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访问:
发表于 2024-07-16 15:50:00 股吧网页版
“散装”东莞待重塑
来源:21财闻汇

  继浙江龙港实现“镇改市”突破后,“镇级市”今年再度成为热点话题。近日,河南南阳发布了培养“镇级小城市”试点的执行方案,选定13个县市中的11个镇,作为“镇级市”试点的探索地。

  改革开放后,长三角和珠三角分别出现了一大批卫星镇、特色镇、中心镇,这些镇通常拥有特色产业,伴随着经济发展,人口逐渐聚集,达到内地一些中小城市的规模。其中,诸如东莞长安镇GDP已达900亿元,虎门镇GDP738.8亿元,经济体量远超中西部许多地级市。

  当前,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全国各地都在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资源配置方式、社会治理方式和经济运行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我国区域经济步入了“市域为核心、县域为支撑、镇域为底座”的全域竞争新时代,诸多传统专业镇开始面临“成长中的烦恼”。

  不难发现,尽管这些镇经济发达,但资源碎片化、公共服务配套和管理难以完善,“小马拉大车”问题日益明显,镇与镇之间各自为政,缺乏统筹发展的全局观等,成为制约城市升级发展的内在瓶颈。

  作为目前全国仅有的四个不设县区地市之一,东莞是我国“直筒子”市的典型代表。从1988年县升市以来,东莞并未设区,市直管镇体制延续至今。但在城市数次转型过程中,东莞也并未停止过探索。

  2019年,伴随龙港撤镇设市,东莞是否撤镇设区、强镇扩权话题曾数次被热议。而今,随着南阳方案的出炉,“镇级市”话题再次挑动着东莞的神经。

  1

  扁平化管理的“直筒子市”

  改革开放至今,东莞市直管辖镇的行政架构带来“市镇村组”四轮驱动的扁平、高效,推动东莞跨进万亿城市俱乐部。

  改革开放初期,面对薄弱的工业基础,为吸引更多的港商、台商和外商来莞投资,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的东莞,探索出“三来一补”模式,奠定了如今工厂星罗棋布,各镇产业开花的城市格局。

  1988年,东莞升级为地级市,但却未新增区县一级,坚持走“直筒子”管理模式。对此,时任东莞市委书记李近维曾表示,精简了县区一级行政机构,一方面可以最高限度提高行政服务效率;另一方面,又可以减少财政供养人员,减轻纳税人负担,将省下来的钱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莞快速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

  为了让这一架构发挥更大效力,1992年开始,东莞还进一步简政放权,建立市、镇、村多级财政管理体制,基层镇(街)相比其他同级别地区,实际获得了更多自由处理权。

  由此,东莞各镇(街)在不同门类中,相继找到属于自己的主阵地,催生出一批产业相对集中、特色鲜明的专业镇、专业村、专业街,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年均增速20%以上,城镇化水平接近90%,用20多年的时间走完其他地区用200年才能走完的发展道路。”李近维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说。

  由市直管镇街,东莞缩短了政策措施落地实施时间,极大提升了经济发展效率。“市直管镇将一些县级权限直接下放给镇,使镇级财政直接与地级财政衔接,精简、少层次,才能发挥镇区积极性。”中山大学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教授张紧跟认为,市直管镇另一方面也使决策和管理权限相对集中,市级决策能够得到迅速有效贯彻,为东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发展至今,全市28个镇已经连年上榜全国千强镇,14个镇进入全国前百强。当前,东莞已拥有3个GDP过800亿元镇街,今年将冲刺2个GDP千亿元镇(园区)。

  但伴随着时间推移,直筒子模式逐渐让东莞“承受代价”。全市强镇林立,相互竞争,造成城市“散装”格局现象突出。

  在城市发展方面,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与广州、深圳等城市相比,东莞虽为超大城市,但城市品质有一定差距。东莞的城镇化率已经100%,但实际上厂房和住宅里又混杂着大量的农户自建房,村集体建房。

  在产业空间方面,“各自为政”的特殊发展路径,导致东莞土地资源无可避免地碎片化,部分村镇工业园土地空间品质不高、形态老旧、产业配套空间不足。经过“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快速发展之后,东莞土地开发强度逼近50%,远超30%的国际警戒线,是香港的两倍。

