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10 08:48:20 股吧网页版
京津冀协同发展十年,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作者:王红茹

  2014年2月,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2015年6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明确了三地各自发展的定位:北京市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定位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定位为“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10年来,三地以《规划纲要》为引领,一张蓝图绘到底,坚定不移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雄安、北京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唱好京津“双城记”;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持续突破,形成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发展格局。

  从经济体量看,三地经济总量连跨5个万亿元台阶,达10.4万亿元,是2013年的1.9倍,区域整体实力持续提升,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扎实向世界级城市群迈进。

  “今年将重点突破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做实京津冀产业链图谱;建立完善的京津冀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对接清单机制,建立健全产业链分工合作和集群跨区域协同培育机制,面向京津冀协同布局新质生产力。”北京市发改委党组成员、协同办副主任,京津冀联合办副主任周浩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新成效

  2022年8月18日,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正式开业,高效精准承接原北京大红门、“老动批”等商圈4000多家实力商户以及全国各产业带源头厂商入驻。

  “为做好精准高效承接北京服装产业整体平移升级,我们积极针对大红门商圈商户项目给予租金、物业费减免等扶持政策,把‘承接蛋糕’做好,有序承接大红门商圈商户整体入驻。”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相关负责人向《中国经济周刊》记者表示。

  毋庸置疑,作为承接方,京津冀固安国际商贸城规划建设以来,一直紧抓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商贸物流领域的“践行者”和“开拓者”。

  作为疏解方,随着北京“动物园批发市场”等市场疏解在2017年底基本完成,“动批”所在区域如何利用成为众所关注的焦点。

  10年前,动物园批发市场面积最大的世纪天乐大厦,曾聚集近3000家商铺。这个曾经热闹非凡的批发市场,如今已焕然一新,成为北京金融科技中心所在。大厦改造后,最大限度保留建筑结构,5A甲级写字楼内设有城市会客厅、文化艺术空间等商务服务及社交空间。

  如今,新动力金融科技中心大厅内,服务团队正在为新一批入驻企业对接最新落地的相关政策。

  “北京市立足该区域在金融、科技、区位和空间上的优势,设立金融科技示范区,‘动批’变身金融科技示范区,不仅承载、赋能首都高质量发展,还承担着服务国家经济转型与金融改革的重要使命。”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大学首都高端智库首席专家李国平接受《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在一系列支持政策加持下,经过多年努力,“动批”所在区域“腾笼换鸟”,已转型为国家级金融科技示范区。截至目前,200余家金融科技企业和专业服务机构聚集于此,这里已成为金融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创新之地,为首都金融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动批”蝶变是首都转变发展模式、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样本。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主要目的是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问题,而人口过多是“大城市病”的表现之一。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告诉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过去,北京聚集过多的非首都功能,人口过度膨胀,交通日益拥堵,大气污染严重,社会管理难度大,引发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11次考察北京,21次对北京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明确了北京“四个中心”的首都城市战略定位,要求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牛鼻子”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做好新时代首都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十载转瞬。北京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牢牢牵住“牛鼻子”,严格控增量、疏存量,实现城六区常住人口比2014年下降15%的目标,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30平方公里。其具体做法是:

  一是打好疏解整治促提升“组合拳”。累计退出一般制造业企业超3000家,疏解升级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利用拆违腾退空间实施绿化超9200公顷。公共服务资源布局不断优化,8家市属高校和15家市属医疗卫生机构向外布局。

  二是严格控制非首都功能增量。严格执行北京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不予受理与“四个中心”定位不符的登记业务2.5万余件,高精尖产业发展获得更多空间,北京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由2013年的40.7%上升至2023年的66.1%。

  三是稳步推进核心区功能重组。持续降低人口、建筑、商业、旅游“四个密度”,让核心区“静”下来。

  “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持续推进,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实现了四个转向的深刻转型——从北京的发展转向首都的发展,从单一城市的发展转向京津冀协同发展,从集聚资源求增长转向疏解非首都功能谋发展,从城市管理转向超大城市治理。首都发展由此开启了新航程。”周浩说。

雄安新区建设实现新突破

  6月的雄安新区骄阳似火。走进雄安新区雄安城际站及国贸中心片区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器轰鸣,4600余名工人正紧张有序地工作,365套机械设备的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

  在雄安城际站枢纽项目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奋力推进基础底板施工和铁路站房土方开挖施工;在雄安国贸中心项目,国内首个净零碳交通建筑——航站楼地下结构施工已完成。

