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12 20:18:20 股吧网页版
金评天下|扭转趋势还需继续施出良方
来源:金融投资报

  A股投资者期待已久的利好终于来了。7月10日,中国证监会依法批准中证金融公司暂停转融券业务的申请,自2024年7月11日起实施;与此同时,证监会还批准证券交易所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80%上调至100%,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100%上调至120%。

  可以说,这两条对于融券业务的新规,对市场带来的影响还是比较大的。单纯的融券业务比较好理解,就是证券公司将自有股票借给需要对冲做空的投资者,该业务和融资业务合称“两融”,于2010年3月31日正式启动。截至7月9日,A股市场融券余额为318.38亿元。可以看出,一般意义上的融券业务,都是证券公司自营买入的股票,总额是可控的。然而,转融券业务却不一样。

  转融券业务就是持有股票的机构(包括基金公司、上市公司大股东、投资公司等),可以把股票通过证券金融公司借给证券公司,证券公司再借给投资者卖出。转融券业务与一般融券业务最大的不同,在于可以用于借出的证券股份筹码从有限变成了相对无限。

  从理论上讲,所有机构投资者的持仓和大股东的解禁股都可以辗转借出。这个规模有多大呢?举个例子,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募基金持有的股票市值达5.86万亿元;你再想想,每家上市公司大股东可以用于借出的股份,这是个什么数量等级?所以,虽然截至7月9日,A股市场转融券余额只有296.04亿元,但这只是一个变量,也就是说转融券业务只要可以实施,那么从理论上讲,可用的借出证券金额将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至少是目前二级市场无法承受的。

  当然,融券也好,转融券也罢,本身没有对与错。市场的交易行为本来就是双向的。海外市场的量化交易、对冲交易也很流行,融券和转融券作为做空对冲的工具,显然也是可行的。但关键之处在于,这些工具要有节制,要用在合适的时段。

  从监管的角度看,抑制资产泡沫一直是核心和重点,所以才会有融券和转融券这样的衍生品做空工具。比如,在资本市场过热的时候,这样的做空工具就可以很好地调节市场节奏,化解资产泡沫风险。只是,目前阶段并不是过热的阶段,A股市场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投资者信心不足,此时对做空工具加以约束,也是管理层逆周期调节的重要手段。

  对于二级市场来说,暂停转融券相当于告诉投资者,不再会有不可预期的做空筹码,市场的预期会发生积极的改变。但是,仅仅暂停转融券还不能将A股疲弱的趋势扭转,它仅仅是一个“药引”,目的在于提升市场的信心,但没有增加市场的流动性,要扭转趋势还需要继续施出良方。

  因此,在暂停转融券提振市场做多信心以后,还需要在交易制度上继续优化,活跃交投吸引新增资金进入,这样才能让供求关系发生改变。A股外围到底有没有余钱?这一问题见仁见智。

  有人认为,虽然M2和M1绝对数都很庞大,但大多数都在银行系统内空转,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都只能望梅止渴;也有人认为,只要大河里有水,迟早会漫灌到小河里,只是要用对方式方法。以前房地产市场是沉淀资金的蓄水池,以后具备蓄水池功能的就是资本市场,只要股市有赚钱效应,根本不用担心新增资金的问题。

  笔者是倾向于第二种看法的,要让资本市场活跃起来,就要让交投活跃起来,就要有明显的赚钱效应

  目前沪深两市日成交额仅仅6000亿元左右,尚不及美国股市前四只个股的交易总额,平均每家上市公司的日成交才1亿元左右,堪称低迷。因此,怎么让交投活跃起来吸引增量资金进入,这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耐心资本”也需要看到希望才会有耐心,有了信心才能有耐心。

  对于交投方面的制度改革,可以考虑引进有限制的T+0。比如在科技属性强,又有做市商护航的科创板试点单日限制次数的T+0回转交易,资金交割依旧T+1,这样既能最大限度地活跃市场,又能最大限度地限制投机,再配合转融券的暂停,一鼓作气扭转目前低迷的现状,从而实现A股市场的恢复性上涨。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