  一组数据显示,东莞全市约423平方千米的工业用地零散分布于超过2万个地块,面积小于75亩的地块占比超90%,60%的镇拿不出500亩以上的土地承载新项目。

  一位东莞欠发达镇主政者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2021年时,本镇能动用的M0用地只有227亩。由于缺乏市级层面的统筹,新兴产业项目招引存在极大困难,“从招商引资角度来看,任何一个十亿级项目都需要大面积集中连片土地才能承接,单单靠某个镇无法支撑”。

  暨南大学教授、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胡刚认为,当前,优质的发展资源及要素越来越向综合竞争力更强的区域流动,东莞又开始面临新一轮的爬坡迈坎。时至今日,东莞镇街依旧缺乏统筹发展的全局观,空间规划不协调,产业、公服布局不合理,成为制约城市升级发展的内在瓶颈。

  2

  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

  不难发现,当前的东莞,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深度整合自身发展空间,对现有市镇体制进行再造与创新。事实上,东莞对市镇两级体制改革的探索一直在进行。

  2002年后,在佛山启动行政区划调整,朝着“一市五区”、加强市级统筹力方向迈进后,东莞也将市政府从莞城搬到南城,逐渐拉开了“强心”序章,朝着以“三位一体”大城区为龙头,各中心镇为支点的组团式城市格局。

  2009年底,广东省陆续出台富县强镇事权改革、简政强镇事权改革的文件,省市两级给出了新方案:先给镇级政府下放事权,再适时联并撤镇建区。至2010年底,东莞通过授权、委托和调整派驻机构管理体制等方式,在产业发展、城市建设、公共服务等方面,依法下放镇级政府575项事权,“扩权强镇”全面铺开,以此解决不断出现“小马拉大车”问题。

  2011年,广东又通过文件提出,将适时在东莞、中山撤镇或并镇建区。尽管后来的事实表明,东莞撤镇建区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扩权强镇却在东莞开展得如火如荼。

  这年之后,浙江、广东、江苏等多个省份纷纷启动小城市培育试点。时任虎门镇镇长曲洪淇表示,2010年以来,虎门开展了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工作,将市一级部门代为行使的县级事权及其他权限共500多项下放给虎门镇行使,从而扩大了一级政府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帮助镇街解决了现实的社会管理问题。

  2014年,国家提出新型城镇化模式后,东莞就表示,要力争成为省级新区和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2015年,国家发改委印发《新型城镇化试点方案》,东莞被列入试点范围,并在虎门镇、长安镇开展“撤镇设市”试点。

  在此后的具体落实中,东莞也作出了直接赋予两镇县级管理权限、适当调整税收分成比例和财权等改革措施。东莞明确表示,在这两镇创新机构设置,明晰事权财权,赋予同人口和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管理权,探索出行政管理创新和行政成本降低的新型设市模式。

  中山大学教授林江此前表示,虽然当时“镇级市”在行政级别上并无改变,但其获得的县级管理权限却是法定的,与此前简政强镇时下放的权限大不相同。

  尽管到目前为止,撤镇设市仍停留在概念层面,但东莞通过简政强镇事权改革,到2017年,已经将3500多项事项下放给各镇(街道、园区)行使,约占市级权限总数的50%,使各镇街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基本达到县一级政府的水平。

  “现在在税收分成、优惠政策制定上,其实我们跟县级是没有任何区别的,如招商引资更多是看产业结构而非行政级别。”东莞某镇政府工作人员表示。

  最大深度的探索发生在2017年。彼时,东莞正式提出将园区统筹组团发展作为核心战略,在不改变行政区划的情况下,以园区统筹带动周边地区协调发展为核心,将多个发展单元组合成一个大片区,全市划分为6大片区,引导各镇街(园区)突破行政区域界线,打破行政壁垒统筹产业项目与公共服务布局,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着力破解资源配置碎片化问题。

  以6大片区强化功能区统筹,为东莞优化市直管镇体制改革做出了重要探索。使得东莞在资源调配科技产业交融、创新驱动发展、产业空间拓展、新兴产业招引、产城人融合、公共服务配套等资源配置效率的痛点问题上,迈出了重要一步,对东莞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3

  强镇扩权的下一步

  从全国来看,在推进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历史新时期,如何充分发挥我国经济纵深广阔的优势,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成为各地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

  广东省社科院原院长王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当前,各生产要素跨区域流动呈现加速状态,只有不断推动区域一体化,才能形成新的发展格局。

  在王珺看来,伴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域间的营商环境势必会走向统一。“为何会有长三角一体化?是因为企业、产业之间的生产要素跨地区流动越来越多,需要有一个透明公开统一的营商环境和大市场,来降低经济活动成本、配置整合资源。但是究竟行政体制何时变革,影响因素较为多元,经济活动仅仅提供了一种必要性。”