  这一幕幕体现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设场景,正推动雄安成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样板。

  在新中国历史上,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注定是新时代浓墨重彩的一笔。

  2017年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对外公布。2024年4月1日,历经七载光阴,雄安这座现代化城市正拔节生长,城市雏形全面显现。

  雄安新区宣传网信局相关负责人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7年来,“1+4+26”规划体系和“1+N”政策体系基本建立,300多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7000多亿元,40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四纵三横”高速公路和对外骨干路网全面建成,京雄高速全线通车,天津港打造服务雄安新区便捷出海“绿色通道”。白洋淀进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新建地下管廊165.5公里,城市大脑等智能基础设施加快建设,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同生共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1+4+26”顶层规划体系中,“1”是指以《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为引领,“4”为《河北雄安新区总体规划(2018—2035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2018—2035年)》《河北雄安新区起步区控制性规划》《河北雄安新区启动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个综合性规划,“26”为支撑新区总体和起步区层面的能源、交通、产业、市政等专项规划。

  在“1+N”政策体系中,“1”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N”包括相关的配套实施方案,第一批已经出台了12个。

  李国平介绍:“雄安新区的规划,是着眼深入推进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建设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的关键之举。‘1+4+26’规划体系和‘1+N’政策体系具有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致力于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同时也为我国其他特区和新区的建设探索出了新路径和新经验。”

  《总体规划》确立了雄安新区近期和中长期建设目标,描绘了一幅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美好图景:打造创新发展之城,瞄准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构建科技创新体系,提升创新能力,深化创新创业机制,优化创新创业生态,建设国际一流的创新型城市。

  创新是第一动力,从《总体规划》可以看出,雄安新区发展主要靠创新驱动。

  在北京与雄安共建的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处处弥漫着创新的味道。在那里,一家家科创型企业在洽谈入驻,他们希望能够在“雄安中关村十条”专项支持政策的加持下,实现企业创新研究的突破。

  在科创中心,一项项雄安科创成果在大屏上展示,科技成果交易平台还滚动着众多科技成果交易信息。全方位、高标准、一站式的科创服务体系已经在这里打造完成,全面助力新区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发展。

  “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创新之城、魅力之城、未来之城,贵在创新、成在创新。”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雄安高校协同创新联盟正式设立,航天科工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运行,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揭牌运营,聚集企业已达97家。

  除了创新驱动,疏解央企总部项目建设也取得新进展。

  雄安新区改革发展局负责人介绍,目前,中国星网总部正在进行精装修和南广场雨棚观感提升施工,中国华能总部正在进行精装修施工、深化天花工程、幕墙施工等,中国矿产资源集团雄安总部项目建设有力有序推进,启动区疏解承载能力稳步提升。招商、中交、华序府市场化配套住宅已开售并逐步交付,北京交通大学等4所高校雄安校区和北大人民医院雄安院区开工建设,北京以“交钥匙”方式支持建设的“三校一院”已开学开诊……如今,央企在雄安设立子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200多家,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的作用进一步显现。

  2024年,注定是雄安从“新”出发、向“新”突破的一年。“雄安将坚持把创新驱动作为城市发展主导战略,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为未来发展蓄力。”雄安新区相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

  一座城市,总少不了几座地标建筑。

  “出道即巅峰。”在通州居住10多年的刘红非常熟练地向记者说起了城市副中心的地标:三大文化建筑(即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和北京大运河博物馆)、环球影城、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

  这些她打卡过的地标,是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标志性成果。

  自2016年5月中央研究部署规划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至今已八载有余。

  而今,这座新城已初现峥嵘:城市框架有序拉开,绿色发展特色凸显,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承载力、吸引力和辐射带动力持续增强。其不仅是千年古都又一张亮丽的城市名片,更与河北雄安新区形成了北京新的“两翼”。

  “8年来,我们举全市之力建设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保持千亿投资强度,确保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强化‘3+1’主导产业功能。城市副中心的城市框架已全面拉开。”周浩表示。

  据《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了解,目前,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一二期建成投用,市级机关分两批集中入驻副中心。一批标志性工程项目进展顺利,北京艺术中心、北京城市图书馆、大运河博物馆投入运营,运河商务区注册企业超2万家。北京绿色交易所加快建设全国自愿减排交易中心,碳配额和环境权益交易成交量突破1亿吨。

