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09 16:21:00 股吧网页版
千亿级市场爆发在即 官方发文聚焦脑机接口标准化建设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工业和信息化部脑机接口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脑机接口将迎来新一轮发展。

  脑机接口是突破与拓展人、机、物界限的前沿和颠覆性技术,并综合了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先进理论与前沿技术。作为一种变革性的人机交互技术,脑机接口正成为全球主要大国竞相布局的未来产业,是新质生产力的制高点代表。

  目前,医疗健康是脑机接口最主要的应用领域,同时也是最接近商业化的领域。最近,也有报道称,马斯克脑机接口公司透露,其脑机接口受试者的植入式芯片出现问题,一些接线脱落,工作人员已进行了修复。尽管目前这一问题并未直接威胁到受试者人身安全,但脑机接口的安全性问题再次引发关注。

  脑机接口市场前景究竟如何?东方财富证券分析指出,整体来看,全球脑机接口注册临床中干预性研究依旧占据主导地位,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中风、肌萎缩侧索硬化症、脊髓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而我国脑机接口研究大多处于临床前期阶段,正逐步迈向临床应用转化阶段。据麦肯锡预测,全球脑机接口医疗应用的潜在市场规模在2030-2040年有望达到400亿-1450亿美元。

  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推动脑机接口产业的发展,发布系列政策和行动方案。

  对于此次发布的《方案》,IQVIA高级分析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负责人金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对于一些细分疾病,无论是从心理学还是从生理病变的角度看,通过脑机接口都能更好了解其发病机理,进而做进一步的治疗。

  沙利文大中华区执行总监周明子也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推动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向市场、提高脑机接口产业化水平是将脑机接口赋能经济发展、协同多行业共同进步的重要内容,最新发布的《方案》将从行业标准制定、产学研用信息互动等方面为脑机接口的技术进步、产业发展、产业投资等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政策驱动发展

  纵观全球,各大国针对脑科学、脑机接口等纷纷进行顶层战略布局:2013年4月,奥巴马政府宣布“脑计划”;欧盟委员会于2013年10月启动“人类脑计划”;日本在2014年6月启动脑/思维计划。

  我国政府也积极布局相关产业。2016年,我国正式启动“中国脑计划”;《“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脑科学与类脑研究被纳入“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明确了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脑科学等前沿领域的战略重要地位。此外,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脑机接口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以及重要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为重点关注的热门技术领域。

  在我国顶层设计的高度重视下,如何有效促进脑机接口的技术进步与创新,以及稳步规范地推进脑机接口产业化发展是重中之重。周明子表示,目前我国脑机接口行业缺乏成熟的产业链,同时行业标准有待完善。

  长江证券分析指出,目前我国脑机接口产业链与国外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差距,不过在部分环节已经有所突破。通体来看,国内相关产业链主要突破口在上游的脑电采集设备、相关算法以及中游的脑机接口相关产品;在产业链上游,脑虎科技实现了电极、算法、操作系统的全部自研;在产业链中游,强脑科技、宏智力等国内厂商已有产品落地,臻泰智能、易飞华通等厂商专注于医疗场景,产品快速迭代。

  在行业标准方面,2023年8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四部门印发《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重点强调要开展脑机接口标准化路线图研究,加快研制脑机接口术语、参考架构等基础共性标准。2024年5月,中央网信办等三部门印发《信息化标准建设行动计划(2024-2027年)》,强调推进脑机接口标准研究,加强输入—输出接口、脑信息编解码算法、脑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和应用标准研制。2024年7月,《方案》推出,拟邀请脑机接口领域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产业和技术专家担任委员,并明确了三大工作计划。

  “由于脑机接口行业是重要的未来产业,以及脑机接口关乎生命健康、隐私安全、伦理安全等,行业标准制定是产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步骤。此次发布的《方案》是在我国顶层高度重视的宏观背景下,产业化标准制定的政策指引下发布的重要实施方案。”周明子表示,该方案预计将从以下几方面促进我国脑机接口产业的发展:

