利好不断。而另一方面,在新政出台后,与最新利率之间的利率差再次刺激了存量房贷用户提前还房贷的热情。广州日报记者了解到,面对目前市面上的消费贷利率跌破3.0%,部分存量房贷用户蠢蠢欲动,欲申请低息消费贷用于提前还房贷。然而,业内人士指出,无论是用自有资金整合还贷后用低息消费贷维持日常支出,还是直接将低息贷款腾挪去提前还贷,都存在着较大风险,所谓的“低利率”也未必真的划算。

  消费贷等利率走低,有房贷用户腾挪资金还贷

  近日,白领小杨接连收到不同银行的贷款优惠信息,其中某股份制银行消费贷贷款的年化利率低至2.95%,另一国有大行的银行消费贷产品年化利率也低至3.0%,而额度高达100万元,最长期限5年。小杨告诉记者,他前几年买房的时候房贷利率较高,哪怕经过了多次调整,他的房贷利率也还在4%以上。面对超过“1个点”的利率差距,小杨不禁“心动”了。

  记者调查发现,新发房贷利率持续下调,目前广州多家银行的首套房贷最低利率低至3.4%,部分外资银行甚至低至3.15%。最新利率与存量房贷利率之间的利率差再次刺激了像小杨这样的存量房贷用户提前还房贷的热情。有市民告诉记者,其计划先将自有资金整合起来还房贷,然后通过消费贷来支持日常生活消费,从而达到提前还贷的目的。甚至还有市民铤而走险,将消费贷腾挪的资金用于偿还贷款。

  消费贷暗藏成本高,违规操作被追究法律责任

  腾挪资金提前还款,真的“划算”吗?房卫士创始人郑大源表示,虽然都是银行贷款,但房贷与消费贷等差别较大,最明显的就是房贷可长达30年,而消费贷的贷款年限一般是3-5年,短期内看似“划算”,但实际上隐含的摩擦成本很高。郑大源还透露,消费者经常接到的银行消费贷电话,很多是由第三方公司联系的,这些公司在申请贷款的过程中将会收取大约2%的手续费,因此还要注意申请消费贷可能涉及到各种手续费。

  此外,虽然部分银行号称消费贷、信用贷年化利率能够低至3%,最高贷款额度达50万元至100万元,但并非人人都能申请到这样的优惠,银行需要根据个人的资产、工作以及收入情况进行评估。“消费贷额度一般是20万-30万元,但这个对于几百万元的房贷来说,额度还是比较小的。”郑大源认为,用消费贷置换房贷并不划算,且“减负”效果有限。

  记者调查采访发现,在消费贷腾挪还房贷的违规操作之下,也有一些人铤而走险,最终得不偿失。有购房者表示,“申请不到一个月,就被银行发现资金用途不规范,要求提前还贷”。还有购房者分享经历称,因为被发现违规还房贷,银行要求收回(消费贷)贷款,如果无法及时还贷将被银行追究法律责任。

  专家提醒:理性对待存量房贷“减负”

  克而瑞广佛区域首席分析师肖文晓表示,按照银行监管规则,将收费贷和信用贷用于房贷属于违规行为,因此一旦被发现,就有可能面临被抽贷、并记入个人信用档案的风险。不过,在明明白白的利差引诱下,市场上难免有部分人会不惜铤而走险。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建议银行综合考虑存量房贷利率下调的民意,从根源上解决居民提前还贷的动机。

  “从银行角度,应加强宣传教育,帮助借款人正确理解不同贷款产品的特点。银行和相关机构应透明化所有可能产生的费用,避免消费者因忽视额外成本而作出误判。借款人也需审慎评估自身财务状况及未来的收入预期,理性选择合适的借贷方案,”易居研究院研究总监严跃进建议,目前国内已有城市开放商贷转公积金贷款,建议购房者优先考虑这一途径,可以为存量房贷“减负”,也更加安全可靠。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