  北京城市副中心位于通州区,与河北省廊坊市的三河、大厂、香河三县市(以下简称“北三县”)共处京冀交界地区,两者地缘相邻、人缘相亲、生态相融、文化相近。对北京城市副中心而言,处理好与河北省廊坊市北三县的关系,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

  加快建设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关键一环。

  2023年9月22日,北京市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执行委员会在京揭牌成立,意味着通州区与北三县将实现“示范区的事示范区办”。

  “一方面,我们将不断健全工作体系,为示范区建设提供体制机制保障和组织保障。另一方面,要借鉴北京市向城市副中心赋权工作经验,加大向省、市政府争取赋权力度,掌握一批‘亟须管用’的一体化管理权限并建立健全行权机制,确保赋权接得住、用得好,稳步提升执委会办事能力和办事效率。”北京城市副中心党工委常务副书记、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在揭牌仪式上强调。

  8个月之后,5月15日,北京城市副中心政务服务中心一体化办事大厅在三河市政务服务燕郊中心正式揭牌运行,意味着通州区与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正加快建设。

  走进三河市政务服务燕郊中心,可以看到“副中心事儿这里办”的提示标语。市民在这里可以使用位于中心一层的自助服务终端,在线扫描上传文件。城市副中心的小客车指标、公司变更登记、公司注销登记、医师执业注册、道路货物运输、个人就业登记、社保医保、不动产等事项都可直接在三河办理。同时,三河市民也可在副中心办理三河的相关事项。

  不仅如此,为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共建共享,近年来,北京城市副中心持续推动医疗、教育等资源向北三县延伸:通州区妇幼保健院托管大厂县妇幼保健中心,潞河医院与三河市人民医院、三河市中医医院、大厂县人民医院、大厂县中医医院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通州区33所学校与北三县51所学校建立“手拉手”合作关系,推动教育交流深度融合发展……北三县居民享受到越来越多协同发展带来的红利。

  “按照国务院《关于支持北京城市副中心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以及北京市通州区与河北廊坊北三县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要求,通州区与北三县在统一规划、统一政策、统一标准、统一管控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一盘棋、一体化,协同发展正在向更深层次迈进。”李国平说。

京津“双城记”展现新气象

  2023年12月18日早晨,G8842次复兴号列车从天津西站稳稳驶出,开往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自此,天津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津兴城际铁路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之一,起自天津西站,终至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全线共设天津西站、胜芳站、大兴机场站等6座车站,其中安次站、永清东站为新建车站。

  京津“双城记”正在以实实在在的步伐推进。从北京乘京津城际到天津后,可以“无缝”换乘地铁;从天津出发坐高铁可以直达大兴机场……京津两地越来越快捷的交通,让“双城生活”越来越随心。

  在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中,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规模较大、优势突出。要将京津冀建设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深入推进区域内部协同是重要一环。

  2013年5月,中央提出要谱写新时期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京津“双城记”。2015年4月,《规划纲要》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空间骨架,强调京津双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空间骨架中的地位。

  京津“双城记”从正式提出至今已走过近10年历程。“10年来,通过拓展合作广度深度,京津‘双城记’展现出了一些新气象。”周浩将京津“双城记”取得的成效归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北京创新资源与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深入对接。天开高教科创园累计注册企业超1600家,北京清微智算等一批项目成果落地。智慧互通等北京企业在天津建设中试服务平台和生产研发基地,中关村硬创空间中试检测实验室投入运营。天津120余家汽车零部件企业为北京整车厂商配套。

  第二,京津产业园区能级不断提升。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累计注册企业分别约5000家、1500家。

  第三,京津半小时通勤圈日益完善。京津、京沪、京滨、津兴4条高铁联通京津双城交通格局,有力支撑了同城化生产生活圈。京唐铁路、京滨铁路北段通车,连通北京城市副中心和天津宝坻、北辰等区域。武清至北京“定制快巴”的开通,京津同城出行便利化措施的实施,有效释放了同城效应。

  第四,天津港成为北京便捷出海口。天津港至北京大红门及平谷等海铁联运班列开通以后,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200万标箱,津冀港口群货物吞吐量超18亿吨。天津南港LNG应急储备项目储气超4.9亿立方米。

  京津两地产业对接协作,无疑是“双城记”的重中之重,也是两地实现优势互补的关键领域。

  周浩表示:“未来要唱好京津‘双城记’,应该把北京科技创新优势和天津先进制造研发优势结合起来,加强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