  而从目前的样本——龙港自身看,镇改市已成为龙港进一步发展的紧迫的内在要求。由于乡镇和县级市在人权、事权、财权等各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龙港发展面临的多重制约日益突出。这些问题仅靠“强镇扩权”等已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因而,一个新的县级市应运而生。

  对于东莞而言,实行了7年的功能区制度,是否仍旧具备活力?上述工作人员表达了自己在实际工作中的困惑,“虽然现在是以片区统筹,但实际上可能各个镇也是独立的。每个镇的各项规划,基本上还是结合各自镇的特点展开。严格来说,片区也没有发挥很大作用。如松山湖片区可以直接审批国土规划,但也只是审批松山湖高新区,并非松山湖片区。”

  广东省社科院研究员丁力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目前,功能区统筹协调周边镇,一定程度上能够集中资源解决一些发展问题。“问题在于,功能区要怎么和现有的市管镇机制体制对接,到底是实体还是虚体。”

  丁力认为,东莞如果要将功能区作为一种长期运行体制稳定下来,还涉及许多实质的问题需要探讨,包括功能区和镇的行政关系如何厘清,利益如何分配等。

  时间来到2023年,随着广东以“头号工程”力度实施百千万工程,东莞进一步明确,发挥市直管镇优势,借助“百千万工程”对镇村进行优势再造、价值发现,清晰构建起“镇强村兴”城乡更高水平融合发展新格局,并将其作为再造一个新东莞的总牵引。

  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东莞提出打造一个城乡融合综合片区,在该区域内探索科技创新、传统产业转型、连片空间整备等一系列深度城市化问题,尝试探索一条更具特色的城乡统筹协调发展路径。

  这被视为对“强镇扩权”的延续,和现有功能区制度的有益补充。但目前,对于东莞长安、虎门这些特大镇设市,是否意味着设立“镇级市”,还是升格为“县级市”,国家、广东和东莞都尚无确切答复。

  近两年来,中国城镇化策略出现新变化,从鼓励大城市扩张转向严控省会城市扩大,从支持撤县设区、撤县设市到谨慎调整行政区划、严控撤县建市设区。

  在这种背景下,东莞镇级市改革的空间是否还存在很大可能?

  胡刚认为,当前,我国优势资源和发展要素向市县集聚,城市中心城区向高密度立体城市发展是大势所趋。未来随着“城市群”“城市圈”的对外拓展,中心城市核心区域的人才密度、信息密度、建设密度、资金密度会越来越高。以此来看,东莞实施“镇级市”探索很有必要。区域发展要素和优质资源将进一步集聚,尤其是在城市中心区域,通过优化行政区划设置推动城市能级全面提升,使得城市的税收留存比例进一步增加,地方将有更充足的资金进行城市基建和公共服务配套,吸引高品质的产业大项目落地,适应高端人才生活的需求。

  几年前,东莞还曾组织官方代表团赴长三角区域,定点学习苏州、杭州、宁波等市在城市品质、社会治理、城市更新等深度城市化领域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而在专家看来,作为曾经的超级地级市,东莞一度是苏州对标学习的对象。而今,苏州一跃成为中国最强地级市,离不开其在行政区划上的重大改革。苏州探索的“区镇合一”模式是苏州镇域经济发展最大特色,区镇实现了空间、产业、功能等各方面要素的全面融合,或许可以成为东莞再学苏州的案例。

  王珺表示,目前条件下,东莞难以进行重大创新性的行政区划改革,并不意味着这种改革不存在可能性。“在城市内部协调成本增加到无法承受之际,这种变革会水到渠成。”

郑重声明:用户在财富号/股吧/博客等社区发表的所有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视频、音频、数据及图表)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请勿相信代客理财、免费荐股和炒股培训等宣传内容,远离非法证券活动。请勿添加发言用户的手机号码、公众号、微博、微信及QQ等信息,谨防上当受骗!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登录 | 5秒注册 作者:,欢迎留言 退出发表新主题
郑重声明: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东方财富社区管理规定》

扫一扫下载APP

扫一扫下载APP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908328号 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编号:913101046312860336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021-34289898 举报邮箱:jubao@eastmoney.com
沪ICP证:沪B2-20070217 网站备案号:沪ICP备05006054号-11 沪公网安备 31010402000120号 版权所有:东方财富网 意见与建议:021-54509966/952500