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05 06:05:20 股吧网页版
挖掘城市空间的“在地之美”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王翀

  要挖掘城市空间的“在地之美”,就要找到独特性,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只有立足当地的人文风俗,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城市空间营造的过程中,才能展现和尊重社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需求,才能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也才会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王翀

  Hassell国际设计咨询公司上海董事负责人、全球合伙人

  人的使用与塑造

  定义着城市

  首先讲一讲我自己的经历。我出生在湖南长沙,在广州念的建筑学,之后去欧洲的荷兰、意大利、比利时等国家学习,之后又去了爱尔兰,我的先生是爱尔兰人,我也在那里工作了一段时间。2011年,我来到上海,在Hassell国际设计咨询公司工作超过了12年。

  经常有人问我:您是哪里人?我常常会怯怯地、不自信地回答:我是上海人。是的,我是一个不会讲上海话的上海人,我自己的经历和所处的环境,使我对于差异性、独特性、多元化非常敏感。

  在我的工作中,还有人常常这样问我:你不会讲上海话,怎么参与上海文化空间的规划设计呢?你怎么能做好这项工作呢?

  这些问题让我思考了很久,后来我在网上读到了一个让我感同身受的观点。它是这样写的:“文化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在我看来,文化其实就是与己、与人、与环境之间的一种集体的行为表达。城市空间就这样与文化联系在了一起,人们作为城市的使用者、塑造者,每天都在定义着城市。

  找到城市

  最富吸引力的特质

  城市最吸引你的特质是什么?为什么有些城市空间能够吸引很多人驻足,有些空间却做不到?

  有人喜欢城市街角的咖啡馆,能够享受异国风情,喝上一杯热咖啡。有人喜欢楼宇间鳞次栉比的商业氛围,立体而紧凑。也有人喜欢在上海徐汇滨江的西岸,带着狗,带着家人,一起休闲聊天,无比惬意。

  在我看来,优秀的城市场所是一套复杂的生态系统,它把人的需求、生态的要素、自然的要素、经济的要素多方面整合在一起,结合了空间、功能和情感上的特质,协同释放多维度而非单一的体验。

  从人类建造第一座城市开始,我们就在学习怎样与自然环境共处,怎样得到更好的庇护,怎样利用更便利的资源和材料去塑造城市、促进贸易。经过这样经年累月的积累,终于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特质,让生活其间的人们感到人生更有意义。这就是“在地之美”。

  在建筑和设计领域,“在地”概念强调建筑物与其所处的大地以及地域文化的紧密联系。人们往往用很多形容词来形容在地特色,比如,纯正的、独特的、鲜明的、吸引人的、有竞争力的、与城市环境息息相关的。与之相反的形容词是什么呢?是模仿的、平庸的、普通的、类似的、乏味的、缺乏特色的、没有灵魂的。

  要挖掘城市空间的“在地之美”,就要找到独特性,从而创造更大的价值。

  首先,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和能源降耗的期望,使人们越来越关注地方建筑的可持续特质。生态低碳成为社会生活的核心要素。

  其次,世界经济论坛和国际银行的相关数据表明,对艺术人文的投资能够大大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也就是说,城市依赖本身的在地人文特色,可以进一步提升城市的竞争力。比如,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建成后成为很多文化影视活动、世界级大型论坛和展览的聚集地,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到德国汉堡。法国南特在2011年的时候成功策划了一整年的文化活动,从而使到访者猛增50%以上。

  此外,特色社区也是“在地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的归属感和参与感能促进生活质量,进而营造更强的认同感、信任感。

  充分利用生态人才资源

  塑造“在地之美”

  那么,城市空间怎样塑造“在地之美”呢?

  第一,充分利用自然生态和气候条件。当地的自然生态和气候条件都有一定的基本特征,比如当地动植物群落的独特组合。依托本地物种和自然景观,可以进一步降低维护和重建的成本,从而构建演进的、繁荣的城市生态。

  以我们设计的北京通州城市绿心森林公园项目为例。原来这个区域是一家化工厂,由于土壤污染,不适合人居住,我们希望它能在短时间内恢复城市生态活力。

  我们的设计理念是打造一个融合中国传统文化智慧与现代造林技术的“二十四节气森林”。从二十四节气这个传统文化概念入手,我们希望今天的人能把自己的生活与二十四节气进行更加精准、细腻、多层次的互动,希望人们在这个公共空间里能有更多丰富的体验。本地植物和树种的栽种,也让人们对这块原来是化工厂的区域有了新的认识。在这个公园里,很多地方我们不种新的植物,只是更换土壤、修复土壤,为未来的播种创造条件。

  我们还在公园里创造了很多户外活动和科普的空间。我们设计了一个二十四节气的装置,人们通过测量自己的影子就可以判断节气和时间。我们希望人们能在休闲娱乐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传统文化,并更加热爱自然。

  第二,发挥固有的区域技能、知识和优势。运用现有区域中可再生的材料、施工工艺和本地技艺,保护和改造历史建筑。尽可能地利用现有的人才和资源,打造适用的建筑和空间。

  在悉尼,我们将一个面粉厂改造成了新的综合社区。那是一片老旧的面粉厂区域,在设计之前我们发现,其中有很多在地特色可以创造出新的价值。比如,老旧的生产空间、运输面粉的轨道、仪表机器、厂房都可以参与未来空间的塑造,呈现“在地之美”。

  我们还发现,面粉厂建筑的天际线和各种空间形式,在现代建筑中显得与众不同,它们可以为城市风貌的多样性带来难能可贵的辨识度。还有厂房墙上丰富的色彩,原来是为了让工人们不要睡觉、提高生产安全而设计的,如今却成为非常时尚的重要元素。这些工业元素经过设计、提取和再创造后,带来了新的视觉冲击力,又很符合年轻人的审美需求,新社区很快就受到了年轻人的追捧。

  立足当地人文风俗

  让人有归属感认同感

  第三,帮助在地习俗和文化的扎根、发展和兴盛。城市要有活力,归根到底在于人。只有立足当地的人文风俗,让更多的居民参与到城市空间营造的过程中,才能展现和尊重社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需求,才能让人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也才会更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

  我们设计的深圳龙岗河干流碧道,原来是城市的一条排洪渠。所谓碧道,是指以水为纽带,以江河湖库及河口岸边带为载体,统筹生态、安全、文化、景观和休闲功能建立的复合型廊道。在设计之初,我们追溯龙岗河的历史时发现,这条河流的沿岸曾是客家社区的聚集地,留存有很多客家文化的印迹,比如古榕树、滨水生活和庆典、划龙舟以及客家文化中的庇护。我们把“庇护、连接、传承”作为项目的要点,把河流、城市、水以及新文化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这里,人们延续着几百年来的风俗,基于人的需求和向往,自然、舒适、安稳地生活着。

  龙岗早先就深受龙文化的影响,龙岗河边的龙园公园里,有657条各式各样的龙雕。在设计的过程中,当地社区的人跟我们说,657条龙,一条也不能少,因为这关乎风水,关乎这里未来的昌盛。由此,我们改变了过去认为龙的形象太过陈旧、太过具象、不那么现代的看法,我们愿意把所有的龙都留下来。同时,我们用拼贴的方式、镶嵌的方式植入了现代生活的要素和水的主题活动,让现代和传统共存。我们设计了一个大型主题景观——龙鳞水岸,孩子们可以开心地在水岸上嬉水。龙岗河本身就是一条大龙,我们希望大家通过与水的互动来体会客家文化和龙文化的传承。

  非常感谢大家!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