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09 04:26:39 股吧网页版
从“蓝色碳汇”落地看绿色发展
来源:广州日报

  微镜头里看改革⑤

  今年6月,广西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海草床修复项目碳汇产品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落地,“蓝色碳汇”在广州真正实现了点“碳”成“金”;清远薹草、国达铁角蕨、莲峰角蟾、紫金短柱茶……自揭牌以来,华南国家植物园的物种“户口簿”屡屡“增员”;今年4月,广州海珠湿地迎来了重量级新“旅客”——东方白鹳……

  时间回拨至2012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州视察。在水清岸绿的东濠涌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濠涌以及遍布广东各地的绿道,都是美丽中国、永续发展的局部细节。如果方方面面都把这些细节做好,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就能实现。

  十余年来,广州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从每一个细节入手,改革发力、勇于创新,牢牢锚定“双碳”目标,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点“碳”成金,逐“绿”前行,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处理好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在绿水青山间书写下美丽中国建设的“广州答卷”。

  系列统筹:汤新颖、王晨阳

  视频统筹:申卉、吴一钒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杜娟、赵方圆、黄岚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吴子良、王维宣

  率先试点

  碳交易规模连续十年居全国第一

  广西合浦儒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我国华南地区面积最大的海草床,这里也是白海豚、江豚、海龟、中国鲎等珍稀濒危海洋动物及多种鸟类的重要栖息地。

  2024年6月14日,广西合浦儒艮自然保护区海草床修复项目(简称“项目”)碳汇产品在广州交易集团旗下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简称“广州碳交中心”)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落地并完成意向签约,这意味着全国首单公开的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产品交易在广州落地。

  与森林、草原等“绿碳”相对应,“蓝碳”生态系统主要是指海草床、红树林、盐沼,蕴藏着丰富的“蓝色黄金”。为何全国首单公开的海草床生态系统碳汇产品交易能在广州落地?这主要得益于广州在全国碳交易领域的多个率先“试点”,所取得的成效为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重要支撑。

  早在去年12月,广东碳排放权交易试点正式运行,作为大湾区唯一兼具国家碳交易试点和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试点的双试点机构,广州碳交中心碳交易规模连续十年居全国试点第一,累计成交金额达65亿元,占全国碳交易试点33%,二级市场碳配额现货交易量居世界前列。

  2021年7月,自然资源部批复《广州市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实施方案》,提出到2023年,初步建立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技术体系和支撑体系。为此,广州碳交中心探索搭建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台、首创生态系统碳汇交易体系,推动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巩固提升,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这个项目通过对保护区内退塘还草、海草植被种植和海草床管护等海草床修复活动进行碳汇项目开发,推动‘蓝碳’交易试点。”广州碳交中心总经理助理肖斯锐介绍,本次认购的是2018年11月30日到2024年5月31日监测期内开发的、共计320tCO2e的碳汇量,项目产生的生态碳汇收益将持续用于海草床保护和修复管护。

  广州碳交中心正积极推动以“碳”为要素的绿色资源在广州集聚。“我们一方面探索打造国家级碳中和登记服务中心,构建以‘碳’要素为核心的碳账户体系,基于企业碳账户评价结果和碳信用报告为低碳企业提供碳金融支持;另一方面,支持并服务在穗企业建设一批碳中和示范园区和‘双碳’要素集聚区,推动重点区域低碳转型示范引领,从而推动形成以广州碳交中心为龙头的碳产业链服务集群。”肖斯锐表示。

  城园融合

  构建国内首个“1+3+N”体系

  清远薹草、国达铁角蕨、莲峰角蟾……这些在不少人看来较为陌生的名词,正是今年以来在广东新发现的物种。清远薹草是一种以广东地名命名的特有物种,自2010年以来,国内不断发现薹草属新种,陆续报道约40种。而清远薹草的“故事”要追溯到两年前,科研人员在前往笔架山林场开展植物调查时,发现一疑似薹草属新种,随即采集标本并引种回华南国家植物园开展进一步的形态学及物候学观察。

  为确定物种属性,科研团队除了在标本馆查阅扇叶薹草的标本,还定期观察引种植株的生长情况,采用相机记录植物的物候变化,进一步观察记录花果形态。他们最终发现,新种和扇叶薹草相比,在花序分支、小穗数量、雄花序形状、花柱基部是否增大以及喙形态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就这样,在2023年7月,陈红锋及其团队前往广西金秀山采集扇叶薹草和花葶薹草的标本及分子样材料,获取新种、扇叶薹草和花葶薹草的2个核基因和3个质体基因的片段,经研究发现该种为宽叶薹草组一新种。

  国家植物园是代表国家最高水平对植物进行科学研究、物种保护、资源利用和科学普及的综合机构。从“华南植物园”升级到“华南国家植物园”后,广州与华南国家植物园一起,积极构建国内首个“1+3+N”城园融合体系。其中,“1”指建设华南国家植物园,“3”指推进北—中—南3片迁地保护示范区建设,“N”指的是建设10个以上专类植物展示园和200个以上生态科普宣教点。“城园融合的核心思想是建设大城名园,让华南国家植物园成为广州市这座国际化大都市的城市名片。”华南国家植物园主任任海说。