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开创新局面

  在位于廊坊开发区的廊坊精雕数控机床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廊坊精雕公司”)生产车间,一台五轴数控机床的显示屏上,由数字、字母和符号组成的指令不断跳动,半径1毫米的球头铣刀不停移动、切削,一个汽车发动机缸体模具镶件即将“出炉”。

  “自2014年北京精雕集团将生产与装配基地搬迁至廊坊,我们在关键核心技术上不断取得新突破,自主研发的五轴数控机床系列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实质性进口替代。”廊坊精雕公司总经理黄海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10年来,公司先后建成投产数控机床制造基地一期、二期、三期项目,年产1.08万台中型精雕机,“微米级”加工工艺全球领先。

  1994年,北京精雕集团在北京门头沟区成立。集团发展壮大,既要搞研发,又要满足生产,原来6.8万平方米的生产空间远远不够用。生产空间偏小,企业很难有大发展,走出北京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北京精雕集团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在廊坊开发区建设整机生产基地,成立了廊坊精雕公司,不仅破解了用地紧张的问题,产业创新成果丰硕。

  落户廊坊开发区的10年来,廊坊精雕公司开展研发项目7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60余项,获得专利授权38项……公司每年将8%以上的收入用于技术研发,相继推出300多个型号的精雕机,具备“0.1微米进给、1微米切削、纳米级表面粗糙度”的加工能力,产品技术性能国际领先。

  廊坊精雕公司只是京津冀协同创新和产业协作的一个侧面。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748.7亿元、同比增长109.8%,中关村企业在天津、河北设立分支机构超1万家,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持续增强。

  除了协同创新取得的成就,在加强“六链五群”产业协同方面,京津冀三地绘制生物医药等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举办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签约项目152个,投资额达1229亿元。京津冀生命健康、保定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两个产业集群获批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规模占全国20%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400多家,占全国12%。

  李国平对此给予积极评价:“从创新投入来看,京津冀正在稳步增长,尤其是北京的研发投入水平在全国领先,创新人才高地建设非常显著。总体来看,京津冀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高于长三角地区,也高于广东省。京津冀在科技领域的优势,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优势所在。”

  此外,依托交通廊道打造经济廊道,10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动河北有条件的地区更好承接京津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转移,提升了重点产业平台的合作水平。

  比如,紧紧围绕打造“国家发展新的动力源”,扎实推进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高质量发展。大兴国际机场综合保税区成为全国首个跨省市综合保税区。

  河北经贸大学研究员、京津冀协同发展河北省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武义青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和关键支撑,在新的起点上,河北需全面深化与京津产业协作,在聚焦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新质生产力、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开展协作,以此促进河北产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

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新提升

  6月10日上午7点15分,一辆车身绘有“定制快巴”的大巴,从廊坊市区德荣帝景站点准时出发,驶往北京国贸。

  “从小区出来就能直接坐上‘定制快巴’车,到点就发车,从家门口到北京国贸只需一个多小时,相比之前坐普通公交节省了不少时间,既方便又省心。”在国贸上班的李琳,现在每天上下班都坐“定制快巴”。

  不仅是河北廊坊到北京实现了交通便利化,如果乘坐京张高铁,一小时就能到河北张家口去滑雪;乘坐津兴城际铁路从北京出发,半小时就能到天津听相声……近年来,加密的京津冀交通网络让京津冀区域内城市越走越近,京津冀三地人员往来愈加频繁。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重点领域。”周浩表示,10年来,京津冀三地着力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轨道上的京津冀”加速形成:京津冀铁路营业里程超1.1万公里,京津雄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至1.5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

  有改变的不仅仅是交通,京津冀地区山同脉、水同源,同处一个生态系统。生态环保是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大率先突破的领域之一,是提升京津冀三地民生福祉的直接体现。

  数据显示,10年来,三地生态环境联防联控持续强化,2023年京津冀细颗粒物平均浓度较2014年下降57.3%,由“持续向好”向“蓝天常见”转变。京津水源上游重点流域生态补偿已实现全覆盖。

  “十年来,三地深入开展区域环境联建联防联治,实现了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周浩说。

  此外,三地的公共服务合作也在不断深化拓展。截至目前,累计成立15个跨区域特色职教集团(联盟),组建24个京津冀高校联盟。全面取消三地异地就医备案,99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共同推进京津冀“一卡通”建设,加快实现三地社保卡跨省通用、一卡多用。

  站在新的起点上,京津冀三地坚持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共同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动力源,奋力谱写协同发展新篇章,全力以赴使京津冀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