  首先,方案强调优化标准化路线图和加快研制关键技术标准,不仅有助于统一技术标准规范,还能促进产学研用的协同,为产业发展提供组织与环境土壤。

  其次,方案推动标准宣贯实施,围绕脑机接口应用全过程研究,提出了终端产品测评标准和检测认证方法,开展标准宣贯,引导企业在研发、生产、管理等环节对标达标,为脑机接口相关产品与服务的商业化提供规范标准,进一步促进产业化的进步。

  最后,从整体市场上来看,规范的标准制定、良好的市场与政策互动,将为脑机接口吸引更多的投资与消费者关注,进一步提高市场活力与市场竞争力,为脑机接口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应用场景创新提供发展机遇。

  金晖认为,《方案》的发布充分体现了国家对脑机接口发展的重视。一般来说,企业会根据实际的商业利益或自己所长各自发展,这样很容易陷入无序化,或造成资源的浪费。未来,市场将加速朝着标准化的方向发展,资源也将会被更合理利用。

  市场潜力巨大

  业内普遍认为,脑机接口有望成为下一个生命科学和信息技术交叉融合的主战场。

  东方财富证券分析指出,当前我国脑机接口设备市场规模达十亿量级,至2040年有望达千亿量级。我国政策上大力支持脑科学与类脑研究的发展,技术上产学研医紧密协同,庞大的患者群体基数带动需求扩张,叠加优秀的脑机接口公司的引领,脑机接口行业在多因素促进下有望迈入发展快车道。

  当前,从技术角度看,脑机接口技术主要解决了大脑到计算机的数据传输问题,并有望在近期大规模落地;而计算机到大脑的数据传输还在底层技术突破阶段。从应用场景上看,目前脑机接口在医疗领域展现出巨大潜力。

  根据信号采集技术路径的不同,脑机接口可分为侵入式和非侵入式两类。由于侵入式距离神经元更近,因此信号采集能力强于非侵入式。在医疗领域,侵入式脑机接口可辅助疾病诊断、预警发病和疾病治疗,为帕金森、抑郁、多动症、自闭症、截瘫、卒中、阿尔茨海默病、意识障碍、疼痛等疾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与康复途径。

  随着国外Neuralink、黑石、BrainGate、Synchron,以及国内脑虎科技等企业在技术与商业化方面的推进,长江证券认为侵入式脑机接口或将首先在医疗场景大规模落地。

  据行业机构统计,侵入式脑机接口目前已有数十例成功案例,已证实能为残疾人提供额外的行动、沟通能力。整体上看,脑机接口已经过技术论证期,即将步入大规模产业化阶段。

  实际上,脑机接口下游潜在用户群体众多。根据中国残联统计数据,我国肢体残疾2472万人,视觉障碍群体将近1800万,有听力残疾人数达278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老年痴呆患病率有6%,其它神经系统疾病患者过千万,并随着老龄化程度提高而快速增长。

  另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脑机接口产业下游相关企业数量已接近350家,明确的应用方向不少于30种。这些应用主要分为医疗和非医疗两大类,其中医疗企业占比达到56%。

  此外,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脑机接口产业联盟发布的《脑机接口技术发展与应用研究报告(2023年)》统计,截至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脑机接口代表性企业超500家,相关企业活跃在40余个国家,其中美国和中国的企业数量均破百,处于全球第一梯队;加拿大、英国和以色列的企业数量均超20家,处于第二梯队。

  值得一提的是,近些年,脑机接口企业融资规模也在不断升级。

  长江证券分析指出,脑机接口行业大部分为一级初创公司,资金来源主要靠风险投资。2013年至2023年第三季度全球脑机接口领域风险投资累计近800笔,总金额超过100亿美元规模,获投企业近300余家,投资阶段包括天使轮、种子轮和A轮等。2019年至2021年期间脑机接口吸引大笔投资,投资额增速加快,2022年以后年投资总金额有所回落,部分原因在于受经济衰退影响,脑机接口领域受全行业市场投资预期拖累,但行业头部公司的融资规模仍有可观增长。

  “未来,在脑机接口商业化落地的过程中,一方面,企业要考虑技术的有效性,无论是用脑机接口做诊断,还是将其作为器械或数字化产品,都还需要漫长的临床试验验证其有效性;另一方面,企业在布局时要从更大的角度出发,包括从技术成本、伦理等方面通盘考虑,这样才能最终跑通整个商业模型。”金晖说。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