  万物得其和而生,得其养而成,广州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有其自然天成的先天条件,更依赖后天的呵护。近年来,广州市大力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多措并举深入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奏响万物相融共生的绿色乐章。根据广州市第二次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成果,记录到野生维管植物231科1366属3516种,其中117种植物在广州市有新分布;陆生脊椎动物457种,新增广州市新纪录共54种。

  勇于创新

  “只征不转”成就万亩“城央湿地”

  华南国家植物园往南,在广州城市中轴线上有一抹亮眼的绿色——海珠湿地。被誉为“广州绿心”的海珠湿地不仅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市民的绿色共享空间,环境品质的持续提升,更吸引到众多龙头企业落户。海珠湿地成为基于自然解决方案修复的国际大都会城央湿地典范。

  在超大城市的中心,如何能拥有一片面积巨大的绿色空间?这得益于广州人的勇于创新。2012年,广州打破体制机制障碍,在全国首次采用“只征不转”方式,将一片万亩果园修复成一座占地1100公顷的城央湿地公园,面积相当于3个纽约中央公园。

  所谓的“只征不转”,是指对城市规划区用于生态、农业用途的非建设用地依法收为国有,但不改变其原有土地用途,不占用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和年度土地利用计划指标。这既有利于加强对城市生态绿地的保护,又有效破解了特大城市中心城区用地规模不足的难题。

  昔日的万亩果园如何华丽变身?广州遵循“微改造、少干预”原则,启动海珠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修复工程,恢复雨水花园、生物沟等水敏性小微湿地,搭建“昆虫旅馆”“浮排”、草滩鸟岛等不同动物居住空间,打造城市自然栖息地,推动物种多样性指数逐年上升。截至目前,已建成果基鱼塘生态农业示范区约20公顷,恢复滩涂约13公顷,划定鸟类生境保护区约50公顷,恢复乡土水生植物种植约11公顷,实现还通道于鱼、还生境于鸟、还家园于城的景象。

  “城央湿地”筑巢引凤,龙头企业纷至沓来。近五年内,海珠湿地利用生态价值外溢效应影响周边产业品质提升、转型,带动周边地区GDP至少提高4倍,吸引50多家互联网、数字经济企业在周边汇聚。“广州绿心”正与琶洲创新高地联动,谋划打造世界一流的环中央湿地价值圈,总长32.8公里的环湿地百年林荫大道,成为腾讯、阿里巴巴、小米、科大讯飞等一批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领军企业人才的都市野趣。

  专家点评

  广州市政协委员,广州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国际教育学院院长常向阳

  实现绿色低碳转型提升城市竞争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的生态环境保护从以往的末端治理,走向了源头预防、过程控制和末端治理相结合的系统化治理道路,从单纯的环境保护向生态文明建设迈进。

  广州在水、气、固废和声的治理方面,也朝着更加系统化的方向迈进,朝着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迈进。近年来,广州在大气治理、水环境治理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其中,PM2.5的下降幅度相当明显,水环境也大幅改善。今年龙舟赛这么热闹、红火,成功“出圈”,也得益于广州的环境质量的进步。

  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单纯只靠末端治理已经不能完成这一任务,我们要从跟随者、参与者向引领者的角色转变,碳减排就是这样一种能促进技术进步、科技发展的约束性手段。实现“双碳”目标意味着我们必须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方面都要进行深刻变革,而广州作为全国领先的碳交易中心,在这方面有着巨大优势。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峻,绿色低碳转型已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趋势。广州应牢牢抓住绿色低碳转型的机遇,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全面推动节能减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动“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工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推动城乡建设绿色转型,提升新建建筑节能水平,推行绿色建造方式等。要在社会、经济、生活等方方面面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让绿色低碳发展成为广州新的经济增长点。

  大事记

  大气治理

  2012年3月广州率先公布PM2.5监测数据;

  2014年在488米高的广州塔上建起全国最高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梯度站;

  2017年广州市PM2.5首次达到国家标准,浓度由53微克/立方米下降至35微克/立方米,成为国家中心城市及地区生产总值超万亿、常住人口超千万的省会城市中率先实现PM2.5达标的城市;

  2020年广州空气质量首次全面达标;

  2023年广州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超90%,PM2.5浓度连续四年达到世卫组织第二阶段标准,国家中心城市中保持最优。

  水环境治理

  2016年广州在全市启动河长制工作;

  2019年底纳入国家监管平台的147条黑臭河涌全部消除黑臭;

  2020年以来全市国考、省考断面水质连续四年全面达标,优良断面比例逐步提升,劣V类水体断面保持为零;

  2023年10月广州“母亲河”——流溪河入选全国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2024年1~5月全市20个地表水国考、省考断面水质优良比例100%,为历史最优。

  绿色低碳

  2016年广东省在全国率先开展碳普惠制研究和探索,确定广州、东莞、中山等6市为碳普惠制首批试点;

  2019年12月广州市碳普惠平台正式上线,成为全国首个城市碳普惠平台,平台认证了20多种生活场景减碳量的核算方法;

  2022年8月广州市南沙区获批国家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南沙积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平台,截至2024年6月,已征集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项目规模超500个,总投资额超千亿元;

  2023年11月全国首个以气候金融为主题的国际性盛会——2023明珠湾国际气候投融资大会在广州南沙举行;

  2024年4月底全国首个“气候融担”贷款产品在广州南沙正式发布,获四大行超10亿元授信额度支持。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