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07 16:53:50 股吧网页版
中国鳗工委:鳗苗人工繁育依然是全球性科技攻关难题 2050年前难量产
来源:证券时报网 作者:胡敏

  据海外多家媒体报道,7月4日,日本水产厅宣布旗下水产研究机构实现人工鳗苗繁育技术新突破,繁育成本从2016年度的每条4万日元以上(约合人民币1805.72元)降至1821日元(约合人民币82.33元),今后目标是将鳗鲡苗的人工繁育成本降至1000日元以下,报道提到2050年鳗苗有望实现商业化生产。

  众所周知,与世界上的其他养殖鱼类品种相比,鳗鱼目前是唯一完全依赖捕捞野生鳗苗养殖成鳗的品种。虽然目前报道鳗鱼实验性人工繁育技术取得一些新进展,使其繁育成本有所下降,实际上鳗鱼人工繁育尽管在极好的人工可控条件下实验性繁育,但仍不能稳定小批量育出玻璃鳗苗。这表明鳗鱼人工繁育的关键技术尚未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离鳗鱼商业化生产育苗还存在较大差距,还有一系列的技术瓶颈需要突破,还需相当长的时间去攻克关键技术难题。2050年能否实现商业化生产还是个未知数,需要进一步的技术研发。

  7月6日,中国渔业协会鳗业工作委员会秘书处召集了国内知名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和海洋水产生物专家对日本鳗鲡苗人工繁育技术进展情况进行广泛研讨和分析。现任(集美大学)鳗鲡现代产业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国家鳗鲡产业科技创新联盟理事长江兴龙教授,国家鳗鲡产业科技创新联盟副理事长、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教授艾春香等专家学者认为有关报道的技术进展突破,并未实质性解决鳗鱼人工繁育的核心和关键技术,鳗苗人工繁育突破之路仍任重道远。

  资料显示,日本于上世纪40年代就开启了鳗鱼发育生物学及其人工繁育技术的研究,中国则在上世纪70年代在国家和省市各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启动了鳗鱼发育生物学及其人工繁育技术研究,在鳗鱼人工繁育技术攻关上也均取得一定的进展,但仍旧困难重重。

  中国鳗工委指出,鳗苗人工繁育仍存在以下问题待突破。

  一是鳗鱼性腺发育的问题。鳗鱼要实现自然生产,性腺发育必须达到四期,而目前现能搜集到的鳗鱼亲鱼性腺发育绝大多数只停留在二期,通过技术手段催产虽能使鳗鱼成功产卵,但受精卵孵化出的柳叶鳗存活率极低,中国的相关科研团队实验发现,孵化出的柳叶鳗到第二天的死亡率高达80%,目前中国国内人工繁育的柳叶鳗存活最长的也就43天。通过人工技术催产的鳗苗,其肠道等消化系统器官发育不完善,导致孵化出来的柳叶鳗存活率极低,“这就像本来怀胎十月才能生产的孕妇,五个月就催产出来,婴儿的各项身体机能都会出问题”,这就抬高了育苗成本。

  二是鳗鱼生态学、生物学的研究问题。鳗苗繁育在柳叶鳗到玻璃鳗的变态期的研究很关键,这个阶段的鳗苗吃什么,哪些环境因子影响变态,决定变态的关键条件是什么目前尚未可知。对鳗鱼的生活史尚有很多未解之谜,鳗苗繁育技术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是鳗鱼变态期开口饵料技术尚未突破。在鳗鲡苗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的众多挑战中,从柳叶鳗到玻璃鳗演变过程中的开口饵料的研发技术亦是亟待攻克的难题之一。

  因此,尽管外界对日本的鳗鱼人工繁育技术进展抱有期待,但业内更倾向于等待更为详实的实验数据与理论解析,以确证其技术路线的有效性与可重复性。

  中国鳗工委表示,目前日本相关部门发布的鳗鱼人工孵化技术虽然有一定的实验进展,但对鳗苗供应市场不会产生重大的影响。鳗鱼人工繁殖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工作。据业界专家分析,鳗鱼人工繁育涉及到复杂的生物机制,包括但不限于鳗鲡性腺成熟调控、胚胎发育微环境模拟、鳗苗变态期发育与生长、鳗苗开口饵料的研发等关键环节,目前全球科研工作尚处于探索攻关阶段,尚未取得实质性的重大突破,2050年是否能实现商业化正常生产,有待科研机构进一步研究突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