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08 08:01:50 股吧网页版
中信建投:经济如何破局?
来源:大河财立方

  【大河财立方消息】7月8日,中信建投研报指出,近期美元指数降至105以下,短期美元流动性对中国风险资产的压制暂缓。中国资产定价关键再度回到国内本身。

  今年地产影响已蔓延至财政端。故年初至今,国内最大的边际变化是地方财政收缩,连带社融和M2下行、居民消费降温、基建微观数据下滑。

  若认同当下中国地产正经历一轮长期模式切换,我们可以得到两点结论:第一,土地财政昔日荣光不再。第二,中国财政或将迎来央地关系重塑,我们认为这也是三中全会的改革“题眼”。

  这样的趋势之下,宏观破局关键是货币宽松,目的不为刺激短期需求,目的在于降低负债压力,纾解偏高实际利率对有效需求的压制。

  只不过当下美元流动性趋势尚不明朗,央地财税尚未重塑,货币宽松节奏可能会迟一些。

  上周值得关注的市场表现:

  (1)A股继续调整,地量交易。

  (2)央行发布公告,将于近期开展国债借入操作,央行以此表态,提示长端利率不宜过低,长端利率因此迎来波动。

  (3)美国经济数据回落,降息交易再次开启。美元指数回落(降至105下方)、大宗商品和原油上涨,美债利率下行。

  自2022年美联储货币收紧以来,中国资本市场就在定价两条主线:国内有效需求不足,全球美元流动性偏紧。如果说有第三条主线,那就是地缘政治。

  先看海外主线,偏紧的美元流动性、地缘政治博弈通过汇率和国际资金流动,影响中国资产定价。

  近期美国经济数据偏弱,制造业景气度和就业市场都在释放疲弱信号。其中美国6月ISM制造业PMI连续三个月回落,6月ADP和非农新增就业人数大幅回落,失业率录得两年半以来最高值。

  作为呼应,6月数据公布后,美元指数降至105以下。短期内人民币汇率贬值压力暂缓,美元流动性对中国风险资产的压制或暂缓。

  国内需求主线,为何反反复复还是绕不开地产?

  春节过后,中国A股修复,出口出海链受到资本市场追捧。当时有观点认为,地产投资下行速度趋缓,中国已走出地产桎梏,完成转型,中国风偏资产自此迎来上涨。

  这一判断在五月下旬即被证伪。五月下旬以来中国A股走弱,债券走强,大宗下行,资本市场表现再度提示,当下中国资产讨论无法绕开地产。

  之前看多转型成功的市场观点,无法理解一点:资本市场敏锐地定价边际变化,中国地产下行已有三年,为何市场还是绕不开地产这一“老”变量?

  2022年地产投资下滑,GDP增速下行,债券牛市,股票走熊,这一定价延续了传统的投资小周期逻辑。

  2023年地产政策由紧转宽,房价依然持续下滑,地产悲观预期逐步形成共识。居民资产配置抛弃地产,倾向存款、理财以及保险,最终带动一波中国避险资产行情。2023年地产对资本市场的影响已经落在了风偏收缩。

  地产之所以持续影响中国资产定价,因为中国地产对经济影响通过多维度展开。地产不仅贡献中国投资和增长,还牵引着居民资产配置、金融风险偏好,甚至财政和货币联动机制。

  如何理解今年地产对资本市场的影响?答案在于地方财政。

  地产疲弱约三年,每一年边际变化有所不同。2024年与2023年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地方财政收缩。

  2022-2023年,地方财政扩张支撑金融数据,基建带动实际增长。然而今年以来,地方财政收支降温是今年国内宏观最大的边际变化,这也标志着中国地产下行已经影响到地方财政。

  财政端,我们看到税收收入和土地出让金同比快速下滑,地方政府为谋求财政收支平衡,今年大幅增扩非税收入;金融端,地方融资收缩,社融和M2数据“挤水分”;投资端,螺纹钢表观消费、水泥出货量等微观数据落至历史同期最低;消费端,社零读数进一步走弱。

  资本市场对地方财政收缩给出同步回应,近期螺纹钢价格一度下破3600,长债利率走低,茅台降价,国内风偏资产孱弱。

  宏观如何破局?市场可以期待一轮以降低负债压力为目的的货币宽松。

  地方财政内核是土地财政。若认同当下中国地产正在经历一轮长趋势的模式切换,我们可以得到结论:

  第一,土地财政无法恢复往日荣光。第二,中国财政将迎来央地关系重塑,这也是三中全会改革 “题眼”。

  这也意味着我们无法再期待一轮以地方基建为主导的财政扩张。这一过程中,市场真正需要期待的是货币宽松,当下货币宽松不为刺激新一轮需求,目的是为缓解负债压力。

  这也是市场热议的,降低实际利率,纾解有效需求不足。只不过当下美元流动性格局尚不明朗、央地财税尚未重塑,货币宽松的节奏可能会慢一些。

  风险提示:

  消费复苏动力不足,地产周期改善有限,欧美紧缩货币政策的影响或超预期,地缘政治扰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